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业障」谈业力与情缘问题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13: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业障」谈业力与情缘问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业障」谈业力与情缘问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谈业力与情缘问题

壹、情缘发生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由于互相接触就会发生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一旦有喜欢的感觉出现。则“可能”就有情缘发生。这是非常微妙且经常是难以掌控的。有时我们会对某一个人有“心动”的感觉。内心有一股喜欢或甜甜的感受。这也许就是情缘发生了。你对此人可能己产生情缘。或者过去你们之间的旧情缘已经现前。“心动”的详细原因可能每个人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痴业。引起情缘的痴业有时达到根本无明的层次。情缘的种子属于第八识。机缘成熟时就经由末那识而现前。因此。情缘的状况不是第六识可以控制的。各位也许有经验。爱情之刻骨铭心。谈情说爱中的男女。经常会处在非理智之中。因此会有如“海枯石烂”之类的誓言发生。这就是不可控制的显示。   人与人接触后会心动生情。痴业为内在原因。而可以察觉的原因主要有二。分述如下:   1 过去情缘显现:若两个人过去曾为夫妻情人或其他关系。彼此间情感亲密美好。或者有一方深爱对方。这些美好的感觉若尚未消失而彼此或有一方想继续下去。这就叫“情缘未尽”。两人若过去有未尽的情缘存在。今生一旦相遇。则有可能心动生情。至于“心动”的强弱。就要看情缘的深浅而定。有时候当事人的自我克制力亦无法左右情缘的发生。   2 某些条件吸引对方以致产生“新情缘”:   当人与人接触时。经常由于美貌、才能、气质、专业甚至社会地位、金钱等因素。使人产生“心动”。这包括产生欣赏、敬佩、崇拜等情愫。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产生情缘。至于为何会如此。分析结果叙述于下文。   贰、新造情缘的主要原因   1 表相痴业:表相痴业的一个例子是:为什么你会特别喜欢某一种外表的人?有很多人明知某人只虚有其表而毫无内在。但还是会不自觉对他(她)心动。这是因表相痴业之故。这种痴业源于末那无明。不是第六意识可以控制的。一般人都喜欢俊男美女。也就是此因。这种表相痴业容易促成情缘的发生。但不一定就会直接形成夫妻或情人的因缘。因为这只是对表相的喜欢。一旦知道真相就不一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对表相的喜欢。若加上“内在”条件也不错则发展成为情人或夫妻的机会就增加。此外。由于表相痴业会使人由外表对某人产生“爱的妄想”。由此可能会对此人产生暗恋。形成正常婚姻的障碍并造成情缘问题。总之。由表相痴业产生对外相的喜欢会引发情缘的问题。   2 放逸的业障:众生由于长时间在六道轮回的结果。就有放逸的业障。这是贪、痴与淫三类种子同时显现的结果。属末那无明的层次。因此也不是第六意识可以掌控的。放逸业障使人放纵自

佛学常识113

己。很多人表面端庄贤淑。但在内心深处都有放逸的倾向。例如在一大群人喝酒作乐的场合或在共同出去旅游的途中。在这些场合中。很多人的情绪会比较高亢。尤其有自己心中喜欢的对象在场时更会如此。放逸的结果使人端庄的表相破碎。情缘常会因此而产生。也就是放逸的行为。当会引发情缘。有时侯是因为你的放逸行为使他人对你生情。也有可能导至你对他人生情。人的梦境有时会显示其内心有放逸的业障。例如有人梦

佛学基本常识讲解

到自己故意褪去衣物。使某人能看到她。这就表示她对此人已有情缘。且希望自己能得到此人的关注。   3 攀缘心:所谓攀缘心就是在他(她)仰慕的人面前刻意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才能或语言。以得到他(她)的赞美、认同或欢喜。这与一般学术探讨不同。在学术探讨时。个人展现自己的能力或意见。但不是刻意取悦某人或给某人看。攀缘心也是促进情缘成熟的一种方式。一般在攀缘某人之时。其内心对此人也许早有些赞赏之心(如对其专业能力、外貌、气质等)。有攀缘心出现时。内心表示可能已对他(她)产生情缘。攀缘心使情缘更增

