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的修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的修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的修行
一、佛教徒有何必修的功课? 现代人生活忙碌。佛教徒在生活中必修的功课。主要不离福慧双修的范畴。佛陀被尊为‘两足尊’。即为福慧圆满的象征。 佛
佛学常识人生八苦
教徒的必修功课内容。依其工作、家庭的需求不同。可有适当调整。如:早上静坐一炷香。用以省思观照。革新自我。晚上五分钟念佛。以佛号洗涤俗虑。契入佛心。日常默诵一卷《心经》。自然智慧增长。所行无碍。此外。诵念‘佛光四句偈’。也是必修的功课之一。其内容如:‘慈悲喜舍遍法界’。即为奉行四摄妙法;‘惜福结缘利人天’。即为实践广大布施;‘禅净戒行平等忍’。即为悟入诸佛密行;‘惭愧感恩大愿心’。即为获得无量圣财。 二、修行的内容有那些? 虽然各宗各派的修行有其差别。但主要仍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修行的内容也因各人的根机因缘而有所不同。但仍不离以福慧圆满为标的。 一般的禅坐、止观、念佛、持戒、课诵、抄经、持咒、朝山等。当然是修行的内容。但推行慈善福利工作。参与社会教化活动。只要是淑世利人的事业。也都属于修行的内容。此外。大乘菩萨的助道资粮--六度。皆可做为现代人修行的眼目。如不悭吝而行的无相布施。护念有情生命的持戒。心甘情愿的忍辱。遍学无厌的精进。净秽一如的禅定。生佛平等的智慧。 三、共修与自修的差别? ‘自修’是自我潜藏。从缩小自己开始。来长养恭敬心。乞求佛法
每日一读佛学常识
。‘共修’则为大乘佛教所提倡。是团体集会的活动。靠大众的力量彼此相互砥砺。福慧增上。 例如佛陀说的每一部经。都必须有‘众成就’。有声闻大弟子、菩萨僧众及无量天人等众的参与、发问。令大众心开意解。悟入圣谛。又如诸佛净土。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修共成。而得不退转。 自修容易流于自我封闭。退失精进向上的力量。而共修容易发掘自我短处。以维护菩提的种苗。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验。难免会贡高我慢。而共修则具足惭愧的美德。自然能成圣成贤。 古云:‘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好逸怠惰是人性的本然。在大众中共修。可以时时警惕自己。不易退失菩提。 四、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差别如下: 1.出家以出离心为本。割爱辞亲。一心慕道。有了淡泊的出世性格。再入世作利益众生的事业;在家以增上心为本。从家庭爱染中。渐渐培养出离心。 2.出家修行重于福慧双修。且依闻思修入三摩地;在家修行以修福为主。以慧为辅。依喜舍结缘培植福德。 3.出家以寺庙僧团安居、共住清净为主;在家则依家庭眷属、五欲和乐为要。 4.出家以弘法利生、自觉觉他为主;在家则以喜舍布施、护世护教为
供养佛学常识
主。 五、修行者需要过午不食? 不一定需要。修行悟道与饮食无必然关系。因为饮食只是健康上的营养来源。而修行主要是在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身心净化工夫。佛法依中道而行。饮食以不贪求、不过饱为准。如蜂采蜜。不损花香。身体如芭蕉危脆。修行者应视饮食如药石想。藉此疗养色身。借假修真。成就佛道。 ‘过午不食’。是佛制生活规范之一。不是修行的主要条件。故不能代表修行高深的象征。如同佛陀是因为契入缘起法而大彻大悟。而非因修过午不食而成就佛道。佛道要在众生身上求。所以三世诸佛的菩提华果。皆从众生中而来。依众生为根种。悲心为雨露。方便为和风。忍辱为枝干。般若为花叶。成熟菩提道果。 六、修行者须求得当生成就、即刻神通? 一般学佛者最大的通病。便是要求当生成就和即刻神通。把修行当成一种魔术。满足其速成之心。却忘记修行是返求诸己。内观觉照的增长。以此降伏心魔。成就佛道。如一颗种子落地。若无阳光雨水。寒风霜雪等助缘。那里有收获呢?佛陀于人间成佛。亦是多生累劫头目骨髓尽舍。田园
佛学常识1000问
资产普施。满足一切众生所求。积集福德而成。以佛陀智慧德行。尚须六年的雪山苦行;惠能大师的利根。尚且在磨房中舂米八个余月;普愿禅师在南泉山挑水煮饭三十年;慧忠国师在党子谷扫地四十年。他们尚且需要养深积厚。培植福德因缘。天下那里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呢? 吾人一味贪求‘当生成就’。犹如兔上觅角。了不可得;一味的妄想‘即刻神通’。忘失本心。偏离正道。亦如水中捞月。徒劳无功。其实禅门的搬柴运水。吃饭洗钵。乃至扬眉瞬目。皆是神通妙用。只是吾人迷茫心智。无法会得罢了! 七、修行是要求别人。还是自我要求呢? 修行主要在于要求自己。协助他人。现代人修行的毛病。只会要求别人。却不懂得要求自己。例如有人去住山修行。别人就批评他不发心建寺。弘法度众;创办文教事业。接引青年。别人又议论他不发心从事社会福利的工作。老是拿着一把尺去丈量别人。无理的要求别人要忏悔业障。要持守净戒。要发心度众。要护持道场。自己却不知惭愧。不肯发心。不知改过。不明事理。 修行实乃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无人可以替代!真正的修行者。懂得要求自己。改心换性。对他人本着悲愍之心。给予方便的协助。才能契入无上心要。 八、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 所谓‘密行’。其实就是一种觉性的修持。觉悟五蕴不实。而能远离颠倒梦想;觉悟生命无常。而能发起救度众生的悲心。 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呢?如:行立坐卧。威仪自重;吃饭时称念三供养及食存五观想。举心动念。以慈悲利他为本;入众处事。以惭愧感恩为门。对三宝生起恭敬及难遭难遇之想;对众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与
轮回佛学常识
生活融成一体。这些都是增长福慧的无上密行。 密行。并非秘而不宣。故作神秘之举。而是视修行为本分事。不以修行做为沽名钓誉的手段。不贪求名闻利养。所谓‘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心中有佛。此即密行的真义。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51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的修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的修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