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三宝-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学佛成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4 01: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三宝-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学佛成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三宝-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学佛成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学佛成佛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皈依的方式包括誓言皈依和修行皈依。

誓言皈依是在佛像、经书等三宝所依面前,由戒律清净的出家人主持皈依仪式,念诵仪轨,受持皈依戒,发誓从此以后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永不舍弃三宝。以后在平时则可以自己于皈依境前念诵皈依偈,温习皈依的誓言。

修行皈依是依照这个誓言,在实际修行中唯一随学三宝。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心好就行,不害人就是第一好人,何必学佛。大家可以静下心来诚实地省察一下自己的言行,起心动念总不离贪嗔痴,如何能夸口说心好?每一天的所作所为,有意无意间给众生造成了多少恼害,有多少不予取的行为,说了多少妄言绮语,又如何能自诩为好人?不学佛,不知道看护身心,不知道圆满的因果取舍的道理,如此在不知不觉中造业,循业流转,不由自主,终究是既不能利己也无法利他。

关于皈依,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内心皈依最关键,只要心里皈依就行了,不必那么注重形式参加皈依的仪式。这个想法只有部分正确。

有皈依的愿望,在心里发誓皈依三宝,的确非常重要,但是要获得圆满无缺的皈依戒体还需要其他条件:皈依戒一般而言要在三宝所依前求受,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要在佛像、经书前,由授戒师按照仪轨传授皈依戒。其次,在授戒师传戒时,求受者对自己已经获得了皈依戒体有一种确信。这确信是很关键的,若只是对佛教有好感,有皈依的愿望甚至决心

佛教文化知识讲解大纲

,但没有如法的皈依仪式,你就不会对自己已得戒体有确信。换句话说,你内心对自己是否真正算皈依了三宝这一点是模糊,不能确定的。

如法的皈依仪式,皈依的愿望,皈依的誓言,得戒的确信,这些条件

藏传佛教文化知识讲解

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获得圆满无缺的皈依戒体。戒体无形无色,是否得到戒体,外在很难判断,而得戒者心里自有了知、确信。

是不是皈依了,要看有没有得到皈依戒,不在于是否有皈依证,然而也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皈依证存在的意义。对一些居士来说,小心珍藏的皈依证寄托着他们很多的情感,其中有对三宝的信心,有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有精勤持戒的提醒,或许还有某段岁月的记忆。这样一张皈依证对于他们就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或是向人炫耀的资本。

此外,皈依证上一般都印有佛像、经文,纵然它没有别的作用和意义,仅凭上面的佛像、经文等,就该是佛弟子恭敬顶礼的对境。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要走极端,要么认为皈依证必不可少,要么认为皈依证一无是处。其实,皈依证有也好,没有也好,只要受了皈依戒,就是三宝弟子了。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摩》中,皈依的仪轨是这样的:求受者顶礼三拜,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前,蹲踞或长跪,合掌,跟随授戒师说皈依戒语:

大德一心念我,我某甲(各称法名或俗名)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请大德,始从今日,乃至命存,摄我为受三皈戒居士。(重复三遍,在第三遍念到“摄我为受三皈戒居士”时,授戒师弹指,这个时候每个受皈依的人一定要观想在听到弹指声的同时,自己获得了圆满的三皈戒体。)此乃方便(授戒师说),善哉(受戒者说)。

这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皈依三宝的誓言偈文,意思我简单解释一下:

皈依佛,两足尊:
“两足”指长有两足的有情。“尊”是殊胜、尊胜的意思。“两足尊”即两足的有情当中最尊贵殊胜的。

皈依法,离欲尊:
“欲”是指扰乱众生的心,使众生心不调柔、不自在,与解脱、圆满觉悟相背离的所有烦恼障、所知障等障碍。在所有对治“欲”的方法中,法宝是最为殊胜有力的方便。

佛教的知识买什么书看

皈依僧,众中尊:
“众”指集会、团体。僧人和合共住,成为僧团,全身心投入佛法的修学,护持延续法宝,功德不可思议。在所有团体中,最尊贵、殊胜的是僧团。

究竟上,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不能在三宝之间有取有舍。比如,只皈依佛宝、僧宝,不皈依法宝,认为闻思经论是不必要、没意义的;或者只皈依法宝、僧宝,不皈依佛宝,认为礼佛、供佛、忆念祈祷佛宝等近似迷信举动,只有无知无识的人才做,而有学识的人是不会那样做或不必要那样做的。

每个人的习气、爱好不同,有人喜欢念佛,有人喜欢闻思,有人喜欢参禅,但不论以怎样的方式修学,都应完整、平等地礼敬、供养、皈依三宝。

平时应该常常想:“无论苦乐好坏,我都一心一意皈依三宝。”

经历顺境,当了知这是三宝的慈悲加持。佛在经中说,世间安乐、美好的一切,乃至烈日酷暑中的习习微风,自相续中生起的一刹那善念,都是佛的悲悯与加持。

经历逆境,当祈祷三宝加持自己有勇气、有耐心,怀着慈悲去面对困境,并且了知目前所经历的困境是自己往昔造作恶业感应的结果,因为三宝的加持,重罪轻罚,自己才能在有承受能力的今生此时感受果报,清净恶业。

为什么在一切苦乐际遇中都应感念三宝的恩德呢?

