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李世民-佛说:国王、学者与印度塞戏 佛说人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6 14: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李世民-佛说:国王、学者与印度塞戏 佛说人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李世民-佛说:国王、学者与印度塞戏 佛说人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国王、学者与印度塞戏 佛说人生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清晨进入译经堂,刚刚翻译了几行经文,就接到了皇帝诏他入宫的消息。

这是圣命,不能不去。玄奘无奈地放下笔,向在场的助译僧们简单交代了几句便动身了。

踏上太极殿前宽阔的台阶,隐隐听到里面传出阵阵龟兹音乐的声音。

说来也怪,不知是汉人在音乐方面的天分不高,还是西域人在这方面的天分太高,总之,来自西域各国的歌舞伎乐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原的音乐产生了影响。

印度人也好歌舞,戒日王本身就极爱音乐,因而与玄奘随行的使臣队伍里自然也有乐师,那些人在觐见大唐皇帝时曾当场演奏过一回,李世民十分欣赏,当即命太常寺将天竺乐定为正式的宫廷燕乐。

唐依隋制,定清乐、西凉、龟兹、高昌、康国、疏勒、安国、高句丽、礼毕为九部乐,随着天竺乐的加入,唐宫燕乐从此变为十部。

至于龟兹乐,很早就加入进来。不过如今殿内传出的曲调要比以往听过的正宗了许多,其风格更像当年西行时在伊逻卢城听到的曲目,难不成是有人将龟兹王宫中的伎乐班子整个地搬过来了?

玄奘心中不禁打了个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十有八九是征讨西域的阿史那社尔回来了。

踏入殿内,只见李世民正斜倚在一张舒适的软榻上,殿内檀香袅袅,榻边帷幔低垂,皇帝的面前摆放着

佛教知识大全100篇

一只小几,上面是一个精致的棋盘。

“法师来了,快请坐。”李世民朝他打着招呼,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待玄奘进入帷幔之中坐下,皇帝又挥了挥手,伎乐们立即停止了歌舞,躬身退下。

“朕这段日子思虑太多,以至常常觉得烦闷不堪。今日总算可以轻松一下了。法师译经辛苦,也需要放松,不如陪朕下盘棋吧。”

玄奘心中有些无奈,还当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原来只是陪皇帝下棋聊天。

没办法,这就是离皇帝太近的代价,你必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好在他对此早已经想开了,就当是换换脑筋,调节一下疲惫的身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君王而言,都是难得的放松。

想到这里,他合十称谢,拿起了棋子。

“今日大军胜利而归,值得庆贺一番啊。”李世民说着,将手中的白子“啪”的一声拍在了天元上。

这是他下棋的习惯,第一子必定下在天元,他得意地称之为“一子定中原”。

玄奘则按部就班地在角上走棋。看来自己猜得没错,征西大军回来了。看皇帝的神色,就能猜出此战收获不小。

果然,不待他开口询问,李世民就已主动向他讲起了西域战事。

诃黎布失毕退却后,阿史那社尔率军乘胜追击八十里,进逼龟兹都城。诃黎布失毕轻骑西逃,唐军轻易攻克了伊逻卢城。

随后,阿史那社尔命郭孝恪、曹继叔、韩威各部留守伊逻卢城,自己率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等精骑前往追击诃黎布失毕。

诃黎布失毕慌忙退至拨换城,阿史那社尔领兵攻城四十天,直至当年十二月初一,方才攻克此城,生擒诃黎布失毕和羯猎颠。丞相那利只身逃走,前往西突厥求援。

那利逃走后,把本国剩余兵力和西突厥的兵力合在一处,共一万余人,出其不意地偷袭在城外安营扎寨的郭孝恪。城内投降的龟兹兵也反水,与那利里应外合,两面夹击,最终将郭孝恪射死在西门,城内一时大乱。

听到这里,玄奘执棋的手不禁僵住:“郭孝恪死了?”

