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佛法:行动即知识 佛法无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3 15: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佛法:行动即知识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法:行动即知识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行动即知识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禅师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智闲冥思苦想,终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禅师笑着说:“我不说,我只想听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企图从经书中找到答案,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叹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都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决定后,智闲便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找到了一个破损的寺庙,便住了下来,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禅师的那个问题。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根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震颤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初中历史佛教知识点

。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感谢道:“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谜题,怎会有我今日的顿悟?”

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知识,一种是间接的知识。所谓直接的知识,就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是自己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知识更加扎实,也能给人更深的启悟。而间接的知识,则是从别人处听来的知识或从书本上看来的知识。这样

佛教如何定义善知识

的知识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也可以增加我们的内涵,让我们变成一个渊博的人,但在给人的震撼上,往往不如直接的知识。

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需要两种知识兼备。但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要更多地去依赖第一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成长来得更彻底。靠听悟道,充其量不过是个高僧大德。靠行悟道,方能成为一方活佛。

在感到迷茫的时候、无所适从的时候,要听别人劝,但更需要自己去努力思考。结合自身思索出的出路,才是最最适合我们的。如果只想着依靠别人的指点,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用心去感受、去做、去悟,才能得到最深刻的体验,获得最深刻的人生道理。

自爱方有人敬

罗睺罗是佛教的第一个沙弥,他出家

佛教的知识的软件

的时候年纪很小,只有十五六岁。不过,罗睺罗年纪虽小,却很聪明,而且悟性极高,因此颇得师父和其他师兄弟的喜爱。然而,他却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戏弄他人。这一点很让大家感到头疼。

有一次国王派了一位信者前来拜访,结果不巧,那天佛陀正好出去了。信者见到在佛陀门外坐禅的罗睺罗,便恭敬地向他询问佛陀在哪里。罗睺罗看了看那个人后,随手一指后院,便说佛陀在那边参禅。访客信以为真,便按照他所指的方向去了。罗睺罗看到访客离开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后来,这件事被佛陀知道了,他决定教育一下爱说谎的罗睺罗。

佛陀将罗睺罗叫到身边,吩咐他为自己端一盆洗脚水。

罗睺罗本来很紧张,为自己的错误惴惴不安,而且看见佛陀的表情极为严肃,与平时慈祥温和的他判若两人,罗睺罗就更加紧张。因此,他连大气也不敢出,只是默默地端了一盆水过来,垂手站在佛陀身侧。

佛陀洗过脚之后,指着盆里的水问:“罗睺罗,这个盆子里的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看着佛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回答说:“这水当然不能喝。”

“为什么不能喝呢?”

“这盆子里的水已经洗过脚了,很脏,怎么能喝呢!”

佛陀依旧很严厉,正色道:“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很像这盆水吗?你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放弃了尘世的富贵生活而皈依佛门。原本的你就像是本来清净澄明的水一样。可你却不珍惜自己的天分,反而用妄语痴念扰乱自己的身心,同时也戏弄了别人。出家人不打诳语,你却以此为乐,因此,现在的你就好比水中被沉入了污垢一样。你说,你今天的行为和往清水里倒污垢有什么区别?”

听到佛陀如此严厉的训斥,罗睺罗连头也不敢抬。他默默地把水端到门外洒了,一进门佛陀又问:“你会拿这个盆来盛饭吃吗?”

“不会。这盆洗过手足,沾有污秽,不能装吃的东西。”罗睺罗不敢看佛陀,站在门口小心翼翼地回答。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修戒定慧、净身口意呢?既然你已经是佛门的弟子,便该谨遵佛门的教诲,否则,大道之粮怎么能装入你的心中呢?”佛陀厉声说道。

刚说完,佛陀便抬脚将盆轻轻地一踢,盆就在地上滚了起来。

罗睺罗从来没有见过佛陀如此生气,内心更加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副惶恐的模样。

佛陀问:“你是怕盆子被踢坏吗?”

“不是。盆子是很粗的器物,坏了也不要紧。”罗睺罗低下头,喃喃地说。

“佛门中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心,万事万物都当珍惜,你如果不珍惜这个盆子,将来也没有人会爱护你。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这个行为导致的后果,将是谁也不爱护你,不珍惜你。即使你天资再高,也难以修成正果。”佛陀说完,起身离去。

罗睺罗站在

佛教的基本知识6

原地,思索良久,终于入了道的法门。

人爱人方能有人爱,这便是佛家的慈悲心;人自爱方能有人敬,这便是佛家的道德心。如果一个人不爱人也不自爱,那么结果只能是被人抛弃,从此再没人理他。这样的人,看似聪明,经常耍戏别人,其实是愚昧的。因为那最后的结果都报应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对人要尊重,对自己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有人认可了,生命自然便有价值。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564.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法:行动即知识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法:行动即知识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03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