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入门 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入门 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入门 一
一、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
佛学常识app
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对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等等。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当然。这些观念和现象。站在作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说。佛教并不反对。只是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 这也难怪。纵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自佛教于两汉之间。由西域传到中国以来。虽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为佛教的弘扬和实践作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众所周知。所谓儒释道三家的优劣论争。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主张毁佛灭释的史实。也是历历可数。他们所据的理由是「尊王攘夷」。为了维护中国的国粹。
佛学常识答问下载
就不得不打倒或消灭来自印度的佛教。这些知识分子。大多不先要求自己理解佛教。便竖起了灭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韩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先有了儒胜释劣的成见。再来阅读佛书。并进而采用佛理来充实他们的儒学思想。但仍抱著出主入奴的观念。排斥佛教。此如宋朝的朱熹。也是典型人物。此后所谓宋明的理学家。无不走著崇儒辟佛的思想路线。他们所持的理由。总以为佛教是出世遁世之学。儒家才是入世治世之学。道家则更有趣。排斥佛教。却又模仿佛经的形式。抄袭佛典的内容。编造成道教的经典。实则。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仅有方士而尚无道教。毋宁说中国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国宗教;中国的儒学也由于佛教的滋润而开出了宋明理学的新境界。所以说谁是入世治世?谁是出世遁世?根本难以分辨。如说儒者治世。中国的政治。历代多以儒学为主。可是王朝的兴替治乱。始终都在变动之中。更可以说。近世中国之衰弱。便是整个中国文化所造成的。难道儒教没有责任吗?反而是佛教始终以在野的立场。尽化风易俗的义务。未尝有政治权力的野心。却从未逃避现实。假如说。佛教果真是消极避世的话。一
佛学常识大全八关斋戒
般人信佛之后。便会脱离世俗。那么还有谁来向世俗的大众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无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传来中国。来了中国也无能深入民间而成为最普遍化的宗教。 当然。现代的知识分子。不会再以中国的儒家为正统而来排拒佛教;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只是这种思想已不合时代潮流。因为儒家本身也正遭受著各种角度的攻击。我们倒要反过来同情儒学
佛学常识mobi
的处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虽有很多欧美及日本的学者研究儒家思想。但其绝不会以儒家的儿孙自居。儒家所说的「道统」观念。在他们是无法承受的。至于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实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仅将佛教当作学术研究。却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来。最大的困难。乃是无法使得没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有三种原因。一种是他们觉得宗教的信仰。对于自己无关紧要。不反对他人信仰。自己则不希望信仰;像这一种人。或可能当其遭遇世事的打击、变故之时。在无可告援之际。会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对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终其一生。不会进入宗教之门。另有一种人对宗教抱有所谓「迷信」的成见。所以反对宗教;但当他们在求知的原则下。接触宗教的人士或阅读宗教的书物。经过一段审察的时间之后。就很可能改变反宗教的态度。如要他选择那一个宗教。作为终身的信仰。我可断定他们将是选择佛教。因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虽也不无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义。却是最不迷信的。再说第三种人。乃是属于某种主义或思想的忠实信徒。他们对于宗教。打内心起。就存有极深的偏见。要他们不反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纵然是有。也很渺茫。这是世间相的相反处。也是相成处;没有恶。显不出善。没有恶。也无需要善;宗教是为需要的人而存在。却是为了无宗教信仰的大众而产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使宗教精神的历练与升华;有了反对佛教的人。才能为佛教带来新生的机运。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场看恶魔。恶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萨化现。因此。在佛教的立场。唯有尽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绝不憎恶外来的打击者与毁谤者。 以上所说的三种人。第一种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论什么宗教。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第二种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选择佛教;第三种人终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将他们视作恶魔。但是。佛教徒们自己以恶魔的身分来摧毁佛法者。历史上不曾有过;因为若非大菩萨的化现。拥护佛教、