“是啊。”李世民脸上现出悲愤之情,声音也低沉了几分,“那利甚是狡诈,折我一员虎将啊!”

玄奘默然。郭孝恪是他归国时见到的第一个唐人,不承想就这样死在西域。

“好在城外扎营的曹继叔、韩威闻讯后,率军从城西北角进攻龟兹。经过一夜激战,那利兵败,唐军乘胜追击,杀死龟兹兵三千余人,再次占领了伊逻卢城。”李世民接着讲道。

十天后,那利又率山北的龟兹军队一万余人逼近都城,曹继叔率兵迎击,将他们打败。这一仗下来斩首八千多,那利独自骑马逃走,后为龟兹人抓获,送交给唐军。

此战,唐军先后攻破龟兹大城五座,又派左卫郎将权祗甫等人到其余各城晓以祸福,使各城相继请降,计得小城七百余座,俘获男女数万人。阿史那社尔向龟兹人宣示了唐朝伐罪之意,另立龟兹王弟叶护为王。

唐军攻灭龟兹,整个西域大为震动,西突厥、于阗、安国等国争送驼马和军粮。阿史那社尔刻石记功,胜利而归。

“此战虽折损了一员大将,但是我大唐势力深入到了西域纵深地带,直达葱岭!法师的《西域记》也居功甚伟啊!”提及此事,大唐皇帝依旧处在一种亢奋的胜利状态之中,征伐高句丽所带来的郁闷之情一扫而空。

玄奘垂目不语,他不喜欢谈论战争,更不喜欢将战争同他的《大唐西域记》联系起来。虽然他心里也明白,这分明是有联系的。

大概是一个人讲话太没意思,李世民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闷头走棋的僧人,突然笑了:“法师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安?”

“阿弥陀佛,沙门只是悲悯生灵涂炭。”

李世民笑着摇头:“那些小国多年来饱受突厥人的压榨,早已天怒人怨。我大唐军队吊民伐罪,对那里的百姓而言,也是一桩幸事!另外,通往西域的南路商道也开通了,有大唐军队守护,强盗们也不敢再嚣张,今后会有更多的商旅往返各国。法师不觉得这很值得吗?”

“这是陛下的盛德。”玄奘轻声说道,“沙门只希望《大唐西域记》给西域带来的是福祉而非灾难。”

“当然是福祉。”李世民斩钉截铁地说道,“对了,中书省发往西域诸国的文书已经呈上来了,朕看着感觉不错。还请法师辛苦一下,将其译成诸国文字,一定要显示出我大唐的文采和国威。”

“是,玄奘遵命。”

李世民很高兴,眼前的僧人虽然没有入仕,但的确一直在为他所用;虽然从未听他自称过臣,却也始终保持着一份最基本的君臣之仪,并未有过逾越之举。

这就对了!李世民心中暗想,为国效力是本分,即使是僧人,也不能例外。

于是,皇帝一边走棋,一边用很轻松的口吻随口问道:“法师啊,印度那边有什么类似的好玩的游戏吗?”

玄奘答道:“印度有一种棋,名唤查图兰加,与我们中土的塞戏极为相似。”

“哦?”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眼睛熠熠发光,“塞戏朕也会呀!原来佛国的人也玩这个!法师给朕讲讲看。”

玄奘道:“查图兰加与塞戏还是有些不同的。”

接着,便为皇帝简单讲解了查图兰加的规则和玩法。

李世民边听边点头道:“果然与塞戏有些相似之处,听起来也很有趣。”

玄奘道:“传说此游戏是一位智者发明的。在印度,有许多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太好了。”李世民高兴地说道,“法师的故事一向讲得很好,只可惜朕没耳福,听得太少了。快给朕讲讲看。”

玄奘心说:我给你讲各国风土人情的时候,不是包含了许多故事在里头吗?更不要说《大唐西域记》里的各国传说了。你居然还嫌听得少?

