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5: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

肉身成道的佛陀   佛陀是一个人。他是经由恒久的修证而成佛的。他并非天神下凡。不必经由修持就得道的"道成肉身"。他原本与我们一样是凡夫。但经由永不退堕的修持。终于成佛了。这带给我们广大的希望。从佛陀的身上。我们发觉任何人都可修行而成佛。而不必由天神的指定或差遣。一切生命的主权。还是操纵在自己的精进努力。  释尊是人间的导师  《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这是佛陀成道的抉择。人类是一切六道众生中造业的主体。天上太快乐。纯享乐报。阿修罗嗔念太强。有福而无德。饿鬼、畜生、地狱等三恶道纯受恶果。他们都无法有造作的坚决业行。只有人类可造善业。也可造恶业。可行染业。也能成就净业。所以适合修行也适合成佛。我们千万不要把佛当神来信仰。他是圆满的人。也是一切人天的导师。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更是特别示现在人间的导师。是导引我们

赵朴初佛学常识

走向解脱乃至成佛的觉者。  佛陀具足广大的慈悲心慈是给与喜乐。悲是拔除痛苦。而慈悲的行为是不伴随任何条件的。尤其佛陀的慈悲称之为无缘的大慈、大悲。更是不必有任何的因缘。都能有着永远不间断而能实践自如的慈悲。  佛陀并不忿恨世人。他认为世人之不能令人满意。是暂时性的。而不是怙恶不悛的。是愚昧无知。而不是存心叛逆。他对于那些不听他话的人。并不烦心。许多故事中说他具有的安详与自信。很少不受到人们给以应有的尊敬。  佛法的信仰来自智慧的觉知  佛法的信仰。不是来自强烈而虔诚的感性信心。而是源于智慧的觉知。众生痛苦的根本来自无明;而佛陀是由于完全觉悟宇宙中痛苦的实相。破除一切的无明而成道的。因此。众生要解脱自在。只有学习

佛学常识之皈依

佛陀的智慧。来破除无明烦恼才能达到。绝不只是透过单纯感性的信仰就能觉悟的。所以自佛陀在世的时代以来。佛法都是以智慧贯穿的;而一切对佛法与佛陀的信心。也是透过智慧觉知产生体悟之后。所自然产生的信心。  自由平等的彻底实践者  佛陀自由而宽大。他所建立的僧团也具备了平等自由的风范。他曾经使央掘摩罗这样的大盗修行证果成为圣者。也受妓女庵婆波利供养而

佛学常识太虚 知乎

一同吃饭。所谓高贵与低贱。不过是世间的假相而已。  佛陀也对僧团中的每一份子赋予广大的自由。在佛陀的一切教义中。他只坚持根本的生命问题。他不肯用他的名义和权威去支持枝末的问题。  直到入灭之前。佛陀都不曾认可某一个人指挥僧团的观念。如果有人以为"是我领导僧团"或者"僧团要依赖我"。那就应该由他来教导。但是如来不这么想。不认为如来要领导僧团。或者僧团要依赖如来。他只是要大家在如来灭后以教法与戒律为师。使自己成为自身的光明。  佛陀的宽大容忍  佛教最严重的处罚。恐怕是将人拼除在僧团之外。佛陀入灭前曾说道:"我去世以后。应当以最高的处罚惩戒车匿。""怎么惩戒呢。世尊?""无论他说什么。弟兄们不要和他说话。也不要劝勉他和告诫他。"车匿是佛陀出家前的马夫。这个处罚十分有效。车匿后来证道成阿罗汉圣者。  传说阿阇世王曾支持提婆达多谋杀佛陀。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他也是毫不在意地忽视这种令人不快的琐事。依然前往王舍城接待国王。向他宣讲了取微妙的教法。压根不提往事。  佛陀不只对僧团内部的人如此宽人。对其他宗教也保持着慈和的心。他度化离车毗族将军耆那教徒悉诃的时候。吩咐他像从前一样以食品及礼物供养常到他家中来的耆那教僧人。这是佛陀所表现的宽和容忍的事例。在经典中。也是同样地规定着善良的人要照顾僧人和婆罗门。和其他宗教领袖相比。佛陀指正错误时。则特别温和。他常常认为这是不相干的事而加以忽视。他在临终时对他的最后一个皈依他教法的弟子说:"不要紧。别

佛学常识七代表什么含义

的导师是正确也好。是错误也好;听我说吧!我来把真理告诉你。"  永远的微笑者  佛陀被称为永远的微笑者。他解脱自在像温暖阳光一般。照耀着每一个众生。佛陀从不生气。对于执迷不悟的人最多也是指斥为痴人而已。所有对佛陀不敬、不友善及至谋害的事。从来不曾影响佛陀的微笑。  和平的革命家  佛陀拒绝任何战争杀戮。他说:"战胜增怨敌。战败卧不安;胜败两俱舍。卧觉寂静乐。"他不认为任何以暴易暴的行为。能带来任何恒远的光明。佛陀承认世间的政治现实。但却推动着永不停止的和平革命。改造一切不义。使人间趣向净土。  所有人间的不圆满来自众生的贪、嗔、痴。佛陀了解这不是任何外在世界的发展所能

佛学常识禅宗六祖惠能漫画

化除的。外在世间的改造是助缘。内心世界的升华才是主因。我们向内化除贪、嗔、痴而修行成佛。外在庄严人间使之成为净土。这是佛陀出现于世间的大事因缘。也是对我们的教诲。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6218.html

以上是关于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永远的微笑者:释迦牟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39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