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如是我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如是我闻 如是我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是我闻 如是我做
真人真事、合情合理。才是真理。以今世人人“如是我做”。去印证佛经的“如是我闻”。就是将菩萨人间化。佛法生活化。努力做到“知而后能行。行而后能知”。这样闻慧、思慧、修慧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难闻已闻、难行已行”。 佛经中有许多“如是我闻”。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如是我闻”。佛法难闻今已闻。生活中励志嘉言也是时有所闻。然而。听闻过后。想要将之落实于生活中。或要将之牢记于心中。有时甚觉不易。盖因听过的或看过的。甚或念过的。均容易忘记。但如能身体力行把它做出来。则体会良多。记忆也才会深刻。 “闻、思、修”是学佛者从
佛学常识太虚 知乎
初发心。到获得清净智慧的三阶段。“闻”。就是多闻熏习、勤学佛法;“思”。就是对所闻佛法。互相参证。彼此融会贯通。再加以静思抉择;“修”。指的是依佛陀的教法如实
佛学常识中一水四见
地去力行。进而达到实证。在扰攘喧嚣的尘世中。唯有以“闻、思、修”的三者一体去进修。让学习导入正轨。则要收实效绝对不难。 佛法经过贝叶记载东传至中国。再辗转翻译。在与佛世相隔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听来的佛法如要跨越时空、因时制宜。并与时代接轨。就必须慎重探讨。有人将佛神化。“如是我闻”说佛陀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腋下生出来的。这样的说法人们较难想象。佛经之所以那样说。应该是当时的人们为了尊重佛陀。认为佛陀异于凡人。所以就用不同的出世法。以神异的方式来描述。为的是要表达对佛陀的崇敬罢了。读经读到这一段。可以善解那是理想中的理。而不是人事圆融的真理。 古文记载:玄奘法师在圆寂前。头有点痛。他就疑惑了:“莫非我翻译的经文有错误?”于是就发了一个愿:“如果我翻译的经文没有错误。那么。在我圆寂荼毗的时候。舌头应该不坏!”──荼毗后果然舌头不坏。以现今火葬场的火化炉温度高达摄氏八百多度。骨头都烧尽成灰。舌头何能不坏?这样的撰述我们也是很难去想象。所以。证严上
佛学常识何为三有
人慈示:
佛印讲经佛学基础常识
“要真人真事、合情合理。才是真理。”这也是上人常常以全球慈济人深入苦难及济贫教富的种种真人真事。作为教化众生的活教材之故。 以今世人人“如是我做”。去印证佛经的“如是我闻”。就是将菩萨人间化。佛法生活化。亦即印顺导师所说“人间佛教”的深邃意涵了。所以。听闻佛法或学习圣贤语录的“闻慧”之后。还要继续以静思的方式“思慧”。同时将所闻所思同步提升为实践哲学。再与生活结合则谓之“修慧”。只是把四书五经或甘露法语背得滚瓜烂熟、琅琅上口。而未能印证“如是我做”。则如放音机一般。一边进一边出。就无法将“学而时习之”的喜悦沉淀在自己的心灵之中。这样难免还是停留在声闻与缘觉的层次。以学佛来讲。很爱听经。也很会念经。但缺少行经。这样还是难以达到目标。 慈济法门的大藏经不是在藏经阁里束之高阁。而是活生生的慈济人慈济事的历史见证。亦即“为慈济写历史。为人间做见证”。要这样。就不能只是“如是我闻”。而是还要积极地“如是我做”。一旦做过必留下足迹。谓之“慈济大藏经”。这是要有“做就对”及“用心做”的力行做基础。 有时在一些志工的培训课程中。课务组会安排“口耳相传”的活动环节。每一小组十多人。由课务组将不到五十个字组成的句子。传给队伍的第一人。以一传一的口耳相传方式。传至最后一人。活动结束后。几乎每一组的每一句话传到最后全部语意全非。证明一句话经过“如是我闻”的辗转相传之后。即使只是传几分钟就已造成口误而失
佛学常识有趣
真。何况是经贝叶记载。再经翻译而东传了两千多年的经文。更何况佛经也并非全部是佛陀开示。中间也包含了天神与天人所说。假若是以“说我所做。做我所说”。去印证“如是我闻”的经中义理。则如此的法喜分享必定是铿锵有力。甚至感动人心。 把自己所听到的去向人“如是我闻”。人家只是知道而已;把自己所看到的去向人“如是我见”。人家会感动一时;把自己所做的去向人“如是我做”。人家会肯定认同。如广邀来众一起“如是我做”。则人多力量大。会形成一股导正社会风气的清流;如是“多做少说”。则“不说而说”就是最有力的不言之教。也就是意境最高的无声说法了。此时。旁边默默观察的人。也都会因感动而到处“如是我闻”了。 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不知而行。可以致知。”所以。“如是我闻”很重要。“如是我做”更重要。要努力做到“知而后能行。行而后能知”。这样闻慧、思慧、修慧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难闻已闻、难行已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6833.html
以上是关于如是我闻 如是我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如是我闻 如是我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