不过跟皇帝是没啥道理可讲的,玄奘微笑道:“那么,沙门就讲一个有关查图兰加的最有名的故事吧。”

在皇帝专注的神情中,玄奘缓缓讲道:“那时的印度,是在著名的舍罕王的统治之下。这是个喜爱杀伐的国王。连年战争,弄得民不

太虚大师佛学常识

聊生,饥民遍野。很多人劝他休养生息,舍罕王也同意了。可是在没有仗打的日子里,他却感到百无聊赖,虽然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却无人能够真正帮他排遣烦闷。

“有一天,有人向国王介绍了一位学者,他的名字叫西萨·班·达依尔,他将自己发明的一种游戏推荐给了国王,这就是查图兰加。

“舍罕王很快便被这新奇有趣的游戏吸引住了,高兴之余,他对达依尔说:‘我要给你重重的赏赐,以奖励你的忠心和智慧。告诉我,你需要什么?黄金?珠宝?还是官职?’

“这位学者微笑道:‘谢谢你,我慷慨的国王。我不要黄金和宝石,也不要尊贵的职位,我只想要一些麦子。’”

“麦子?”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禁插嘴道,“是了,你说连年战争造成饥荒,这位宗师要麦子,想是为了赈灾?”

“想必是如此的,陛下。”玄奘点头,“达依尔所要的麦子是有具体数目的,他指着国王面前的棋盘说:‘请陛下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方格里,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方格里放上两粒,在第三格里放上四粒,后面的依此办理,每一个小方格里都要比前一小格加一倍。我的陛下,如果您能将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六十四个方格的麦粒都赏赐给我,我将非常满足。’”

李世民哈哈大笑:“这就是一代宗师提出的要求吗?如果他真的想用这么一点麦子来赈灾的话,也未免太儿戏了吧?”

“陛下真的觉得这很少吗?”玄奘看着皇帝,不紧不慢地问道。

李世民道:“朕还从未听说麦子是用粒来计算的。何况他那个棋盘只有六十四格,再怎么加倍,又能加到多少?”

玄奘道:“舍罕王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慷慨地答应了这个在他看来甚是卑微的请求,当场命人将一袋麦子提到了御座前。计数麦粒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按照国王与达依尔的约定,第一格里放一粒,第二格里放两粒,第三格里放四粒,这样放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就空了……”

李世民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种按粒来计算麦子的方式十分荒唐搞笑,然而听到这里,他的脸色渐渐变了:“等等,你说什么?第二十个格子就空了?那也就是说,从第二十一格起,就必须按袋来放了,而且每格都要加倍!”

皇帝的神色变得严峻起来:“要按这样的速度增加的话,到了第四十格岂不就……”

他停了下来,无比震惊地看着玄奘。

玄奘点头道:“陛下果然有宿慧。接下来麦子的数量一格接一格飞快地增长下去,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堆积成山。可是后面的格子还有很多,舍罕王终于意识到,即使把全印度的粮食都拿来,也不可能兑现他对达依尔许下的诺言了。”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凉气:“想不到连续翻倍的结果如此惊人,这达依尔果然是个聪明人。可是,他这样捉弄国王,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朕猜想,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一定是舍罕王以欺君之罪为由,把这个达依尔给杀了吧?”

这一次轮到玄奘发愣了,震惊地看着他的皇帝陛下。

李世民感到不解:“法师为何这样看着朕?朕说对了,还是没说对?”

玄奘勉强笑了笑,问道:“陛下为何会认为舍罕王会杀了达依尔呢?这只是个游戏,似乎不能算是欺君吧?”

“哦?这都不算欺君,难道只有谋逆才算欺君吗?”李世民严肃地反问道,“这个达依尔就像骗傻子一样欺骗了舍罕王,舍罕王拿不出这么多麦子来,可他又金口做出了承诺,不能反悔。这就意味着他欠了对方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债。用这种手段将君王置于如此尴尬的境地,这可比一般的欺君还要过分得多呀!”

说这番话的时候,李世民面色冷峻,很显然,他是真的替那个印度国王感到不平了。

玄奘只得耐心解释:“陛下,这只是一个学者善意的玩笑。”

李世民目光如剑,直直地盯住眼前的高僧:“善意?”

