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中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缘起性空」中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道
你应该知道的佛学常识
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这是畸形;如果只张不合。这也是畸形。唯有拳掌卷舒自如。这才正常。所以。凡是落于左右、好坏两边。都是极端;能够不偏不倚。这就是‘中
佛学常识开示短句
道’。 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场。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苦乐、爱憎等二边之极端、邪执。是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时即为五比丘揭示:离于偏执。履中正而行。这才是解脱之道。此乃佛陀历经六年的苦行生活。深体‘行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着。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再者。当时印度有六师外道。在修行上有顺世派的极端享乐主义者。有尼乾陀的极端苦行主义者;对于宇宙人生问题的看法上。有极端的‘宿命论’与‘无因论’。这种各执一端的说法。佛陀认为均不可取。为了不落于偏见。因此‘离于二边。而说中道’:在修行上。要不偏于苦行或纵乐的生活;在思想上。要离于有或无、常住或断灭两种极端的见解。所以。中道具有实践上与理论上的两种不同意义。在实践意义上的中道。以实践八正道为主;理论上的中道。就是缘起。 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形成的法则。诸法因为‘缘起’而有。所以‘空’无自性;但是‘空’并不否定‘缘起’的假有。而是在万法现象上。观察其无自性的空。因此。‘缘起’与‘性空’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的。佛陀说‘缘起性空’。就是要众生因‘空’而知‘有’。因‘有’而达‘空’。是为对治众生‘空’、‘有’两端的执着。所以能真正通达缘起者。于诸法则不执着实有。亦不执着全无。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是体悟非空、非有。就是‘中道’。因此。龙树菩萨的《回诤论》说:‘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 由‘缘起’而见自性‘空’义。便不会落入执‘无’的边见;了知‘缘起’为自性‘空’之理。便不会落入执‘有’的边见。不落入有、无二边。才能对‘中道’有确切的体认:中道连系‘二谛’──性空是‘真谛’。假有是‘俗谛’。二者统一起来而成中道。所以中道不著名相与对待。综贯‘性’、‘相’及‘空’、‘有’。 由以上诸说。可以知道中道的实相。即是‘空有不二’、‘即真即俗’、‘色心并举’。‘空有不二’是指不执空、不执有的真空妙有;‘即
数字开头的佛学常识有哪些
真即俗’则既是真谛。亦是俗谛的中道思想;‘色心并举’为不偏唯心。亦不偏唯物的中道观。 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间法的特色之一。能够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实义。因此。无论大、小乘的各宗各派。皆以之为弘法的基本义理。但是。各宗派对中道的解释并不尽相同。如小乘所说的‘八正道’。中观派主张的‘八不中道’。法相唯识宗的‘唯识中道’。天台宗所立的‘三谛说’等。各家所诠释的观点不一。但都不失佛陀最初所说的中道思想。其中以‘八不中道’最为浅显易懂。 所谓‘八不’。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八不。主要在破众生的自性执。也就是说。缘起的诸法。其当体性空、不可得。但是凡夫、外道及有所得的行者不能体认一切法空。总执
佛学常识500条
有实在性的法。从常识上的实在。到形而上的实在。不能超脱自性妄见。此自性见。在时间上。即有常见、断见;在空间上。则有一见、异见;在时空的运动上。则有‘去、来执’;在法的当体上。则有‘生、灭执’。此生灭等八计是众生迷失的根本。和离一切妄见戏论不可得的中道不相应。于是龙树菩萨开立‘八不’。以破除一切有所得的迷执。而彰显无所得的中道。因此。古人说:‘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无得正观之月。浮一实中道之水。’ 中道的思想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实相。因此。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认识世间生灭、差别的万法。一一皆具足常住不灭的中道真理。能够如实认识世间实相。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不会被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风所吹动。自然能在佛法中
佛学的小常识
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所以。离于二边而行中道。这就是智慧。这就是佛法。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295.html
以上是关于「缘起性空」中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缘起性空」中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