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大乘佛法」净土及其殊胜之处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13:1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大乘佛法」净土及其殊胜之处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乘佛法」净土及其殊胜之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及其殊胜之处

佛法上的修持。归纳来说可分爲小乘及大乘两种。小乘的修持动机是因见六道之苦。尤其是三恶道之痛苦。而对轮回生出了厌离心。欲求解脱。以这种出离心爲动机。配合上戒、定、慧三学。修至有了无我空性的体悟。而断取对「我」的执着。便成就了解脱自在的境界了。这便是小乘发心者的修持动机、目标及方法。至于大乘者。则基于上述之出离心。进而推广延伸至不忍见其它衆生在受六道轮回之苦。而生出欲令他们都脱苦得乐的愿。但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慈悲、智慧及能力来救助衆生呢?行者进而发心要成就最上佛境。来以最大的能力来救助衆生。这便是大乘行者的发心 —— 爲利衆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大乘的修持方法。包括了小乘部份的所有法门。但是却以不同的动机修持;在此之上。还要修菩萨六度四摄等。经历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积聚功德与智慧智粮。这些衆多的大乘修持法门。又可归纳爲显与密

100个佛学常识大全

两类。依显乘的道路。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长很长的时间。广积福慧资粮。最终成佛;密乘的道路。则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论是大乘显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适当的修行条件或助缘。我们现在虽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得以修行。但我们的寿元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顶多也不过是百岁左右。在无尽的轮回内。这一百年只如闪电一刹即过。扣取了睡觉、吃饭等时间。我们尚余多少时间修行呢?在一生中。我们即使有理想条件而又有心修行。也没有太多时间。转眼间便会失去这个身体了。但是。一旦我们失去了这宝贵的人身。下一辈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条件来修持了。只要我们一天还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证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条件以作修持。如果掉入三恶道中。是几乎完全无可能修持的。甚至连「法」的名字也听不到!就算生在人间。也不一定得遇正法及名师。在人间世界。又有很多不善知识。他们对修持之不良影响极大。譬如说。我们刚刚对佛法有了一点接触。损友却教我们去钓鱼杀生。或说世上并无因果定律。或说杀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赐福等等。很容易便影响我们的思想及行爲。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们多半也会如此;如果亲友及所住社会全都喜杀、不信因果等等。除非我们过去生中的善业习气十分强烈。否则我们泰半也会变得与他们一样。又即便我们遇上了正法。由于我们处于末法年代五浊恶世。往往只能作少许善因。但所作之恶因却多不胜数。以致再下一辈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恶道。百劫不得复出。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上示现期间。曾经开示过很多个净土法门。祂不但讲及了这些净土的个别殊胜特征及与衆生之因缘。也教授了往生于它们之中的方法。这许多的净土法门。全都属于佛教的大乘法门范围。这些净土是诸佛各别依自己的愿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现出来的。我们西藏和汉人都常常会

佛学基本常识六根六尘

提到弥陀的西方极乐和观音的普陀净土。但在佛经里。提及的净土有很多很多个。譬如在有关阿弥陀佛的经典内。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说过:「由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之间。有十万亿个净土!」到底哪一个净土是最好的呢?其实任何一个净土都是好的、理想的往生及修行地点。否则佛陀才不会花唇舌去教我们发愿往生在它们里面了!不过。因应个别衆生之根器及因缘。我们与各净土之缘份是有深浅之分别的。我们个别会较易往生于某些净土。较难冀望能成就另一些净土。这并非净土或诸佛之分别。只是我们个别与各净土及各佛之因缘不同而已。我们不能说只有某净土是最好的。或者说某法门是唯一殊胜的法门。如果有某个净土是最好的。佛陀当年却开示了这麽多的其它净土法门。岂不是说佛陀在说废话吗?佛陀既开示了多个不同净土之法门。其意思当然是说它们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了。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某净土绝对就最殊胜。一般来说。我们都与极乐、普陀、琉璃及兜率净土有缘。但个别人亦可能与其它佛的净土有不共的宿缘。大家必须视乎个人因缘、信心及喜好。自己决定发愿去哪一个净土。有人会问:「我又想修这净土。又想修另一个净土。怎麽办呢?」这是不必要的顾虑。佛是不会妒忌你不专一而把你拒于门外的。诸佛也不会争着要「抢」你去祂的净土里。你喜欢修哪个或者哪几个净土都可以。这是没矛盾的。但你自己要想一想。是

