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修布施及布施注意事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如何修布施及布施注意事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修布施及布施注意事项
如何修布施 布施。梵语音译为檀那、檀。即是将自己所具之财物、体力、智慧(知识)乃至妻、子、王位施与他人的意思。布施之人称为檀越、施主。所施的是物。物可以是财物、身体、体力、生命、智慧(知识)等能够利益他人的有形物无形物。接受布施的对象称为福田。布施除了是六度之一外。还属于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之一。布施是菩萨修集福德资粮的最首要的方式。 按布施的内容划分。布施略分为三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三者无畏施。 财施是指不仅不侵占他人财物。反而将自己所有的食物、衣物、医药、金钱、房产。乃至将自己的体力、身体器官、生命捐施舍给他人。其中布施的钱物等称为外财。身体器官、生命称为内财;法施是指或对人称赞诸佛。或应机为人开示三乘佛法的内涵。为人种下觉悟三种菩提的种子;无畏施指不仅不侵害他人。反而要以言语、行为等
小师弟的佛学常识
消除他人的恐怖畏惧。 布施的目的:一者。布施能使受施者身心得到利益。布施体现了菩萨道的大慈大悲精神;二者。菩萨藉布施能够和众生结下善缘。以善巧方便将有情置于佛法之中。种下来世学佛的因缘。三者。可以积累福德资粮。四者藉破除个人的吝啬与贪心。解脱行者对于“我”“我所”的执着。称为檀(布施)波罗蜜。布施的功德很大。对于修学菩提道的菩萨来说也最首要。所谓“卑吝者难成大器”。故布施位于六度之首。一。如何修布施 菩萨如何布施?有人以为只要不吝啬自己的财物。将钱财多布施给他人就可以了。佛教如法的布施不只这么简单。菩萨在决定布施以前。有一些事项是必需要注意的;否则。布施与受施者不仅不能得到布施的利益。反受其害。如《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第十一”中。佛对善生菩萨说: “善男子!……(菩萨修习布施等)有三因缘(三个要求):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福田净。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布施对布施者(施主)、接受布施的对象(福田)、所施的物。这三方面都有种种的要求:一者。施主在布施时心要清净(心净);二者。施主所布施的物也要是清净的(物净);三者。接受布施者。也应该是清净的福田。而不是染污、不净的毒田(福田净)。略解释如下: (一)心净 心净。是指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心要清净。《优婆塞戒经》说: “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 这就是说。菩萨布施的目的不是为了增益“生死善果”。不是为了获得来世的人天福报。不是为了来世身体健康生活富足。不是为了来世得到美满的家庭眷属。不是为了获得世间乐善好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要超胜他人;而是因为菩萨怜悯众生。要和众生广结善缘。而是为了要利乐、调伏众生。藉着布施的因缘而将众生引入佛法之中。而是要将布施所得的福德回向给今生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亦如是教导众生亲证菩提。以这样的心态布施才能称得上清静布施。比如。虽然布施给穷人财物。但是却不能以善巧方便。为接受布施的人种一点善根。或者不能将其引入佛法中来。就不是清静布施。再如。若布施是为了得到今生来世的回报。则布施等同于世间市井之人投资作生意。是将布施庸俗化了。当然。心不清静的布施。今生来世也能得到利益。但是只能得到世间法中的福报。不能得到佛教修行上的功德。 (二)物净 物净。是指菩萨所用来布施的物应是清静的。《优婆塞戒经》说: “云
佛学常识txt下载
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第五
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 这就是说。菩萨用来布施的物。不能是以下几种物: 一者。所布施的物不是用偷盗、抢劫、逼迫、欺骗等违犯法律违背道德的方式获取来的。须是以合法合乎道德的方式获取的财物。如现在的一些贪官污吏。喜欢用贪污受贿的钱物布施。以求佛菩萨保佑。如果佛菩萨真的有灵。则会早曰让其东窗事发。以便减轻罪业。 二者。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以布施食物为例。不能用牛排、猪排等肉类。或者是含有葱蒜等五辛的食物。来供养三宝。也不能拿烟酒等对人身心有害的物来做布施。 三者。不能用多人共有的物拿来布施。必须是自己所有的物。如家庭财物属于家庭成员共有的。不是个人所有。在没有征得其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就把众共物取来布施。就犯了私自盜用公物的过失了。这样的布施就是物不净。 四者。所布施财物必須非三宝之物私自拿三宝所有的物作布施。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借花献佛”。出家的僧人。或者住在寺院的男女居士。