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之前造作的业因在条件成熟时显现的果报,现在的安乐是之前(包括今生和前世)行善积累了福德的结果,而因为佛的教化我们才知道行善。

久远劫以来,无数佛出兴于世广转法轮,开示解脱乃至圆满觉悟的道理。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必定曾经有幸值遇过佛,接触过正法的光明,或者无意之间礼敬、供养过三宝,种下了善根,不论这善根多么微小,都会在我们的识田中留下印记,因缘成熟时便会结出善的果实,我们因而感受安乐,生起善念,做出善的举动。

有的人虽然现在不信佛,但心地善良,常行善法,这便是他们的习气使然,在阿赖耶识中有善的种子,而这种子是无始以来在三宝前播下的。有了善因,在因缘具足时才会有善果。

比如受用丰足的因是供养三宝和布施众生,如果从来没有上供下施的话,今

佛教知识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生即使再怎样勤苦劳作、算计筹划,也很难有丰足的财富、受用。

大家日常生活中可以去观察,人与人在福报受用上的差别很大,并且这种差别不完全是分配制度、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性格、勤奋与否等决定的。当然这些因素也会发挥作用,这些是缘,要与因和合才会显现果报。

现在经历的逆境,像疾病、贫穷以及种种磨难,也都是前世今生造作了恶业,种下了恶因,如今因缘成熟显现的果报。

像着凉感冒这样的小病,如果没有要感受病苦的业存在,即使缘全部具足也不会感冒。别的疾病也是这样,相同的影响因素、相同条件下,有的人会得病,有的人不会。生病与个人体质强弱也没有必然联系,有时身体素质很好的人也会得重病。

无论什么都要因和缘具足才能显现,生活中其他的困境也是如此。

当我们遇到困难,一方面要知道这是因缘具足的显现,自己之前造作的因加上各项条件成熟了;另一方面要感谢三宝的教导和加持,自己现在断恶行善、谨慎取舍,使得各种缘向善的方向改变。就像一颗种子要最终结出累累硕果,必须有适当的土壤、阳光、雨水等条件才行,否则结出来的果实就不好。同样的,我们改变了缘,之前的恶因结出的苦果必定也随之改变,尽管依旧是一枚苦果,但它的大小和苦涩的程度已经是改善了太多。

我们无始以来肯定造作了无数下堕三恶道的业,而现在由于佛的悲悯加持,我们努力忏悔业障、积累福德,一些本需在三恶道感受的漫长而剧烈、无法承受的痛苦,便在今生以比较短暂、微弱、可以忍受的形式显现。

你或许会说,好吧,生活中的遭遇可以这么去理解,可是像享受温暖的阳光,感受清风拂面,这也是由于三宝的悲悯加持吗?阳光、树荫、风这些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吗?

其实,我们作为人所觉知到的一切,只是人道众生面前的显现,而在其他有情的境界中不是这样。比如太阳、月亮,在人的境界中是天经地义、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的存在,而在中阴身的世界里却根本不存在太阳、月亮。照在我们身上煦暖的阳光,照在一些饿鬼道众生身上却冰冷彻骨。人类眼中如水的月色,在一些饿鬼道众生的觉知中却是燃烧的火焰。人所觉知的水,在天人的觉知中是甘露,饿鬼道众生觉知的是脓血,地狱众生觉知的是铁浆。

我们在此时此刻能感受到的种种美好、愉悦的事物之所以是现在这样,完全是因为我们在人道。我们今生能投生在人道,是因为往昔积累了善根福报,而能积累善根福报,是因为无始以来诸佛出兴于世使我们或远或近地有了积累资粮的机会。

有幸在今生再次值遇佛法,我们要倍加珍惜,不再错过解脱的机会。一心皈依三宝,行住坐卧、时时处处随念三宝。享用饮食时,将三宝观想于自己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入眠时,意念三宝,观想三宝安住在自己的头顶,心中充满了信心。看到美妙的景色,在心里将此情此景供养三宝。得到任何好东西,心爱之物,都诚心意念供养三宝。

在白天的种种情境中能不忘皈依三宝的话,在梦中遇到急难恐怖时也能皈依三宝。如果在梦中能做到这样,那么在中阴界也很容易做到。如此一心一意随念皈依三宝,今生来世都会在安乐中。

如果暂时还做不到这样,那么至少要做到不舍弃三宝,这一条可以说是皈依戒的底线。

很多人站在佛门外面犹犹豫豫不敢皈依,主要是怕皈依后有太多约束,从此再也无法摆脱。皈依的确是一件应该慎重对待的大事,皈依之前要认真考虑,看自己是否能做到不舍弃三宝,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皈依。

有人说佛教是最讲民主自由的,皈依之后如果发现佛法不合自己的脾性、意乐,不想继续学下去,完全可以再去皈依别的宗教,不会有人阻拦。的确,佛教不会限制信徒的自由,如果有人皈依三宝后又舍弃三宝,什么都不信了,或者改信别的宗教,他完全有这个自由,但是舍弃三宝是违犯皈依戒的,破戒会有破戒的果报,因果不虚,自然感降,不是人为的惩戒,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应的必然后果。我知道这么说肯定会让一些人失望。

我们前面讲过,皈依戒其实是比较容易守的,只要不舍弃三宝就没问题,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实在也没有别的方便之法可打消一些人的顾虑了。

皈依是许下依止三宝的诺言。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世间做事也讲究信守承诺,说到做到,最好不要变来变去,这是常理、常情。学佛也是这样,守住诺言并不是什么不可达到的不合理的要求。

至于进入佛门后会不会发现没什么可学的。这个顾虑大可不必。佛门有教无类,不论什么样的根器、意乐都能找到相应的法门。佛法浩如烟海、包罗万象,一切世间出世间的知识、智慧都尽在其中,可学的太多了。若是真心求学,不怕没的学,只怕学不过来。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859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三宝-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学佛成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三宝-皈依的方式:誓言与修行 学佛成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26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