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阴身」人死后究竟处于什么状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中阴身」人死后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死后究竟处于什么状态
一、中阴身(博主注:这就是通常人们见到的某人死前后化现的鬼) 临终者断气大约八小时后。身体完全冷却。神识逸出体外。如释重负。但所见光明渐渐消失。神志也变得昏沉迷惚。在三日半之中。忽可出现一刹那的清醒。不知自己已经死去。呼唤家人的名字。寻求家人的帮助。或可寻见家人。如在梦中。对家人说话。却见他们视若无睹。想尽办法还是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内心甚感悲哀、愤怒、挫败。"犹如鱼在热砂中受苦"。当发现自己没有身影、在镜子里没有反射、在地上留不下足迹时。才终于了解自己已经过世。承认已经去世所带来的惊吓。足以令它昏厥过去。 三日半后。神识依我执和习气生成酷似前生的身形。因为处于由死亡到转生的中间状态。故称为中阴身。 中阴身与生前形貌相同。身体完美(即使生前有残缺)。身高如孩童。以气味为食。四大细微。非肉眼所能见。 由意识所化的中阴身。能知他人所作、所思(博主注:和5种神通中的他心通类似)。有前知回忆及明白事理的特能。从前各生的经历在此时能随意活现于目前(博主注:和5种神通中的宿命通类似)。中阴身耳根灵敏。虽游荡于远地。一闻召唤。必立即前来(博主注:和5种神通中的天耳通类似)。中阴身有不可思议的通灵。能见到肉眼所见不到的事物(博主注:和5种神通中的天眼通类似)。还能遥见其所应去处。随意往来于宇宙空间。无影无碍。欲往何处。随念即至。还具漏通力。墙壁、高山均能通过(博主注:和5种神通中的神足通类似)。 中阴身有两种心理倾向:一、飘忽不定。孤寂凄苦。二、"依于淫欲倒心"。它不属于任何一道。当因缘成熟时。就会以各种方式转生。 中阴身形成之时。习气的种子苏醒过来。顿觉清明。感觉"如同天和地又分开了"。此后进入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阴幻境。中阴身会重演生前的一切经验。重新经历很久以前的生活细节。再度造访所曾游历的地方。甚至包括"仅仅吐过一口痰的地方"(博主注: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修脚根”)。中阴身每过七"天"要被迫再次经历死亡时的痛苦经验。一切都在快速进行。前世的恶业以非常集中而混乱的方式出现。 在中阴境界中。中阴身因不能宽恕自己而在心中呈现审判的景象:善心化成白色的守护神。
什么叫佛学常识
重述前世的善行。为自己辩护;恶心化成黑色的司恶神。数记前世的恶行。提出控诉;业的镜子为审判的最终结果提供证据。 在第一个七"天"。有两种平行的光明化现。一种是色彩明亮的佛光。另一种是色彩暗淡的轮回之光。认证前者则入佛土。认证后者则入轮回。通常。中阴身惧怕灿烂的智慧之光。而由习气邀集来的轮回之光却使它感到温暖。 当业力的狂风吹起时。眼前会突然出现各种可怕的亮光、幻影、声音。又见生前所杀害的众生前来索命(这些都是生前业力的显现)。中阴身在恐怖的黑暗中逃避。却被贪、瞋、痴化现的一白、一红、一黑三个深渊挡住去路。中阴身又饥又渴。苦不堪言。被恐惧所征服。到处寻找避难所。 事已至此。中阴身完全成为无主游魂。投生欲望不可抑制。但四面袭来的乌云、密雾、雷电、骤雨、猛火、恶兽、暴客、魔鬼使它到处逃窜。它孤苦无依。肝胆俱裂。同时。越来越强烈的六道之光前来勾摄。中阴身被自身业力牵引。应生何道。即随彼道之光而去。毫无选择余地。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处分别见宫殿、集市、战场、石窟、荒野、铁城等境相。 极善之人生天界。极恶之人堕地狱。没有等待因缘的必要。所以不入中阴。信心深厚的念佛人。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慈悲加佑。心中欢喜踊跃。顷刻间往生净土。也没有中阴身的过程。 二、我们如何关怀死亡前后的亲友太多的迷障让我们忘记自己正在迈向死亡。 关怀临终者可以让我们悲切地觉察到:不仅他们会死。我们自己也会死。 当我们知道自己和众生一起正迈向死亡时。就会产生一种几乎心碎的脆弱感。感受到每一时刻、每个众生都是那么珍贵。 (一)、临终关怀 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幸遇佛法。走上念佛的道路。对后生一大事不再担忧。人生之旅才算真正有了意义。但还有太多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等。平生无缘得遇佛法。即使有所接触。也难以生信。一期人生将成虚度。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在其临终的特殊时刻。用我们的爱心来传达佛的宏恩。使之也能信心开发、往生极乐。 1、此生的结束 生命结束时。生理上要经历"四大分离"的苦楚。全身有如重物压迫。意识暗昧。手足抽搐。忽冷忽热。气喘身颤。唾液干涸。精
佛学常识六时吉祥是哪六时
疲力尽。容颜消失。眼不能视。耳不能闻。口不能言。犹如百千把剑割裂身体。 临终者心理上要经历复杂的意识活动。首先是"全景式回顾":"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生命中的一切逐一浮现。而且。不仅看到一生的事件细节。还会看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经受自己带给别人的一切感觉。当临终者看见自己的生命史重演时。会遭遇类似的问题:"你这辈子做了些什么?你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赵朴初佛学常识问答
