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皈五戒的意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三皈五戒的意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皈五戒的意义
文珠法师讲述 一、三宝的意义二、三宝的类别三、皈依的意义四、皈依仪式与功德五、五戒的内涵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除非我们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宝;除非我们不学佛。学佛一定要受持五戒。因为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起步。受持五戒。是学佛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相信在座各位。大多数都已经皈依三宝了?但三宝的意义究竟是甚么呢?三宝又有那几种?我们皈依三宝之后。要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三宝弟子?三宝弟子是否一定要求受五戒?五戒的内容又是甚么?皈依三宝、求受五戒又有甚么好处?关于这些问题。各位是否都已经理解?本人认为。开始学佛的人。对以上的问题。必须认识清楚。然进行三皈五戒。使自己的信仰。建筑在理智旳磐石上。才算是一个正信的佛弟子。因此。今天特别提出‘三皈五戒’的问题。与各位共同讨论。希望各位都明白三皈五戒的意义。都能负起三宝弟子应有的责任。都成为一个正信的三宝弟子。 一、三宝的意义 甚么是三宝呢?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觉义。法宝是正义。僧宝是净义。 佛。梵语佛陀耶。译华言名觉者。含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自觉。拣非凡夫的不觉;觉他。拣非二乘圣人的自觉;觉行圆满。拣非菩萨修因。觉行未圆满。诸佛因中修行时。能运用般若的智慧——始觉智。照见宇宙人生的原理——本觉理。自觉觉他的功德妙行。都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境界。所谓:‘三觉圆明。万德具足。’彻底明白人生的意义。回复本来具足的真如自性。成为宇宙的大觉。即被称为佛陀——觉者。所以佛字。又含有始觉。本觉。究竟觉的意义。 自从佛觉悟宇宙原理。亲证诸法本体之后。即本其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的精神。来入人间。将自己所发现的真理。以及发现真理的方法。教导世人。令见佛闻法的人。化愚成智。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最后觉悟成佛。究竟离苦得乐。给予众生无穷无尽的利益。因此名为佛宝。 法。梵语达摩耶。译华言名为法。含有自性与轨持的意思。即是说;宇宙间所有一切现象。无论是有情无情。有形无形。是精神。是物质。皆各有其独特的自性。是有一定的运作与表达。令人看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我们看见地的坚性。就知道是地;看见水的湿性。就知道是水;看见火的暖性。就知道是火;看见风的动性。就知道是风等。所以凡能含持自性。轨生他解的事物就是法。但这只是就宇宙的现象界而言。至于事物的本体。究竟是甚么呢?自古以来。所有人类都不知道。教育家不知道。哲学家也不知道。连极端进步。极端聪明的科学家。也无法了解。唯有佛陀一人。不但知道。而且亲证。 因为佛能够运用高深而超人的般若智慧。既理解宇宙原理。又亲证诸法本体。之后。即将其所发现的真理。及其亲证诸法本体的经验与方法。教导弟子们。并鼓励劝勉弟子们。努力修学。积极进取。谋求拾回遗失已久的佛性。亲自体证诸法的本体。所以法。在佛教言。有证法。教法、与修法。众生依佛的教法。精勤修学。如法受持。终有一天。可以亲证佛所证、所说的真理。和佛一样。成为宇宙的大觉。究竟离苦得乐。因此名为法宝。 僧。梵语僧伽耶。译华言名和合众。是指出家学佛的比丘与比丘尼的团体而言。因为出家人在同一信仰。共一目标的团体中。过著身和共住。口和无诤。见和同解。意和共悦。戒和共修。利和同均的清净生活。三业清净。思想一致。享受平等;最后。还可以共证寂灭理。所以名和合众。可以说:僧就是出家修行。住持佛法。团结一致的集团。他她们能够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作为我们的导师。人间的福田。有益社会。有利群众。因此被称僧宝。 二、三宝的类别 三宝的类别。可分为四种: (一)别相三宝 别相三宝是指佛在世时。曾经停留在人间。与众生
佛学常识什么是佛教