元音老人 佛学常识

否专心修好一个法门。会更有把握一点呢?如果你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改修另一个法门。这样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这不是佛无能力。而是行者自己的错失!不过。如果你同时修弥陀净土、观音净土或度母法门。则不算是在修两个或三个净土或法门。这是因爲度母乃观音之其中一个化身。而观音与弥陀是分不开的;观音净土可说是弥陀净土的一个分区。并非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国度。如果你想往生弥陀净土。但又想兼修药师佛法门。这也很简单。你修药师法时。就祈求药师佛加持令你易往生于极乐净土便行了。很多人都这麽做。因爲药师佛答应过会特别照顾五浊时期的衆生。所以在此五浊年代。求祂加持是特别灵验的! 净土可分爲三种层次: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及应化身净土。法身净土是唯独诸佛能知。能到的境界;报身净土。例如阿弥陀佛之报身土等。则唯独很高修持境界之大菩萨能到达。我们一衆凡夫一时之间是不易指望的了;而应化身净土。则是我们凡夫依照佛陀所教的特定方法及视乎因缘。有可能达到的地方。我们平时提到的净土。譬如说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观音的普陀净土等。大都是在说这第三种净土 —— 应化身净土。而并非指法身净土或弥陀等之报身净土。有些人会问:「到底是要消尽了业障。才能往生净土呢?还是尚未消尽业障。便以信念及愿力而往生呢?」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明白三种净土之间的分别。便很容易回答了。法身净土只有在成就佛境时。方能说是达到了。报身净土也只有大菩萨能到。就连境界较低的菩萨也去不到。而应化身净土。则是我们?123;着五力及出离心等。配合上佛陀的悲心。便就能顺利往生的。并不限于完全忏净了罪障的大圣人方能到达。忏罪当然有利于往生净土。而且还是必需的修持。但却不能说必须完完全全地净化了一切的业障。方能往生于极乐等应化身净土之中!如果我们把三种层次的净土混淆了。便不容易弄清往生的条件了。现在我们明白了三种净土之分别。也知道一位佛陀便会有三种层次的净土了。法身土及报身土这两种净土。与我们凡夫的关系不大。我们也就不用去想它们了。对我们而言。若能在今生死后。生于任何一个佛之应化身净土。就已十分十分足够了! 在净土中。是没有苦的。以弥陀净土爲例。往生该土的人。都在莲花中化生。而不经由凡俗的母胎而出。往生该处的心识。先会进入净土的一朵莲花之茎中。再上升至花的中心。这朵莲花并不同与我们凡土中的莲。而是十分巨大的。连整个香港都可以纳在里面。然后净土中的主尊阿弥陀佛。便会以悲心发出一道光明射向此朵花;花一打开了。你就已经在净土世界中诞生了!这是往生弥陀净土者的诞生过程。以我们世俗有限的观念很难想象。总之。在净土中化生。是不经历生苦的。 在净土中。人人身放光明。现爲十六岁的少年之健康身相。永无老苦。在那里。不单不会有胃痛、癌症、头疼等病。甚至连「病」这个字也不会听到!在净土。寿命是没有时限的。永不会有死亡。在净土中还有种种美丽得难以思议的景色。令生欢喜快乐。 净土的另一些特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修持佛法。先要依止明师学习听闻。然后才在他的指导下作思及修的环节。在净土中。不愁没有明师教授我们。譬如在极乐净土中。就是由阿弥陀佛亲自作教授的。在净土中。我们不单不会有四苦等干扰修行。更完全没有不善的因缘可挑起烦恼。由于没有作恶业的外缘条件。就算我们想作不善业。也无法做得到!这些净土中的一切环境及条件。是只利于修善的。我们常说应当求生于净土。是爲着那里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条件。包括明师益友、无苦与无烦恼等条件。而并非爲了要享受净土的福乐。在生于净土以后。并不是就此休止。而是要继续修持。在那里渐次经历大乘五道之果境。直至成佛。求生净土的人。应以上述动机作爲发心。也即是说爲了利益衆生而愿成佛。而爲了要有利条件来修持而求生净土。我们随个人之因缘和喜好。可以发愿往生于任何一个应化身净土。例如文殊大士的净土等。并不一定限于要求生于极乐之中。在积聚往生业因及资粮时。我们因应不同之愿生地点。修持之法门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后。我们便可以由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它们之间并无疆界。到时只要我们起念便能达到。我们在某个净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见道时。便会不经特别修行而成就各种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时。便有往访任何应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诸佛之刹土向祂们一一学法。在此时。由于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选择返回人间世界或六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衆生。这种行者。外表就像与我们一样的凡夫。但其实有如污泥中的一朵莲花。这种境界的投生。并不同于凡夫的轮回转生。我们凡夫是无法自主的。只因烦恼及业力而无奈地、无选择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选择的话。大概没太多凡夫会选择转生于地狱中吧?但不幸地。凡夫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上述境界之有自主生死能力者。在选择于六道投生时。其投生之因是对衆生的悲心。其投生地点是与他有缘之衆生所处之处。我们这些凡夫。投生并非出于自己选择。所投生之因是烦恼及业力。所生地点是与业力相应之处。 刚才已经说了净土之殊胜利益。我们当愿发心往生其中。有些人以爲发愿往生净土。是爲了一己一劳永逸地去那里享福。所以便以爲这是自利的修持或小乘的发心。其实这十