;所有这些都突显一个事实:死亡是面对面接触自己的时刻。在死亡时。无法逃避自我的真面目。 在此时刻。善业众生自忆先前所作令人喜悦的善事。陷入幸福的回忆中。无极苦逼迫于身。坦然而终;恶业众生对自己所经验到的许多事情感到羞耻。觉得那些似乎不是自己做的。生起恼恨、恐惧之心。众苦逼迫。犹如生龟脱壳。感觉天地崩溃。看到离奇幻相。听到古怪声音。 2、临终关怀 生命能留给临终者的。是深度的恐惧:恐惧离开所爱的人。恐惧尊严荡然无存。恐惧要依赖别人。恐惧此生毫无意义。恐惧因愈来愈强的痛而失去控制。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恐惧本身的恐惧。越逃避。它就变得越强大。 临终者正在丧失他的一切:他的亲情、他的财产、他的身体、他的心。我们在生命里可能经验到的一切损失。当死亡来到时。全都汇集到一起。因此。临终者怎么可能不悲伤、痛苦、愤怒呢?因此。我们要再三向他肯定:不论他感觉如何。不论他有多么挫折和失望。这都是正常的。 我们可以直接把自己放在临终者的立场上。想象躺在床上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正在面
佛学常识大全视频
临死亡。痛苦而孤独。然后问自己:我们最需要什么?最希望眼前的亲友给我们什么?我们将发现。临终者所要的。正是我们想要的:被真正地爱和接受。 临终者期待被看成正常人而非病人。只要触摸他的手。注视他的眼睛。轻轻替他按摩。或以相同的律动轻轻地与他一起呼吸。就可以给他极大的安慰。 应该仁慈善巧地告知临终者:他正在接近死亡。临终者从直觉上知道自己已为时不多。却仍然依赖别人来告诉他。如果家人不告诉他的话。他也许会认为那是因为家人无法面对那个消息。然后。他也不会提起这个主题。这种缺乏坦诚的状况。只会使他感到更孤独、更焦虑。 让临终者把他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温暖地鼓励他尽可能自由地表达对临终和死亡的想法。这种坦诚、不退缩地披露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临终者顺利转化心境。接受生命。好好地面对死亡。 临终者常常会为一些未完成的事焦虑。对过去的所作所为不能释怀。如果我们不能帮助他处理未完成的心事。他就不可能全然放下。就会紧紧抓住生命。害怕去世。 首先亲友必须学会放下。学会放下临终者。如果我们攀援着临终者。就会给他一大堆不必要的头痛。让他很难安详地去世。临终者必须从他所爱的人那里听到两个明确的口头保证:一、允许他去世。二、在他死后。亲人们会过得很好。没有必要担心。我们坐在所爱的人床边。用柔和的语气告诉他:"你将要过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们希望你可以留下来。但我们不要你再受更多的苦。我们相处的日子。我们将永远珍惜。现在请不要再执著生命。放下。我们完全诚恳地允许你去世。" 有些家庭拒绝让他们亲爱的人离开。认为那样才是对亲人的爱。让我们想象自己就是在生命边缘的亲人。想象自己站在即将远航的游船甲板上。所有的亲友都在岸上挥手道别。船已经离岸了。除了离开之外。我们别无选择。此刻。我们希望亲友如何向我们说再见呢? 尽力帮助临终者解脱对一切财物、朋友和亲人的执著。让他清楚交待如何分配财产。把每一件事情都安排清楚。这样才可以真正放下。 临终者最后的念头。对未来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死亡的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设防的。很容易被情绪所主宰。而最后一个念头或情绪会被极端放大。淹没整个认知。在诸苦交集的关头。素无宗教信仰的人难免会慌乱痛苦。生起恐怖、焦虑、贪恋、瞋恼等恶念。从而转生恶的境界。 因此。四周的环境非常重要。一定要宁静和谐。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临终者死在家里。因为家是人们觉得最舒适的地方。在临终者能看见的地方挂一张佛像。使他眼中见佛。心中有佛。如果是在医院里。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帮助:带来一张佛像。摆一束鲜花。打开念佛机。建立一个温馨的氛围。 亲友应提起正面的情绪和神圣的感觉。如爱、慈悲和恭敬。尽量放下攀援、欲望和执著。痛苦和悲伤将会破坏祥和的气氛。使临终者失***亡时刻的平静。保持自然。保持我们平常的样子。单纯而平等地跟他沟通。让他感到我们真的关心和接受他。提醒临终者:他一生中有很多做得好的事情。让他觉得生命是建设性和快乐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美德上。 当我们眼睁睁看着所爱的人离开人间。强忍悲痛不哭出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亲友要提前把执著和悲伤处理掉:一起哭出来。表达出对临终者的爱。说再见。在死亡时刻真正来临前完成这个过程。 在临终者断气的一刻。不要过度表露悲伤。因为临终者的意识在那一刻特别脆弱。亲友在临终者床边的啜泣。对他而言。犹如雷声和冰雹。 3、助念 我们眼前的人正经历着可怕的痛苦。我们几乎不能提供任何帮助。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此时。应把我们的心整个开放给临终者。为他的痛苦生起慈悲心。为他启请阿弥陀佛的神圣力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阿弥陀佛会慈悲地出现在临终者上方。以爱心凝视他。以光明加持他。净化他过去的罪业和目前的痛苦。 把阿弥陀佛的无量愿力以及西方世界的清净庄严在临终者耳边熏习一遍。使之生起往生西方的正信。告诉他:"娑婆世界犹如火宅。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你若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愿生西方净土。