“是的陛下。”玄奘双手合十,认真地说道,“这只是个游戏,就像下棋一样,输赢在玩笑中就过去了。”

李世民仔细看了玄奘一会儿,摇了摇头:“朕对蛮夷之地的那套无君无父的做法实在不能接受。再说那个达依尔,只是个毫无冠盖的白衣,就敢跟君王开这样的玩笑,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法师,你说他是个学者,这是什么职位?是侍诏还是学士?或者是僧人、道士?不会就是个酸儒吧?”

玄奘心说:一个酸儒怎么能弄出这么有趣的题目来?但他也不知该如何给皇帝解释“学者”这个词,只能说:“学者,就是有学问、有名望的读书人。可能是僧侣、婆罗门,也可能是官员,或者就是一介白衣。很多国家都有尊重学者的习惯,即使是国王,也不例外。”

“杀了这样一个人,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吗?”李世民认真地问道,“比如说,民众造反之类的。”

玄奘摇头道:“那倒不会。事实上,在印度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自下而上造反的事情。”

“从未发生过造反?”李世民顿感震惊,“也就是说,那里的历代君王都很仁慈?”

“并非如此。”玄奘道,“君王有仁慈的,也有不仁慈的。至于民众为什么不造反,我想,这大概就是学者的作用吧。”

“学者怎么会有这样的作用?”李世民很是不以为然,“朕知道读书人很有用,但还不至于有这么大的作用。”

玄奘不再说什么,对于印度人从不造反这一事实他一开始也有些不解。仔细想想,只能是婆罗门教造成的。而印度的学者九成以上是婆罗门,说是学者的作用并不能算错。

但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向皇帝解释这个问题,就如同他无法解释舍罕王为什么不会杀了达依尔一样。

大唐与印度完全不同。玄奘走过很多国家,从未见过哪个国家的国王和皇帝拥有中原皇帝这样大的权力,几乎不受任何制约。这让他如何解释呢?

他只能尽力而为:“陛下,在西域、印度乃至极西之地的一些国家,国王的权力会受到一部分人的制约。这些人可能是贵族,可能是宗教领袖,也可能是学者。国王与他们分享权力,相互制约。这与中原皇帝完全不同。”

“原来如此。”李世民似乎听懂了,骄傲地说道,“这就是周孔之礼带给我们的好处,所以我们才比他们更强大。所以朕才能够提三尺剑,定四海,让远夷率服!这也是朕重视儒家而非佛、道的主要缘由。将李老之道排在儒前,是因为他是朕的先祖。其实在朕心中,最看重的始终是周礼,这也是治理国家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玄奘对此不置可否。

不得不承认,权力的高度集中确实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率,但是帝王的权力大到可以用很随便的口吻说出杀人的话来,一个帝王受到一个学者善意的戏弄,就可以以欺君之罪为由杀掉这名学者,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情形却令他感到压抑和不安。

一个原本很有趣的故事竟使得高僧与帝王之间产生了几分尴尬。接下来,两个人又闷闷地走了几步棋,谁都没有再说话。

就在这时,有鸿胪寺丞前来觐见,称葱岭以西有陀洹国,遣使前来拜见大唐皇帝,并奉上精美贡品。李世民这才又高兴起来。

“这个国家以前从未与大唐有过来往吧?”看着官员奉上的国书和礼单,李世民随口问道。

“是的,陛下。臣等已经将人和贡品都接入鸿胪寺,随时等候陛下的召见和挑选。”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对玄奘道,“看来,我大唐的德威是越传越远了,这里面也有法师的一份功劳啊。”

玄奘谦逊地欠身,没有说什么。

李世民又对鸿胪寺丞道:“你去吧,好生招待,莫要亏待了他们。朕会找个好日子设宴款待他们的。”

“是,陛下。只是还有一事……”鸿胪寺丞看了玄奘一眼,竟有些吞吞吐吐。

李世民感到纳闷:“什么事?说。”