佛学常识课本李炳南著

进而已。   4 慈悲心的误解:有些人具有相当大的慈悲心。但由于痴业的影响。他对别人的关爱会强烈的表现在语言上或温柔的眼神上。以致使被关爱的人起误解。以为是情爱。因此。情缘由此发生。若是严重的情况。则会因此召引到淫魔鬼神等的干扰。修行者要观“不舍众生”。但也要了知“众生如幻”。如此才能发出既慈悲又智慧的眼神。可以得到被关心者的敬爱而不是情爱。   5 推理所生的法障:典型的范例是有些有护法心的男人会特别喜爱清秀瘦弱如林黛玉型的女人。其内心的理由是以为这些女人极需要他的保护。但事实不见得如此。清秀弱不禁风的女人有的也很坚强。不见得很需要他人的保护。反之。硕壮身型的女人也许是需要受保护的人。以自己的意识心推理。然后执着己见。如此也会形成对特定气质或表相的人产生情爱。这也是痴业的一种。   6 玩弄他人感情:有些人可能自己有某些确定的因素(如已决定跟某人结婚)。或特殊的原因(如生理缺陷)而不应再有感情的问题。但他不愿告诉追求者。且乐于被追求的快感。如此。这位追求者就在不知情之中。不断对他造情缘。这就是他玩弄这位追求者的感情。未来机缘成熟时。他将受这位追求者的“怨气”。这也是一种果报。很多人在追求异性的过程中是保持沈默不语。对于这种人。你若已发现他对你有情意。那你就要设

佛学常识pdf下载

法对他“表态”。清楚的告诉他自己不可能与他结婚或谈情说爱。这是断其情缘的最好方法。也是避免他受到感情伤害的方法。在一个团体之中。你若已“确定”不要有感情问题。则要设法自我“表态”。以彻底断掉他人对你发生情缘。以上这种“玩弄他人感情”的心态也是新造情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叁、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主要有二方面。第一断所有的情缘。这包括断除过去一切情缘与不再造新的情缘。第二断情缘文。   一、断所有情缘   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情缘存在?答案每人不同。一般人若有愿早脱三界了断情缘。最好是出家。出家发愿守戒。情缘现前时佛力会助他(她)消除(但若双方都已为人身时。就要靠彼此的自我约

佛学与生活常识矛盾

束)。在家居士一旦发愿要了断过去情缘。则与其有缘的冤亲债主。尤其已着淫乐的淫魔都会前来了情债。干扰将会不断发生。因此。除了极少数人其情缘已很少。一般居士身的修行者最好不要急着想了断情缘。   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尽量减少再造新的情缘。这要由戒律方面下手。试著作下列四条守则:“勿凝神对视、勿肢体相碰、男女分坐、庄重言行。”就是为了减少彼此间产生情缘的机会。   此外。要消除表相痴业与“放逸业障”。但这必须修行者有特殊条件才可以。一般人要自己随时提高警觉。要有“决心”不再造情缘。随时注意庄严自身不放逸。对攀缘心出现时也要警觉到是否已对某人产生喜爱。庄严自身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尤其修“空”的人。认为“不必受束缚”。因此经常忽略庄严身相之事。例如。法会要依律着装、佛前打坐衣着要整齐不可露背、弘法之时要整理仪容、说话作事要仪态端庄、吃饭要守饭桌礼仪、要随时制心使心端正不生邪念等。身相庄严才能为众生表率得众生护持。尤其当住持或弘法之主事者更当如此。随时注意庄严自身则放逸业障较不易显现。   二、断情缘愿文   在了断情缘过程中。若过去有情缘的债主前来。应该告诉他(她)们:   “过去情缘已是过去。今日我等已学佛想了生死。情缘乃痛苦之源。但愿你能舍此情缘共同修习佛道。若你愿意。我可求佛菩萨消去我们的情缘种子。若你真的执意不舍。那就等未来再叙。但今生请勿干扰我的修行。”   这段告白很有用处。请各位作为参考。总之。要解决情缘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本师的戒律行事。也要如出家人般的随时庄严自身。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3268.html

以上是关于「业障」谈业力与情缘问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业障」谈业力与情缘问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64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