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调伏嗔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如何调伏嗔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调伏嗔心
一、生气是怎回事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心里便会欢喜。当不顺己意时就不高兴。由于人生不如意者八九。因此每个人都吃足了生气的苦头。人在生气时。就好象有块阴云盖在我们心头。愈想驱散它。愈驱之不走。其实没有人喜欢生气。但一遇到境界现前。却没有办法不生气。而且是越想越气的不得了。由于我们众生的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着。有的人看起来似乎不会生气。但是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沾火就着者。火消的多很快。而表面平和者。内火消的反而很慢。对同一事。有的人就会生气。而有的人就不会因这个事生气。反过来也是这样;有的人对这个事气大。有的人对这个事就气小。只要是人就会有烦恼。在佛法里。这烦恼的根源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三毒。贪嗔痴这三毒会被列为根本烦恼。是因为它们会引发、生长出其它的种种烦恼。我们所说的生气就是人的嗔心之毒。嗔又称作嗔恚、嗔怒、恚、怒。它是我们世人怨恨心的精神作用。当我们遇到了违背自己意愿(不顺心)之事时就生起憎恚。自己的身心不能平静下来了。所产生的忿、恨、恼、嫉、害的这种现象就是嗔。嗔心是我们修学佛道上的最大障碍。在《大智度论》中有:“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
佛学修持的常识
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二、嗔心的危害三毒中的瞋是最毒的。可以说是“毒之根”。因为人发嗔心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是双重的罪恶。1、诸恶业多是由嗔心起这嗔心的危害性非常大。它是我们修行者最大的麻烦。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人际关系里头。小到家庭不和。社会上人与人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类的互相屠杀。也可能因此引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毁灭。归根到底都与这个嗔心有关.。因此而造成诸多恶业的因缘多是由嗔心起。2、火烧功德林学佛人皆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嗔恚之热恼如火。所以也叫它嗔恚火。我们在修行中所建造的为善之功德林。往往会因我们一把无明之火而烧光。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3、有嗔心的人修行如沙炒饭不得解脱我们学佛之人皆在想跳出三界。离苦得乐永离轮回。而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中嗔只属于欲界所具有的烦恼。于色界、无色界则无。我们如果不息灭这嗔心之火。就是连欲界都出不去。何能成就佛道呢。增一阿含经曰:“诸佛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在佛法里。贪嗔痴这三毒会被列为根本烦恼。是因为它们会引发、生长出其它的种种烦恼。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对调伏嗔心这样重视了。学过物理的人都会知道三极管与二极管的原理。三极管能将外来的信号无级放大。而二极管只能过一个方向的信号。再经过其它器件就会将波峰起伏的交流电变成一个方向的直流电。当我们生气时就是那三极管。将外界的信号无级放大而使我们的心不得安宁。学佛人要学那二极管。只接受好的信息。不接受另一方不好的信息。经过我们的戒定慧的调伏将之变成平和的信息不乱我们身心。这样就不会起嗔心了。三、嗔心的对治方法可以说。每个人都知不生气好。但却找不到赶走嗔的方法。下面末学例举的这些方法在对末学来说皆很受益。但对某些人来说。其中的一法或几法共用就可对治嗔心。而对某些人可能有其个人自己对治嗔心的其它方法就也很受用。因此末学列出的调伏嗔心的方法仅供诸网友参考。1、修忍辱法在南传的《法句经》说:“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忍是很不容易的。心上一把刀。唯有难忍能忍。才能成为大丈夫。佛教说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娑婆是堪忍之意。因此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这修忍辱的方法就是佛教我们的六度波罗密中的修忍辱波罗密。但是佛教讲的忍辱与世间上说的忍辱完全不同。这与社会上讲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完全是两回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把嗔恨心深深地埋藏在内心。等待机会来报仇。这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般都认为他很能忍辱。其实这种忍辱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是冤冤相报。无法了结的。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因果观、慈悲观这个基本观点上的。是从三世因果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对待别人无缘无故的侮辱我们、加害我们。是以偿报和悲心来看待的。我们应该受。