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六和敬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六和敬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僧团始能实现。而僧团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为基础。所谓‘和合’。即指‘理和’与‘事和’。亦即僧众在真理与行事方面都能和谐相处的意思。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佛学修持的基本常识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着。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
如何修行一佛学常识
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放眼当前的世界。到处充满缺陷、斗争与是非。例如:种族歧视、宗教分歧、国际纷争等。加上近百年来科技
佛学的常识建议收藏
发达。武器的发明日新月异。人类对战争的畏惧愈深
佛学常识读书笔记
。渴望和平的呼声愈高。各强国间。虽有禁武、
佛学与修持的常识
限核等高峰会议的举行。然而这些外在的措施却无法杜绝战争的发生。 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无疑是一帖止诤的良药。因此。‘六和’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的根本之道。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27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六和敬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六和敬;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