若是想要布施众生时。不可以取用三宝的财物去布施。如有乞丐前来乞食。法师居士不能在没有征得常住法师同意的情况下。就将寺院的食物布施给乞丐。这成了侵呑三宝物而布施了。来世果报很严重的。此时最好将自己的食物布施给乞丐。如果要将寺院厨房里的食物布施给乞丐。要征得常住主事者同意以后才可以。或者先将食物布施给乞丐。然后自己事后再掏钱补赎也可以。 五者。不能“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菩萨出口成愿。不能将原来承诺布施给某甲的物。改变主意再布施给某乙。也不能将许诺布施给多人的物擅自改为布施一人。同样也不能将许诺布施一人的物擅自改为布施多人。 六者。所供养的财物不可以是通过骚扰、勒索、逼迫他人而得到的财物。必须是合理合法得到的物才是清静的。才可以用来布施。 用清静的物布施。才能得到布施的利益。否则连布施的物尚且不是清静。如何能以清静心来作布施。又如何能得到布施的利益? (三)福田净 福田净。是指菩萨所要布施的对象(福田)。也是清静的。《优婆塞戒经》说: “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 所谓的八邪。就是违反八正道。 八正道是指:一者正见。二者正思惟。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精进。七者正念。八者正定。因此。八邪就是指:一者邪见。二者邪思维。三者邪语。四者邪业。五者邪命。六者邪方便。七者邪念、八者邪定。略解释如下: 一者邪见。狭义的说是指拨无因果。广义的说对佛法存有的各种不正确的见解。都可以称之为邪见。在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就是正见。因为只有掌握正确的知见。用正知正见指导实修。才能有效果。如果以邪知邪见来指导实修。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如果坚持以为自己的邪见是正确的(见取见)。往往就会诽谤和邪见截然相反的佛法正见。那就犯下了诽谤佛法的大错了! 二者邪思维。就是不按照佛教所说的正理如实地思维。而是在邪见的基础上。所作的错误的思维。 三者邪语。也就是说违背世尊的教导。说一些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 四者邪业。就是指专干一些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五者邪命。就是指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职业活命。如《优婆塞戒经》所说的从事“贩卖畜生、刀剑、毒药、烟酒、罗网。卖淫。屠户”等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都是世尊所说的邪命自活一类。
佛学常识开示
六者邪精进。就是在没有佛法的正知正见的指导下。而努力地盲修瞎练。如印度教的苦行者。他们的确很精进地修行。只不过是在邪见的指导下。修行没有什么效果罢了! 七者邪念。即是对自己的邪见、邪精进等念念不忘。如邪教分子一直忆持邪教教主的教诲。念念不忘。 八者邪定。就是在邪见的作用下。离开佛教的智慧。单纯地修习禅定。或者将禅定当作是佛教的终极目标而修习者。如以定为禅。 存有八邪的人。就不是清静的福田! 佛子作布施种福田。以求累积福
佛学常识问答 中英文
德资粮。有一种情况一定要避免。那就是一定不能种毒田! 世尊亲口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还有一些天魔投生到人间。长大出家为僧。利用僧宝的身份来破坏佛教。此即是佛说之“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肉”!这一些邪师、尤其是“狮子身中虫”。往往表现出博学。人品好。能说会写。著作等身等。甚至是采用暗示、明说、指使弟子说自己是“佛菩萨”转世再来。让人以为他们是佛教的“高僧”“大德”……总之。他们自有手段。能让人以为他们真的很有佛法证量。然后说一些相似佛法来误导初学佛子。或者干脆将外道法一一地套上佛教名词来假冒佛法。全面取代佛法! 此一类邪师。狮子身中虫。即是最毒最毒的田。布施给他们。即是帮助他们破坏佛法。布施给存有八邪的人。虽然所种的是染污的福田。来世尚有不清静的福报。如果明知是毒田仍然布施的。则不仅没有回报。而且获得的是地狱重罪。且和邪师结下因缘。则未来世恶报完毕以后。若因缘会聚。又会身不由己地走到一起。同流合污。又会犯下破坏佛法的恶业! 最后要注意:布施应随喜回向 菩萨修布施、随喜等福德。应回向给一切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无上正翟积觉。即是成佛的意思。随喜与回向可以起到“放大”福德功德的作用。故菩萨见人布施应随喜赞叹。自己布施应回向。 以随喜赞叹具有“放大”的作用。故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伪佛法。对于一些貌似善知识的“大师”。不可以随意随喜赞叹。否则。因此和邪师邪法结下因缘。今生来世必会结出恶果!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584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如何修布施及布施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如何修布施及布施注意事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