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法-佛法:结交能带来快乐的人 佛法无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3 16: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法-佛法:结交能带来快乐的人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佛法:结交能带来快乐的人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结交能带来快乐的人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隋末唐初时候,有一位非常洒脱的禅师。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大大的布袋,四处云游,化缘说法,为世人指点迷津。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佛为度济世人转世而来。有一天,一位居士在路上碰到了他,看到他手中的布袋便猜到了他的身份,于是便上前和他聊了起来。

居士:“敢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居士:“和尚云游四方,布袋中都有什么行

藏文佛教知识点总结图

李呢?”

布袋和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居士:“弟子愚顽,想向禅师请教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布袋和尚:“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居士还想接着问,没想到布袋和尚已经飘然而去,不再理他了。

布袋和尚用不答之答应对居士,点拨之后直接离开,可谓潇洒。这份潇洒劲头,跟弥勒佛祖的形象也是十分契合的。

布袋和尚的几个回答,看似与问题无关,其实是包含大智慧的。

人们常常执拗于彼此的形貌特征等外在的标签,因此去探究彼此的身份。其实何必呢,用眼睛看、用心去体会就好了,问出来的,未必就是真实的。只有真正接触到的、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对方。

了解了一个人之后,便会在意对方所拥有的了,还会想要探究一下对方的身份、家底等。其实这也大可不必,我们要结交的是这个人,只要他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就好了,何必管他有什么呢?像布袋和尚,空无一物,但肆意洒脱,可以给人以启示,岂不是比那些达官贵人能给我们的更多!要结交,就要结交那些能让我们更加快乐的人。

两个人结交之后,便是想要彼此的提点了。对于心灵相通的朋友,自然不会要求对方给予自己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常常会向对方请教人生的道理。其实,这也没什么必要,只要真心相交,自然能够从他们的行为中体会出道理来。

佛教入门基础知识和要领

如果不是用心地生活,即使他们给我们提点,一样如隔靴搔痒,无大裨益。

将物质看淡,人生才能快乐

憨山禅师云游四海,到处宣扬佛法的博大精深。有一天,因为说法太久而耽误了行程,无法前往附近的寺庙投宿,没办法,憨山禅师只好去附近的人家借宿一晚。

禅师敲开一家人的门,说明了来意。但是屋主却拒绝了他的请求,说:“不好意思,我们家不是旅店,所以不收纳陌生人。”

憨山禅师听了这话,没有走,而是站在门口继续和屋主交谈:“你说你家不是旅店,但要真正地说起来,你家和旅店并没有什么区别。”

屋主不以为然,说:“你何以证明我家是旅店?你要是真的把我说通了,我就让你在我家借宿一晚。”

憨山禅师问他:“你没有住这个房子之前,主人是谁?”

屋主回答:“我父亲。”

佛教知识的重要性论文范文

禅师又问:“你父亲之前又是谁在这里住呢?

佛教修行知识讲座视频

屋主答:“我祖父。”

憨山禅师接着问道:“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这个世界,房子又是谁住呢?”

“当然是我的儿子呀!”

憨山大师微笑着点点头,说:“是啊!你不也一样,最终还是要离开这幢房子吗?岂不是和我一样,都是旅客而已?”

屋主猛然觉悟。

憨山大师当晚便留了下来,安心且舒服地住了一晚。

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走。那些我们所没有的,终将得到;那些我们所拥有的,终将失去。

有大厦千间,也只能睡一张床,但很多人却更在意那千间厦而忽略了那一张床。他们不知这样做,便是将那无用的千间厦压在了自己的心上,而忘记了那承载自己的一张床。

真正在意的、追求的,应该是为我们用的,而不是给我们带来负累的。将物质看淡,人生才能快乐。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55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佛法:结交能带来快乐的人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佛法:结交能带来快乐的人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0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