接触过的三宝。有大小乘的分别。大乘三宝中的佛宝。是指最初成道的毗卢遮那佛;法宝是指华严经。与其他一切大乘经典;僧宝是当时在佛座下。协助佛陀教化众生的大菩萨僧。若就从体起用。应小乘机言:则现丈六金身的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佛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等教、理、行、果是法宝;依法修行。证得解脱道的三乘圣众是僧宝。以其个别出现人间。教化众生。佛不是法。法不是僧。形相不同。彼此互异。所以名别相三宝。又名化相三宝。 (二)住持三宝 佛灭度后。流传于世间的佛像。无论是纸昼。木刻。泥塑。铜铸。都可以代表释尊。令礼拜恭敬的人灭罪生福。是住持佛宝。佛弟子将释尊一代时教。所说的十二分经。结集成三藏圣典。是住持法宝。出家修行。弘扬佛法。能自行化他的比丘、比丘尼。是住持僧宝。 (三)自性三宝 自性。是指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圆明觉照。是佛宝觉义;真如自性。不变随缘。能出生十法界诸法。作为一切诸法的轨则。是法宝正义;真如自性。随缘不变。不生不灭。清净无染。是僧宝净义。佛法僧三宝。皆依真如自性而建立。故名自性三宝;因为真如自性。是一切法所依据的理体。所以又名理体三宝。 (四)一体三宝 意思是三宝之中。各各互具三宝。例如佛宝。其本身觉照明了。是佛宝觉义;佛亲证诸法实相理。是法宝正义;佛的身心清净。是僧宝净义。在法宝言:诸法实相。灵明觉照。是佛宝觉义;原本执持万物。是法宝正义;原本清净无染。是僧宝净义。在僧宝言:僧众修行。能立观智。是佛宝觉义;能遵循轨则修行。破邪显正。是法宝正义;能和合共处。清净无诤。是僧宝净义。三者互具。不可分割。故名一体三宝。又名同体三宝。 因为别相、住持二种。各有形式。有相貌可见。属于事相三宝;自性与一体二种。只可以神会。不可以观见。是属于理性三宝。事理各二。共有四种三宝。 三、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甚么?皈是皈向、皈宿。依是依靠、依托。依赖。如游子归家。依靠父母;亦如浪子回头。找寻归宿;亦如学生依托老师。弟子依赖师傅一样。我们寄生在业海茫茫的五浊五世中。如果没有可靠的信仰对象。作为我们精神的寄托与归宿。没有良师益友给我们依托和信赖。难免依世起倒。随俗浮沉。或被烦恼的波浪冲击。漂流生死苦海。无法靠近觉岸。摆脱六道轮回的苦恼。现在。皈依三宝。等如已经找寻到归宿。前途有所依赖。印光大师说:‘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趋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因为三宝。是黑夜的灯塔。苦海的慈航。我们皈依三宝。等如在无明黑夜中。获得真理之光的照耀。亦如在烦恼波涛汹涌的生死苦海中。忽遇三宝的慈航。若能归投慈航。归向三宝。依托三宝作为我们生命的导航。一定可以渡过苦海。登陆觉岸。 又皈字从白从反。白的反面就是黑。黑的反面就是白。正是代表人生的两面;白表示智慧的光明。黑表示愚痴的黑暗。众生久远劫来。长期被无明烦恼的黑暗。障蔽自性的智慧光明。以致颠倒行事。随业流转。轮迥六道生死。从迷积迷。无法走出黑暗。奔向光明。现在。由于住持三宝的教导与接引。用清净的身心皈依三宝;皈依佛。依靠佛宝的觉悟。启发自性的觉悟。从颠倒迷惑中回头。提高理智。发菩提心。趣向佛道;皈依法。依靠佛的法宝。启发自性的正智。从邪知邪见中回头。提起正念。了解真理。增长智慧;皈依僧。依靠僧宝的清净。启发自性的清净。从五浊恶世的物欲洪流中回头。步著诸佛菩萨的后尘。踏著一切贤圣僧的足迹。走上菩提觉道。奔投宝所。回归真理之邦。以佛教的真理。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所以皈依三宝的意义。不止是反黑为白。反迷为悟。反邪归正。反愚为智。反染为净。彻底改造自己;还要由皈依事相的三宝。进而皈依自性的三宝。最后亲证理性三宝。 有人问我。学佛是否一定要皈依三宝?我的答案是:‘一定要’。理由是:我们既然决定归向佛门。学习佛法。为甚不肯定自己的身份呢?例如我们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准备投考攻读。当然要先进行正式注册。然后入学。同样道理。我们准备进入佛教最高学府。攻读人生哲学。当然要皈依三宝。进行注册和报到。因为三宝。是佛教最高学府的负责人。佛是创办人兼仁慈的院长;法是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僧是助理教授。亦是勤劳的服务员兼继承人。我们归依三宝。等如正式注册。进入佛教德智兼顾。解行并重的最高学府攻读。研究宇宙人生的哲理。以及学习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手段。和发掘真理。体验真理的方法。直至觉行圆满。二利究竟。就可以完成学佛的课程。与佛同等。成为宇宙的大觉圣者。 不过。我们要知道。三宝一体。是不可以分割的。因为如果只有佛宝。没有法宝、僧宝。用甚么来教化众生呢?又由谁来学习与弘传呢?等如没有教材与方法。