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释尊如何报答亲恩?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6:2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释尊如何报答亲恩?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释尊如何报答亲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尊如何报答亲恩?

报答亲恩。名为孝道。在古代的人。百行以孝为

太虚法师佛学常识

先。天经地义。绝无疑议。不料近代欧风东渐。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观点。不免有了变化。竟有狂妄之徒。创「非孝」之说。殊不知孝道为人类独具之理性。亦是人类特有之需要。此中包括了精微广大的道理。因此之故。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莫不以孝亲为至德要道。但是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差异:实因儒家所谓孝道。有迹象可寻;而释氏所谓孝道。专致力于根本。在迹象上则简略。有迹象可寻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根本者晦而难明。何以故?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规。所谓之孝道;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谓之为大孝。推

每天读佛学常识

极而论。「战阵无勇。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的发挥。所以《礼记》〈祭义〉上说:「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论孝至此。在世间法上。可谓既至且尽。无以复加了。然而儒家所谓孝道。皆显于耳目之间。人人所易见。若以佛法衡之。未免「美哉犹有憾」。佛教唯我出家的四众。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现生之父母。并报答无量劫来多生之父母。以及四生六道中之一切父母。又不仅于父母生前者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海。常住正觉。所以印光大师说:「释氏之道。晦而难明也。」本师释迦牟尼佛报答亲恩之事。更为渊深久远。不可思议。仅就经藏中尝闻的事实。略述如下:释尊成佛以后。先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因王富贵之俗念。使其安心皈依三宝。释尊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均修行净土法门。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此次法会。父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证果位者甚多。复次。释尊为报答母恩。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本愿经》。共九十日。全经十三品。详说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统万类而靡遗。亘古今而无尽。所以佛教门徒皆以此经为报答亲恩的唯一孝经。上来释尊报答现生父母的恩德。可谓「养其大体」最胜义之孝了。然当时印度外道党徒。某梵志。见阿难托钵乞食时。心怀嫉妒。毁佛法象。大肆讥讽。扬言:「汝师瞿昙。实是恶人。适生一七。其母命终。岂非恶人耶?逾出宫城。父王苦恼。生狂痴心。迷闷躄地。以水洒面。七日方能醒悟:『云何今日失我所生?』举声大哭。悲泪而言:『国是汝有。吾唯有汝一子。云何舍我入于深山?』汝师瞿昙。不知恩分而不顾。遂前而去。是故当知是不孝。」阿难闻已。心生惭愧。乞食已。还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孝养父母耶?」释尊预知此事重大。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五色光。遍照十方世界。诸大菩萨。齐来王舍城耆

基本佛学常识100问

阇崛山中。敬请

佛学常识阿赖耶识

释尊广演《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意谓:「过去阿僧祇劫。波罗奥国王。为奸臣罗侯弒纂。并杀其二子。其第三子封国边陲。将见逼杀。遂携夫人及太子须阇提。仓猝逃往邻国。误入歧途。绝粮难行。追兵将至。意欲杀妻而食。父子前进。太子悲哀恳父零割己身。三人且食且行。将到邻国。太子身肉已尽。请父挖剔骨缝。得肉食之。子倒路傍。父至邻国。国王闻之。大为感动。立遣四兵。护王复国。中途见其太子身体形容。端正倍常。方知其至孝圣德。感动帝释。默加护佑。得复其国。立须阐提太子为王。」佛告阿难:「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则我释迦如来是。」由是一段故事。可见释尊在过去世已为一切众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如是释尊报答亲恩之坚苦卓绝。岂为一般凡夫外道所能了解吗?后来世人每见出家四众。割爱离亲。舍家就师。辄随己意见。肆其谤言。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殊不知儒家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若释氏辞亲出家。岂非不愿父母之奉养吗?绝不是的。观释尊亲定佛制

什么叫佛学常识

: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以后。兄弟或故。亲无依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宗颐禅师因母无依。迎养于方丈东室。劝其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又长安道丕禅师。父殁王事。年荒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旋赴霍山战场。收聚白骨。数日后。父骨从群骨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父骨而归葬。然则为释尊弟子的出家四众。究如何尽其孝道呢?父母若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为亲至诚回向。令其永出五浊。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未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这已将孝亲之道于世间法广展至出世间法了。若再将行孝的对象扩而充之。则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宏愿尽未来际。其大孝遍诸有情。亲生父母自在其中。若以世孝互相较量。虽在小的迹象上好象不无欠缺。但约根本上来说。就可谓独能行其至大之孝。惜乎!世人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是故释尊如何报答亲恩。应作如是观。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510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释尊如何报答亲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释尊如何报答亲恩?;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43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