每日记忆佛学常识
修行佛法唯恐不及。岂敢破坏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咛:佛子爱护佛法。应当比爱护他自己的身命还重要。 不过。已如前述。中国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数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变为神佛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数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对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纯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虽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作过极多的解释工夫。然对现代的一般人而言。读通佛教的经论。固属不易。读完三藏教典。也没有必要。因此。有许多人。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即能理解佛教。对佛教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没有。唯其多局于中国佛教的宗派介绍。或仅就某一个观点介绍。或仅以某一阶层的人作为介绍的对象而著笔。那些书。当然都是值得阅读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通盘性的介绍;因为。我们要理解佛教。最好从佛教之所以发生在印度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为始。然后认识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团。以及教团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传流与扩张。佛陀的教义。经过长时间的传述及注释。加上广阔面的繁衍及发扬。本质虽然未变。形态却因时、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样的表现;在这些形态之中。确有真正的佛教教义。不过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并不相应的东西。我们应向读者承认这些事实。并指出这些事实。 以下。将根据近世佛教学界。所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中学生即可看得懂的通俗笔法。写出十万字左右的一册书来。以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的方式。将自印度开始的佛教教主、教理、教史、教仪等。作扼要和明确的介绍。二、佛教为何出现在印度释迦牟尼 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福德的圆满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何谓佛教 自从佛陀创始了教团之后。到目前为止。大致上分成两大系统。在世界各地传流下来。南方的小乘系统。有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越南等;北方的大乘系统。有中国、朝鲜、日本等。它与世界性的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并称为四大宗教之一;但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点。在于「无神」的教义。不论任何宗教。若非崇拜多神的偶像。便是信奉一神的主宰;实际上。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同出于一个根源。同属于一神信仰的宗教。唯独佛教。别树一帜。主张因缘与因果。否定神的权威;因此。普通人以为。不信神的主宰。便会落于唯物的思想。站在佛教的立场。既不偏向唯神论的迷信。也不走向唯物论的极端。主张以合理的身心。促进个人以及协助他人的人格之完成。 谁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便是成了佛陀的人。佛陀将他自己成佛的经验和方法。告诉他的弟子们。弟子们一边照著佛陀的话来修行。同时也辗转地告诉他人。这便是以成佛的方法。教化人类大众的佛教了。 佛教既然不同于唯神论和唯物论的偏激。所以是平易近人的宗教。更是宽容博大的宗教。为了理解佛教之所以出现在印度。不妨把佛陀出生以前的印度。介绍一下:印度的民族 印度这个民族。自古以来。便相当神秘且复杂。在宗教信仰方面。尤其复杂而繁多。但在西元第八世纪之初的回教徒入侵印度之前。印度尚未发生过宗教的战争。当回教徒以武力征服之后。和平与慈悲的佛教。即首遭灭亡之祸。经过两三个世纪回教王朝的统治之下的印度。下层社会的民众之间。也有不少人成了回教徒。起而与其原来的印度教对立。此后。印回两个宗教之间。战祸连绵。迄今未了。第二次世界战争结束之际。印度从英国统治了三百年的殖民政府之下。获得了独立。但却在印度领土之内。割出了一个新的回教国家巴基斯坦。纵然在印度境内的回教徒们。有了自己的回教政府。印、巴两个政府之间。依然时起战端。 至于印度教。乃是佛陀降生之前。印度民族的固有信仰。先是婆罗门教。经过历代的变迁而成为现在的印度教。 印度在西元前二千五百年至二千年间。即已有了属于青铜器时代的都市文明。当时的印度人民。在以农业为主而兼营工商的情形下。已在衣食住方面。享受到了高度的生活水准。此从一九二二年。印度河流域的莫恩求达罗的遗迹发掘之中。已被证实。然而此一都市文明。于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之时。由于来自西北方的印度雅利安民族之侵入。便受到了破坏。此一新来的民族。相信也曾受到原住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以雅利安民族为主流的印度文化。 从语言学上考察印度雅利安民族。和今日欧洲语系的各民族有其关连。所以统称之为印度雅利安语系的民族。其中的雅利安民族。是由中央亚细亚的高原。通过阿富汗尼斯坦。到达印度河流域。再向南侵而至恒河流域。结果。完成了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的婆罗门教。以及以恒河为中心的许多新宗教。佛教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大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556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入门 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入门 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