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佛教最好的典型就是佛对歌利王砍了他的膀子。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首先度你。我们遇到别人给我们难堪、过不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他还没有砍我的膀子嘛。砍膀子都要度他。给点难堪算什么?这样一想。心量一下子就扩大了。就包容下去了。2、修观幻法如果我们深入观察这嗔心。会发现我们平时都是太在乎自己的利益、面子、得失心。使得即使是芝麻点的小事。为了自己这个面子。也要和人一争短长。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我们的执我之心在做怪。我们的色身是四大假合的产物。因为放不下自我。总会认为我们的身体是实在的。虽然我们的嗔心很多是由贪引起来的。但我在这里只先谈去嗔的方法。以观幻的方法就是对治我们嗔心的方法之一。只要我们学会了这种观法就会得到受用。当我们遇到违缘之事而心里刚要不平静时。我们就问一下自己“是谁在生气、生气是我吗?”经过如此层层观照。因为心念不再执着烦恼。所以嗔火就不再生起。3、修缘起法修佛教我们的十二因缘观。也会很好的对治我们的嗔心。长阿含卷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阴缘”。在此十二支中。前者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亦灭。所以经中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之语。说明其相依相待之关系。即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缘所成立。如果我们对外境的一切不受不取。那后面我们的嗔心就不会生起了。当我们听到我们不想听的话时(如挨骂)。如果听到的是熟悉的中文。我们马上就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听到的是我们不熟悉其它方言或外语。因为听不懂或看不懂。就不会起情绪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听到的是熟悉的中文。就会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相对号。这就是受取。而对听不懂的就不会受取。如果我们这样来观察。语言是由一个个字组合而成。而我们的生命也是五蕴组合成的“假我”。那么就不会因为执着语言。而将骂人的话不当做实话。当成是他只在骂这个假我色身、只在骂这个假网名。与我何干。就不会对“假我”产生伤害。这样嗔心就不会起了。有人会说。这不与自欺的阿Q精神胜利法差不多吗?这是否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请大家自己观察分析。4、修空见法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凡学佛之人皆在理上明白。在我们生气的过程里。身心的变化速度非常快。会发现到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都知气总有消的时候。当我们情绪有转时这个嗔心就不在了。当我们在不生气时观一个我们生气的原因。就会发现生气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从种种形成生气的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问题去对治。下回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不需要再生气了或再生气了也没有原来的火气大了。5、持名号法观察我们平时在生气时是越想越气。这是因为我们专注在了生气上。而我们在平时中却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心念是散乱的。这时如果提起一句佛号。不管是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或是其它佛菩萨名号。就能让心由外境回到内心。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并且以心的力量截断生气的念头。或因一时之气而要恶口时。想到圣号心中就会生起惭愧。火气就会减小或者消失了。6、修禅定法有些人知道上面的忍辱、观幻、灭缘、空见、持名五种对治嗔心的方法。但还是遇境时起嗔心。或是当时能压下火气而不发作、离开这个境、忍住先不说或生气就想对别人诉说进行缓解等等。但还是常感到我这样做多亏的心之不甘。虽然是暂时的调伏了自己的嗔心。但会感到这些方法不是能让人心底恢复平静。这个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定力不够。修习禅定也是调伏嗔心的方法之一。凡是定力修的好的人。外境来时而不动其心。就是动一下也能马上平复。凡具有定力的人。在挫折面前。具有冷静的头脑。先忍受心中的痛苦与不快。再能审察情势。检讨反省。在现实生活中修习禅定有助于对治嗔心。一个有定力的人是不会随便生气的。在这里末学就不说修定的具体方法了。修习禅定也是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天天不辍地修习。定力会一天天增长的。上面说的都是对治嗔心的方法。其实佛法更提倡的是对优良情绪的培养。如对四无量心的慈、悲、喜、舍等优良情绪的引发。慈。就是希望众生欢喜受乐、受人爱敬的“与乐心”;悲。就是拔除众生痛苦的深度同情心;喜。因众生享受喜乐幸福而自感欣喜快慰的欢喜心;舍。舍弃我执我慢。等视自他的平等心。及舍弃财物等的布施心。舍弃自心过度的爱憎及烦恼的平等心。四无量心的修习。先从自身观起。然后推己及人。平等普覆一切众生。在修定的过程中。如修不净观对治贪心。修慈悲观对治嗔心。修因缘观对治痴心。这都是通过禅定培养道德素质。改变人格结构的好方法。禅定的具体修习方法网友们可根据情况找师傅或经典自己学习。末学就不多说了。学禅定要先学会放松的。下面只简单介绍二个小方法----放松法与呼吸法。