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无生法忍」什么是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5: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无生法忍」什么是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无生法忍」什么是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是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

     一、生忍  【生忍】——《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忍之一。众生忍也。见忍条。  【忍辱地】——《佛学大词典》  指生忍与法忍。生忍。即安忍有情之嗔骂捶打或优遇;法忍。即安忍一切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之非情祸害;于此二忍能安然不动。故称忍辱地。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大九·一七一中):‘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参阅‘二忍’196、‘法忍’3351)                 二、法忍  【法忍】——《佛学大词典》  (一)二忍之一。三忍之一。六忍之一。十忍之一。谓对于诸经所说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且能勤学读诵。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许、忍可、安忍。即指堪忍违逆之境而不起嗔心。大乘义章卷十一(大四四·六八五中):‘于法实相安住名忍。’法忍通常有苦法忍、道法忍之别。苦法忍系指于‘见道位’之时。信忍欲界苦谛之理;道法忍则系信忍道谛之理。又大乘菩萨于初地之见道位中信忍无生之理。

佛学常识问答 百度网盘

称无生法忍。  此外。尚有种种法忍:(一)为生法二忍之一。此法忍有二:(1)于非心法之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能堪忍而不恼怨。(2)于心法之嗔恚、忧愁等诸烦恼。能安忍而不厌弃。(二)为三忍之一。成唯识论卷九(大三一·五一中):‘忍有三种。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谛察法忍又称无生忍、不起忍等。意即谛观真理而安住于无生之理中。(三)为六忍之一。六忍为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法忍即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了知一切法空无所有之理。而能假立一切法。以化导诸众生。于假法中忍可信证。故称法忍。(参阅‘二忍’196、‘十忍’438、‘三法忍’571、‘六忍’1265、‘忍’2889)  (二)南北朝梁代僧。江陵人。于天皇寺出家。受具足戒后。以诵法华、维摩为常课。后至覆舟山岩居自静。所栖息之岩窟。仅能容膝。三十余年。木食麻衣。一袭破衲而已。后示寂于窟中。世寿六十七。[续高僧传卷十二]  (三)(1842~1905)清末僧。河北蔚州人。(参阅‘法忍本心’3351)  【法忍本心】——《佛学大词典》  (1842~1905)清代僧。河北蔚州人。俗姓郭。年二十出家。初随师苦行。积时六年。始至北京西域寺受具足戒。后参谒金山江天寺观心显慧。得其心印。历任金山、高旻二寺之首座。光绪年间。至江苏句容赤山结茅。学人云集。提倡坐禅。耕作之余。复说楞严、法华。乃至楞伽、唯识等经论。被誉为清末宗门四大尊宿之一。即天宁寺之冶开以威仪称第一。宝华山之圣祖以戒行称第一。金山之大定以禅定称第一。师则以智慧称第一。光绪三十一年示寂。世寿六十四。著有楞伽笔记。  【法忍】——《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即施于所观之法而忍许也。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决定。谓之法智。故忍为断惑之位。属于因。智为证理之位。属于果。小乘之见道信忍欲界苦谛之理。谓之苦法忍。乃至信忍道谛之理。谓之道法忍。又大乘之菩萨于初地之见道信忍无生之理。谓之无生法忍。其他尚有种种之法忍。大经慧远疏曰:‘心安法名之为忍。’又生法二忍之一。忍耐自风雨寒暑饥渴等非情法来之苦难。亦云法忍。                 三、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佛学大词典》  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谓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又作无生忍、无生忍法、修习无生忍。为三忍之一。仁王经所说五忍之第四。大智度论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卷十二(大四四·七○一中):‘从境为名。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  据大智度论卷八十六载。于声闻之八人地乃至已办地、辟支佛地等观四谛。一切智断仅得菩萨无生法忍之部分。苦集灭道之四谛实乃分别诸法实相之一谛。以声闻为钝根。故观四谛而得道;以菩萨为利根。故直观诸法实相而入道。由此可知。无生法忍。即声闻于入见道位时见四谛之理;菩萨则于入初地时谛认诸法无生无灭之理。以住不退转地。  据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载。不退转地之菩萨依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烦恼苦垢三种之无生忍:(一)本性无生忍。又作本来无生忍。谓观遍计所执之体性均无。而忍知本性无生者。(二)自然无生忍。谓观依他之诸法因缘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烦恼苦垢无生忍。又作惑苦无生忍。谓诸法实性之真如法性。系安住无为与一切杂染不相应。忍知本来寂静者。此乃忍知三无性之理。故称无生忍。又六十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地品’谓。第七地之菩萨。三业清净。修无相行。得无生法忍。照明诸法。另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菩萨行品列举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等五忍。前四忍分上、中、下三品。而寂灭忍仅分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顺忍之三品配以四、五、六地。无生忍之三品配以七、八、九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四九转不转品、无量寿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二十六、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入楞伽经卷三、成唯识论卷八、大智度论卷六、卷十五、卷七十三、净土论卷上、大乘义章卷十四](参阅‘三法忍’571、‘五忍’1097)  【无生法忍】——《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