“是。”鸿胪寺丞赶紧把头低下,小声说道,“臣等还得知,那些使臣还给三藏法师带了礼物,事先并未通知鸿胪寺,而是直接……直接送入了弘福寺的译场之中。”

玄奘心中一阵苦笑,很显然,这个小国从国王到使臣,都不是太懂大唐的规矩。

李世民看了玄奘一眼,脸上露出调皮的笑容:“想不到法师的人缘竟是如此之好。”

玄奘双手合十,谨慎地说道:“陛下,这陀洹国是位于大雪山一带的小国家,其国之人性情粗犷,不懂规矩。”

“嗯,他们第一次遣使来唐,很多事情不懂也是正常的。”皇帝依然面带微笑,宽容地说道,“既然是送给法师的礼物,想必是些法器、文具之类的,法师自己留着便是。”

“多谢陛下。”

“对了,雪山一带的国家很多吗?”李世民突然问道。

玄奘点头:“很多。”

“他们都信佛?”

“有的信,有的不信。”玄奘回答道,“大葱岭一带地形复杂,乍高乍低,国家众多,且多位于山谷地带,与他国极少往来,信仰上也很杂乱。”

“原来是这样。”李世民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朕要去瞧瞧他们都送来了些什么玩意儿,法师也回去看看吧。”

“是,沙门告退。”

唐俭指挥鸿胪寺官员将经过严格检查的最新的贡品运进宫中,给皇帝过目。其中包括白鹦鹉及五色鹦鹉各一只,白玉玛瑙香瓶一只,羊奶糕一盒,婆律香膏一盒,各色宝石一盒。

李世民逗了一会儿鹦鹉,把玩了一下白玉瓶,又品尝了羊奶糕,顺手拈起一枚蓝宝石,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感慨道:“朕记得法师曾经说过,西方为宝石之国,此话果然不假。这宝石虽然精美,却比不上法师带来的宝石毯。不过,想那大雪山中寒冷异常,居然出产宝石,倒也难得啊!”

看过给自己的礼品后,唐皇一时起了好奇之心,随口问道:“唐卿,你可知他们送给法师的是什么?”

“禀陛下,老臣听说,是数十匹西极马。”

李世民正接过内侍递上的清茶漱口,闻听此言,直接把水给咽了下去。

“你说什么?西极马!”皇帝一脸的震惊之色,手中的宝石差点儿掉到地上,“他们给一个僧人送马匹做甚?”

“老臣也不知晓,不过是有些猜想罢了。”

“快说!”

“是,陛下。想这陀洹国地处大葱岭地带,一向出产好马。或者是从大食那边贸易得来,并未当作值钱之物。只不过路途遥远,不方便大批赶来,所以只带来了几十匹。献给陛下吧,觉得拿不出手,且不及宝石、香料精美华贵,又不及那两只鹦鹉能彰显祥瑞。加上他们又听说玄奘法师不喜财物,却是个爱马之人,所以……”

李世民点了点头,神色和缓了许多:“卿此言有理,只是他们有所不知,朕也是个爱马之人,倒不见得非得要什么祥瑞富贵之物不可。”

的确,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爱马成痴之人。他是马背上的帝王,在开创大唐基业的过程中,披坚执锐,亲冒矢石,率领大军东征西讨。他的坐骑与他一同出生入死,自然感情深厚。

李世民一生珍爱马匹,每得到一匹好马都会为其取一个既好听又威武的名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驹这六匹战马。做了皇帝之后,每每谈论起当年征战疆场的情形,总不忘将这六匹战马的功劳摆上一摆,以至于当文德皇后病故埋葬昭陵时,李世民下令画家阎立本将这六匹战马画了出来,由雕刻名家镌刻于巨石之上,放入昭陵祭坛之上,名曰“昭陵六骏”。