到了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手持莲台出现在你面前。迎接你往生西方。你以前即使有再大的过失。也不要放在心上。阿弥陀佛不会舍弃任何一位众生。只要一心念佛。决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由亲友组成助念团。分班助念。使临终者随念。如果六字、四字圣号难以提起。随念一个"佛"字即可。如果连"佛"字也提不起来。心中知道有佛即可。(经云:"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是人命终得往生。") 让临终者安详地死去。死后不要让身体受到干扰。让他的心保持宁静。并持续助念到最后的时刻(断气后八小时)。 通常情况下。临终者往往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慈悲。唯恐念佛功夫不够。把握不住自己。阿弥陀佛愍念他颠倒散乱之苦。慈悲现身。垂手接引。临终者见佛显现。蒙佛光注照。身心安稳。如入禅定。自见坐金莲花。受生七宝池。阿弥陀佛对众生的临终关怀。可谓慈悲周全之至。 多数人在昏迷的状况下去世。但他们还是会敏锐地觉察周遭事物。因此。不断积极地对昏迷者讲话是很重要的。首先对他表达明确的关怀。赞美他的善行。然后为他助念。(二)、(死后)超荐 诚如前面所介绍的。中阴身敏锐的觉察力使它特别容易接受眷属的帮助。因为没有肉身的束缚。它的心会变得很容易被引导。只要把善念导向它。就有很大的利益。 帮助亡者最有力的时间是在受生中阴的四十九天内。尤其是前二十一天。在前三个星期内。亡者和生前的关联比较强。比较能接受家人的帮助。 最有效的超度方法是称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我们用真爱和诚意为亲人祈祷。如同火会燃烧、水能止渴。阿弥陀佛一有人启请。就会立刻出现。 当"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响起时。从阿弥陀佛身上所发出的巨大的光将洒遍亡者的身心。使他得到彻底净化。把他从混乱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施给他深度、持久的安详。并迎接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每当我们想到过世的亲人。每当他的名字被提到时。就把我们的爱心送给他。然后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多少。随个人所愿。 亡者的神识在受到祈祷的力量引发之后。能够清楚地感觉我们的一切思想、念头。因此。可以毫无障碍地了解我们向他开示的教义。甚至不同的语言也不能构成隔阂。因此。开示的人应专心一意。而不只是照本宣科。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亡者是活在实际的经验里。比起我们。更有能力了解真理。 对于亡者的帮助。并不限于死
佛学常识 太虚 在线
后四十九天。帮助过世的人。任何时候都不嫌晚。我们要帮助的人即使已经过世一百年。为他念佛超荐仍然是有益的。 印光大师言:"帮助一个人往生。即是帮助一个人成佛。其功德何可思议!" 后记 感谢您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小书。如果你与佛法有缘的话。你一定会感谢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上大宝。而成为一个欢喜的念佛人。经中讲"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善导大师赞为"妙上好人"。能在此生遇到佛法。信佛念佛。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昙鸾祖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乎四海皆兄弟。"我们会很高兴。又多了一位念佛兄弟。 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利益。那么请你将此书推荐给你的亲人、朋友、有缘者。让他们同沾法益。善导大师言: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作为凡夫的我们。只能自己念佛。劝人念佛。来报答南无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恩德于万一。 或许。你缘还未熟。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但佛教的无常观、轮回观等多少对你认识人生有所启发吧。请你一定记住:佛无妄语。因果轮回真实不虚。而且无常迅速。当你用尽世间一切办法。不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你不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祈求南无阿弥陀佛的帮助。特别是在我们自己或亲人的生死关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南无阿弥陀佛永远泣血垂手等着你。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8833.html
以上是关于「中阴身」人死后究竟处于什么状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阴身」人死后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