京东李炳南的佛学常识课本

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无生法忍(梵anutpattika-dharma-ks!a^nti。藏mi-skye bah!i chos-la bzod-pa)】——《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又称无生忍。指对无生之法理的认知。即彻底认知空、实相之真理而安住之。亦即对‘一切法不生不灭’之理。能够确切地掌握之谓。此处之‘忍’。是‘确认’、‘确知’之意。  《大般若经》卷四四九〈转不转品〉云(大正7·264b):  ‘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不见少法可得。不可得故。无所造作。无所造作故。毕竟不生。毕竟不生故。名无生法忍。由得如是无生法忍故。名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此谓菩萨观诸法空。入见道初地。始见一切法毕竟不生之理。名无生法忍。  又。《大智度论》卷八十六云(大正25·662b):  ‘二乘人于诸佛菩萨智慧得少气分。是故。八人若智若断。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智名学人八智。无学或九或十断。名断十种结使。(中略)智断皆是菩萨忍。声闻人以四谛得道。菩萨以一谛入道。佛说。是四谛。皆是一谛。分别故有四。是四谛二乘智断。皆在一谛中。菩萨先住柔顺忍中。学无生无灭亦非无生非无灭。离有见无见有无见非有非无见等。灭诸戏论得无生忍。  无生忍者。佛后品中自说。乃至作佛常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论者言。得是忍。观一切法毕竟空。断缘心心数不生。是名无生忍

佛学常识性

。又复言。能过声闻辟支佛智慧名无生忍。声闻辟支佛智慧观色等五众生灭。心厌离欲得解脱。菩萨以大福德智慧观生灭时。心不怖畏如小乘人。菩萨以慧眼求生灭。实定相不可得。(中略)无生忍亦如是。一者虽破生灭。不着无生无灭。故不堕常颠倒。二者着不生灭。故堕常颠倒。真无生者灭诸观语言道断。观一切法如涅槃相。从本已来。常自无生。非以智慧观故。令无生得是无生无灭毕竟清净。无常观尚不取。何况生灭?如是等相。名无生法忍。得是无生忍故。即入菩萨位。’  由此可知。声闻入见道见四谛理以及菩萨入初地谛忍诸法无生无灭之理。住不退转地。是为无生法忍。  又。《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谓不退转地菩萨。依遍依圆三性。得本性、自然及烦恼苦垢三种无生忍。‘本性无生忍’又名‘本来无生忍’。观遍计所执体性都无。而忍本性无生。‘自然无生忍’。谓观依他诸法因缘生。而忍自然无生。

赵朴初 佛学常识

‘烦恼苦垢无生忍’又名‘惑苦无生忍’。诸法实性真如法性无为安住。不相应一切杂染。而忍本来寂静。此意即谓忍知三无性之理。名无生忍。  然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地品〉谓菩萨住第七地。三业清净。修无相行。得无生法忍。照明诸法。《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菩萨行品〉列举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等五忍。前四忍有上、中、下三品。第五之寂灭忍有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顺忍三品配四、五、六地。无生忍三品配七、八、九地。  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卷六更举诸经异说。其文云(大正47·67b):  ‘仁王般若说无生法忍在七、八、九地。诸论之中说。无生法忍在于初地。或在忍位;菩萨璎珞本业经说无生法忍在十住位。华严经说无生法忍在十信位。占察经说无生法忍在十信前凡夫位。(中略)无生忍有六位。(一)闻慧在十信前。(二)生胜解在十信后。

金刚经中的佛学常识

(三)思慧在十住后。(四)修慧在暖后。(五)证得在初地。(六)相续在八地。此在因中。佛果圆满。’  ◎附:印顺《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摘录)  不退转的菩萨。得无生法忍。忍是一种智慧。与忍辱的意思是不同的。此处。可以将这忍字解释为透彻的‘认’知。即能够将事物在内心中认得清清楚楚。能够透彻地了解它。这便是忍;所以忍是智慧的别名。能够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慧。即称之为‘无生法忍’。所以忍所通达的所缘境界。是无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真理。  [参考资料] 《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入楞伽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五;《显扬圣教论》卷六;《成唯识论》卷八;《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本);《大乘义章》卷十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6812.html

以上是关于「无生法忍」什么是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无生法忍」什么是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37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