又缺乏助理与承继人员的学校。怎样培训学生?如何继往开来?在法宝方面说:如果没有佛宝与僧宝。那么。由谁来证理。又由谁来修学?等如没有创办人与继承人的学校。可以成功吗?有前途吗?若站在僧宝的立场:如无佛宝与法宝。既无修学的方法。也无修学之目的。凭甚么修学。又为甚么要修学?等如没有教材。没有教学方法与目的。教学生学习些甚么?又学来作甚么?综上可知。三宝一体。互摄互融。不可分割。我们归依。一定要同时归依三宝。信佛。学法。敬僧三部曲。缺一不可。 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点。以致有人。不信佛。不敬僧。但能讲解佛法;如各地大学讲师。虽然可以讲解一些佛教的道理。但他们根本不信佛。不敬僧。更莫论修持了。此外。亦有人信佛。学法。但不敬僧。如住持佛教寺院。甚至为人讲解佛法的居士等。尤甚的是有人。只知皈依一个人。竟然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代表甚么?更谈不上信佛、学法、敬僧;但凭师父吩咐。即使是违背因果。不合佛法。亦义无反顾。无形中分割了三宝。破坏了三宝。实在罪过。因此。我们应该知道。皈依佛门。必须要同时皈依三宝。在深信依赖三宝的虔诚意识中。不断修学佛法。净化身心;由住持三宝的接引与启示。如理解别相三宝。进而学习与修持别相三宝的教、理、行、果。启发自性三宝。亲证理体三宝。才是真正的皈依三宝。 四、皈依仪式与功德 佛在世时。皈依仪式。非常简单。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佛初成道。受商人兄弟供养。食后
佛学常识问答在线阅读
咒愿;‘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随即劝导商人:‘汝等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末来僧。’兄弟二人立刻宣言:‘大德!我今皈依佛。皈依法。’便完成了皈依的仪式。直至佛到鹿野苑。度侨陈如等五人出家。学佛证果。然后三宝具足。 最初皈依三宝的。是耶输迦的父亲。因为见佛闻法。心生欢喜。即对佛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学常识 一劫是多少年
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自今已去。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 后来。耶输迦的母亲与前妻。见佛闻法得益。亦自动对佛说:‘自今已去。皈依佛、法、僧。听为优婆夷。’是为在家二众弟子的开始;可知皈依仪式。极其简单。 但现代人。喜欢隆重。致使皈依仪式。演变成有有敷座。请师。唱赞。礼佛。开示。请圣。忏悔。受皈。发愿。劝诫。回向等一连串的活动。还有人加插其他余兴节目。如甘露瀖顶等。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 本人认为。皈依三宝。最重要的是皈依者本人。自动自发。心诚意悦。在住持僧宝的接引与领导下。对住持佛宝宣誓:尽形寿皈依佛法僧。就可以完成皈依的手续。不过。在完成皈依手续后。还要真正发心研究佛学。了解真理。如法修行。做到敬佛。敬法。敬僧;实行学法。修法。弘法;同时负起护法的责任。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至于皈依仪式隆重与否。并不重要。 至于皈依三宝的功德。非常殊胜。优婆塞戒经说:皈依三宝。能出生无量善法。是成就无上菩提的根本。所得福报。无穷无尽。文殊师利问经说:皈依佛法僧。可以解脱一切苦恼。佛说因缘僧护经说:皈依三宝。得大吉利。其他经典。无不赞叹皈依三宝的功德。微妙难思。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福报享尽。将堕三涂。帝释天主。教他皈依三宝。称念‘皈依彿。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七日后命终。天主不知其去处。特来问佛。佛言:因皈依三宝功德。转堕为升。已生兜率陀天。由是证明。皈依三宝。的确可以离苦得乐。近则增长人天福报。免堕恶道;远则可以作为成佛的真因。终证佛果菩提。 五、五戒的内涵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一)不杀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动物。无不贪生怕死。我们爱护自己的生命。怎可以随便杀害其他生命呢?所以皈依佛门。第一条要守的戒律。就是不杀生。不食肉。以培养仁慈的德性。以扩展个人的爱心。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因为一般动物。也和人类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疾病。我们将有病动物的血肉。送进自己的肠胃。不怕病菌传染吗?