弘善佛教佛学入门佛学常识

分错。刚才已说过了。发心往生净土是爲了要成佛来利益衆生。并不把它视爲修持的终点。这一点我们必须弄明白! 想要往生净土的人。必须依大乘五力之修持。五力是白法种子力、发愿力、对治力、串习力及祈祷依止力。爲什麽称它们爲「力」呢?这是因爲它们是把我们推上净土的力量。不论我们发愿往生于哪一个佛陀的净土。都必须具备这五种共通的条件。否则断不可能成功! 白法种子力&61548; 此即包括了任何能令我们生于净土之因缘种子。譬如布施、供灯、供香、供花、持戒、放生、造佛像、忆念佛陀和诵念佛名及咒等。而以这些善因全回向予往生净土之目标。以上所说之善行。便是「白法种子」。但如果不善作回向或发心不正确。它们顶多只是生于天界或人间之因。故此。我们即使在供养一根短短的香时。也要回向予往生净土此目的。这便能积下一个小小的往生之因。正如一个富有的人。随时便可以买张机票便出国旅游。但一个穷人则需努力上班。一点一滴地把钱存起来。到钱够了才可以旅游;同样的道理。一些大修行人要去净土是易如反掌的。但凡夫则必须努力积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善因。把它们一一回向。才能有一天到达净土。我们都是凡夫。大的修行我们是办不到的。只好努力积集这些小小的因。积集得越多越好!在知道自己快将寿终时。我们更应广作布施及供养三宝。多积白法种子。 发愿力&61548; 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心愿要去净土的话。又怎会有动力修持往生之因呢?所以。我们必须在心中努力培养这往生之大愿心。经常至心猛力发愿要往生于净土。这种强烈的心愿。是策发我们修持的一股动力。 对治力&61548; 在开示与净土有关之五力时。对治力主要乃指见六道苦而愿出离之心。如果我们有许多白法种子资粮。又有很大的愿要往生净土。甚至连修持也很不错。但同时却对六道执恋不舍。是很难指望成功往生的。一边想要生于净土。一边又对六道不愿放手。就像两根绳索。一条由上而扯。一条在下面缚着。人没可能跑得去哪里! 出离心并非限于指不想留在六道之中的心。而是一种靠参想六道苦、明白苦之本质、怕苦、厌苦的这种实在的觉受。要生起这种觉受。必须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典着中所教。重复禅参地狱之苦、饿鬼之苦、畜牲之苦乃至三善道之苦等等。而且不是单单想象一下或读一遍这些众生之苦。犹如事不关己似的。而是要观想身历其境。至生起觉受爲止。这出离心十分十分重要。因爲它对治我们执恋六道的心。我们不能止于对出离心有少许认识便满意。必须致力于培养出真正的、猛厉的出离心。否则便如缚脚之鸟。徒有羽翼却飞不起来。在临终时。我们更必须放下对亲友、财産的依恋。否则即使净土法门修得再好。仍如脚缠铅球的小鸟。虽本有能力飞。却始终飞不了多远! 串习力&61548; 串习力是指对净土及其法门之熟习。这是往生净土的极大助缘。有了它便能不费力地轻易往生。衲举些例子来说明:如果你十分喜欢某个人。你会在梦中也梦到他。或者清早乍醒。毋需经由任何人提醒。脑海中第一刹那便会想到他的形像;又或者你几十年来都在工厂里做同一个岗位。每天一上班你便能自然地工作。不需思索便能完美地做到该做的事。这便是熟习的功用了。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我们持读地思及净土及所修持的净土法等。便能在意念中熟习。在死时便能不费力地。因爲长期习惯而自然能运用上平时的修持了。 祈祷依止力&61548; 这是指对净土的信心及对上师、佛陀等之依止心。以弥陀法门爲例。此力则主要指对弥陀之悲心及力量有信心、对祂一心

老人佛学常识

依止、祈请祂带引我们去极乐净土。这一力在平时必须培习。在临终时尤爲重要。 五力爲自力。在一个人成功地往生净土时。其实还有其它的力量因素在内。包括了佛之悲心、佛之摄召力、佛之加持力等等。这些是他力之因素。 以上所说的并非藏传佛教独有的理论。不论是哪一个净土法门。都必须依赖此五力而往生。汉地盛行弥陀净土信仰。主要依诵念佛号的修持爲具体方法。但始终来说汉地弥陀净土信仰也离不开依赖这五力。西藏的宗派中。有称爲「迁识」的一种修持方法。很多汉人迷信它是往生净土的保证和快捷方式。其实修行哪会有快捷方式可走呢?如缺乏五力。尽管你天天在大叫「吽」、「呸」(注:指西藏迁识法之修持)。也绝不可能往生净土。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具足五力。以此作爲往生的资粮盘川。便断不可能不往生净土。故此。我们当知道。此五力乃一切净土法门之最根本要诀。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3312.html

以上是关于「大乘佛法」净土及其殊胜之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乘佛法」净土及其殊胜之处;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63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