放松法:世人活在当今的时代。社会节奏与竞争日加剧烈。人人觉得活的都很累。如果身体累与头脑累也就算了。但最累的是心累。总是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平时学会放松法的。我们可以觉察一下。凡是我们生气时。身心都处在更加紧张的状态下。放松法是要我们觉察出紧张的来源。之后再想办法放松。放松就是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生气的当下。并高兴发觉自己生气。之后再解决生气的问题。另外。一个放松的人。会视每个当下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即使生气也是如此。我们要努力的是加入改善的因缘。而不是自责。抱持这样放松平静的心态。不仅免除了不接受自己的心累。也较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吸法: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常用深呼吸来减轻压力。如《摆脱压力》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纽伦伯格博士说:“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抱怨。不论是生理、心理或是情绪--皆因不正确的呼吸所造成。但是幸运的是这类的抱怨。通常只要学习正确的呼吸法即可解决。”而佛陀将数息观作为习禅的最初入门。称为“二甘露门”之一。如果数息在《六妙法门》与《佛说安般守意经》中都有详细的修法。请网友们自看。当我们心情不愉快时。提起双肩。深深吸满一口气。当吸满时。迅速吐气并放下双肩。这样二三次。就可缓解的。7、修慈悲
佛学基本常识六根六尘
观法嗔心对修行是一种严重的障碍。佛说有嗔心的人修行如沙蒸饭。大乘佛教首先要有菩提心。修道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修菩萨行必须有菩提心。菩提心的生起必须有慈爱心、布施心。有嗔恨心的人不可能有慈悲心。嗔心重的人较不会想利益他人。而与菩萨道慈悲利他的精神相背。反之。如能调伏嗔心。不但能增长戒定慧三学。且能利益众生。广结善缘。因此只有修学慈悲观才能彻底断除我们的嗔心。在前面所说的一些方法是在对治嗔心。就如扬汤止浮一样。都是在压制我们的嗔心。这样的结果如果有一天一时不慎。将会燃起更大的嗔火。而慈悲观的来调伏嗔心就如釜底抽薪一般。这才能真正地息灭我们的嗔心。我们平时不高兴其实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如果能以同情心、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则也较容易生起慈悲心。便不会常常生气。人生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有些嗔心重的人。特别容易生气。其实。难以解决、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因为你生起了嗔心就会解决吗?嗔心只有增加事态的严重。这样想一想。就会冷静下来。不要动那些无用的嗔心。我们对别人不理解。也很容易生气。于是佛陀说要“慈悲”。就是要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心中想:别人这样做是有自己的理由。只要我们是俗人就会用分别心来看世间的一切。从而有了的不同的知见。我们既然是凡人就不可能自己的知见就都正确。我们就要同情地理解别人。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不同的见解存在。你也应该允许别人的存在
一分钟佛学常识大全
。如果能理解别人。我相信肯定不会生嗔心。慈悲与忍。都是所以在见解上的治疗。在末法浊世。人们有许多不愿意却又不得不承受的痛苦。而且烦恼和分别念也非常粗重。难以安忍。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自己的父母因我们的顽皮打骂我们。我们会起嗔心吗?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因为知道这是父母为了我们好。这是对我们的管教。这是一种慈悲。当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有什么事情时。我们都会放在心上。他们高兴我
佛学常识大全图片
们就会高兴。他们不开心我们也会不开心。那我们再观想一下。为什么别人打骂我们就会生嗔心呢?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人身。是无始劫以来的流转。众生皆可能都当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继续观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老母亲所能获得的安乐都象沙漠中的水滴一样稀少。而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却是无有边际。当这些众生暂时得到如草头露许的安
一分钟教你佛学常识13
乐。如拥有饮食等的一些简单的安乐。这时。我们为何不生起欢喜心呢?我们怎会对他们生起嗔恚心呢?我们确实应该生起欢喜心啊!对治嗔心主要就是修欢喜心和大悲心。最后末学在这里引用寂天菩萨的偈颂:“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愿我们共同提起正念。发菩提心。走菩萨路。欢喜慈悲。永断嗔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501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如何调伏嗔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如何调伏嗔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