如今的大唐皇帝虽然不需要亲自骑马操刀,但这份爱马之心却丝毫未减。他曾因一匹爱马的去世而迁怒于养马的宫人,幸而长孙皇后劝谏,那宫人才得免一死。

为了养好马,他还特意起用了两名胡人马倌,给予他们极高的礼遇,就连举行国宴,也

佛教四大知识

让他们参加。中书令马周认为这两位只会养马,并无其他长处,不宜参加这种高规格的国宴,李世民却不以为然,他说:“昔日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赵国遂成为一时霸主;秦穆公拜马贩孟明、白乙丙为将,遂成就秦朝春秋霸业;汉武帝西征求马,由此拓展了万里疆土。这些明君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懂马和善于用马。我大唐的基业也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有了马就可以驰骋万里,攻城略地,成就英雄功业。你怎么能说养马的不重要呢?”

李世民如此爱马,只可惜中原地区不产良马,他所骑的战马大多来自突厥和西域诸国,比如龟兹龙马,最好的还是大宛马,也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至于所谓的“西极马”,并非当年张骞所说的“乌孙马”,而是更为遥远的大食马。当初为了购买汗血马,尚且被魏徵一通数落的李世民,对于这遥远的宝马,自然心慕之至。

见皇帝脸色不豫的样子,唐俭不禁失笑道:“陛下何须烦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送给法师的不就相当于送给陛下的吗?”

李世民白他一眼:“你说得倒是轻巧!朕几个时辰前才跟法师说过,既然是人家送给他的,他便可以自己留着。身为帝王,岂可这么快就自食其言?”

提起此事,他突然想起玄奘给他讲的有关印度智者与舍罕王的故事,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

唐俭笑道:“陛下与法师相交甚厚,便是开口要他一两匹马也没什么。他是个僧人,大不了多给些供养罢了。”

李世民眼睛一亮:“卿此言甚是有理!”

主意拿定,对西极马的好奇心顿时不可遏制,立即下令:

“来人,摆驾弘福寺!”

此时此刻,弘福寺的译经院内,玄奘正对着三十几匹骏马发愣。

清一色的大食马,个个体形高大俊逸,头细颈高,四肢修长,惹人喜爱。

玄奘的银踪也是一匹大食马,只不过年事已高,平常就待在寺院中养老。如今看到这么多年轻力壮的同类,竟忍不住兴奋得嘶鸣起来。

慧立站在一旁向师父汇报:“听使臣说,原本是想给师父送些佛经、法器、文具之类的物件,但想到师父乃是一代高僧,应该不缺这些。况且他们国家出产的法器、文具也不及大唐的精美。又听说师父喜爱外出游方,便决定送上一些好马,聊表敬意。”

玄奘笑道:“我早就不游方了,我现在安静得很,哪儿都不去。不过这些马真的很好,若能骑上一匹出门,也是一桩快事。”

说到这里,他竟有些悠然神往。

已经很久没有骑马了,常年待在寺院里译经又怎么需要骑马呢?但他真的很喜欢马,喜欢马的速度、马的性格以及那种仰天长嘶的率性。他喜欢一跃上马,在骏马飞奔的那一刻体味到一种飞翔的感觉。

那就再来体味一下?玄奘从里面挑选了一匹四岁左右的健马,命弟子取来一副鞍镫,搭在马背上,手底下微微用力,一个腾身,便上了马。

慧立大吃一惊,赶紧上前拉住马缰,阻止道:“师父!”

玄奘微笑着拍了拍他的手:“别担心,我不出这弘福寺的门,只在西院随便跑跑。”

慧立松了一口气。自从将译场安排在弘福寺西院之后,这里常年有官兵把守,寻常僧人和信徒很难靠近。弘福寺怎么说也是一座皇家寺院,西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骑马跑着玩玩还是可以的。

“师父小心。”慧立叮嘱一声就松了手。

玄奘点点头,一提马缰,马儿先是仰天长嘶一声,随即便撒蹄飞奔,势如闪电。

玄奘的心情甚是舒爽,恍惚间又回到了西域,辽阔的草原在他眼前无边无际地铺展开来,狂风吹得万物飘摇,云、水、天、草相互契合,铸成了一个水晶与翡翠般的世界。天空浑如穹庐,人置身其中,虽然渺小,却也显得壮丽无限。

刚刚跑完一圈,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长呼:“天子驾到——”

玄奘只得收缰下马,这时慧立已迎上前来,面色有些愕然:“圣上这时候来,是为了……”

“自然是为了这些马了。”玄奘随手把缰绳抛给身后的沙弥,笑道,“别多问了,赶紧取我的袈裟来,准备迎驾吧。”

看到站在译经院外迎接圣驾的玄奘,李世民呵呵笑道:“听说法师得了些良马,朕一时好奇,过来看看。”

玄奘微笑道:“葱岭以西的大草原上多有野马出没,想当年,玄奘的银踪便是从那里获得的,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我喜欢这种马。这次送来的马都与银踪同类。陛下请随我来。”

一行人跟随玄奘来到马厩前,看到那一溜排开的数十匹挺拔神骏、欢声长嘶的大食马时,李世民不由得心神巨震,双眸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好马啊,果然是好马!”皇帝喃喃低呼着,一匹匹看过去,一匹匹摸过去,竟是越看越喜爱,简直难以自持。

终于,他在一匹青白杂色马的面前停下了脚步,看着那锋棱瘦骨,双耳似竹批一样峻直而上,四蹄弹劲有力,想象着自己跨上马背驰骋一番,如驭风般凌空而去的场景,不禁有些痴了……

这时,几个沙弥已搬来席案和茶具,摆在马厩前方不远处,供皇帝和法师品茶观马。

李世民一匹匹地看完,终于来到席案处坐了下来,轻轻啜了一口茶,感叹道:“朕竟然一直不知,法师的坐骑还是一匹神驹呢!法师也是爱马、识马之人吗?”

僧人谦逊地答道:“玄奘未必识马,但的确是爱马之人。马虽处畜生道中,却极有情义。玄奘西行途中,数次靠马儿救了性命。”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法师能给朕讲讲吗?”

于是,玄奘从后往前,先是说起了银踪,接着说起了赤离,说起了乌骓和小白龙,那些早已尘封的往事如泡沫般重新泛了出来,令他的心不禁有些颤抖。

李世民听得感动不已:“很多人指责朕爱马成痴,却想不到法师也是此道中人。”

僧人的讲述勾起了皇帝的倾诉欲,他开始说起自己的“六骏”,以及那些沙场往事、青春岁月。

一君一僧,竟然由马而生出浓浓的知己之感。

转眼间天色将晚,李世民再次起身来到马厩前,轻抚着其中一匹,爱不释手:“这些马朕实在喜爱得紧,法师若肯割爱,送朕几匹如何?”

玄奘笑道:“陛下说

佛教知识神明

哪里话?沙门如今闭门译经,要好马何用?陛下既是爱马之人,又能善待,自当是它们的主人。”

李世民大喜,立即拱手说道:“那朕就不与法师客气了。”

众人见这皇帝竟然连一句例行公事般的推辞和客套都没有,倒像是生怕玄奘反悔似的,都不禁莞尔。

三十几匹骏马全部被牵了出来,李世民的眼里放射出欣喜的光泽,他拉过其中一匹,腾身上马,神采飞扬地对玄奘道:“这些马就当是法师送给朕的,朕也有礼物给法师,权当供养。法师万勿推辞。”

说话间,已有多名内侍上前,将几只精美的箱子交给玄奘身后的弟子。

玄奘合掌致谢,目送皇帝的马队离去。

得到这批好马后,李世民迫不及待地率众出城,进行了一次游猎,重拾青年时期的豪气。

然而,这位马背上的帝王却不知道,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打猎了。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7367.html

以上是关于李世民-佛说:国王、学者与印度塞戏 佛说人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世民-佛说:国王、学者与印度塞戏 佛说人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330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