就算是健康的动物吧。但动物被捕杀时。其内心的恐惧。愤怒。怨恨。悲哀与痛苦的情绪。往往令其细胞产生毒素;人们将含有大量毒素的肉类。吃入口中。藏到体内。日积月累。人体细胞。自然会产生大量毒素。因而引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疾病。何况动物被杀死后。体内胞细组织。立即开始腐败。细菌亦不断成长。再经过由屠场送往冰库。冷藏。储存。运送。销售。购买。烹饪。进食。一连串的操作过程。肉类不断腐败所产生的细菌。也就更多。更毒。专家们将其浓缩涂在老鼠表皮。三个星期就引起癌肿。所以素食。的确可以减少由肉类传染的疾病。可以避免由肉类毒素。所引生的各种奇难杂症。 因果经说:‘今生多疾病。前身杀孽重。’不仅说明因果定律。自作自受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很多出家修行的人。为甚么会被恶疾绵缠的原因。因为出家修行的人。今生虽然持戒修行。但前世未必不杀生。不食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由于宿生恶业所追。怎得不病?除了戒杀放生。实行素食。加以诚心忏悔。以谋消除宿业之外。别无他图。 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三世因果报应之理。不知忏悔。不肯戒杀放生以赎罪。反而每因疾病需要吸取营养。而杀害生物。滋补自己;即使是信佛的人。亦不例外。我们抚心自问。一日三飧。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百年就是三万六千五百日。人的一生。在十多万次进食中。究竟杀害了多少生物。实在无法统计。古人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请各位想一想。屠场里堆积动物的尸体。与战场上人类的尸骸遍野。有何分别呢? 由于食肉的人太多。肉商为了供应市场需要。不得不扩建屠场。增加屠工。大量杀戮生物。由于杀生共业所感。致使我们的世界。不止充满杀机。而且杀气腾腾。天灾人祸。随时降临。第一次世界大战。杀人之多。古所未有。有心人都希望阻止战争。可是仅仅距离二十年。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人数。远远超越第一次大战。现在。世界各地。又战火蔓延。万一不幸。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势必毁灭人类前途。因此。我们戒杀素食之目的。已非只限于为个人的健康问题了。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前途与幸福著想。就应该戒杀放生。实行素食。以扩展爱心。以停止杀业。以避免战争。取消浩劫。导人类于永久性的和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 世间物各有主。不应该不问自取。甚而少至一针一线。一花一草。一枝笔、一张纸。不与而取。都犯了偷盗之罪。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人君子。而且家庭富有。地位崇高。怎会作贼。盗取他人的财物呢?其实。偷盗并不限于明抢暗偷。或持械打劫;而是包括用不正当的手段。贪求非份的财物。以及欺骗奸诈。强夺巧取。走私漏税。盗取公物。欺世盗名等不道德的行为。此外。如果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侵损别人的权益;或利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令他人不得不赠送礼物;或欺压良善。夺取他人晋升的机会。甚至为了贪求方便。侵占了他人小小的便宜。或因不守时的坏习惯。令对方付出宝贵的时间。都是属于偷盗的一族。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在创业过程中
佛学 常识 图
。或在社交埸所上。往往犯了偷盗之罪而不自觉;小则令别人遭受损失。大则引起社会纠纷。甚或导至战争。因此。佛特别制不偷盗戒。身为佛弟子的我们。不但立身处世。要做到‘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不苟取不义之财。还要乐善好施。奉献自己所有。扶危济困。福利群生。实行布施。以除悭贪。 (三)不邪淫而礼节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佛言:淫欲是生死根本。我们欲想超出生死轮回。一定要断淫。楞严经教导修行的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连断性亦无。始可进修佛道。所以佛制出家弟子。要绝对戒淫。不可涉及男女私情。即使是在家学佛
佛学养身常识
人。亦要清心寡欲。洁身自爱。不得恣情纵欲。不得见色起心。不得强暴非礼。不得乱伦邪行。不得涉足舞场妓舍。或涉及婚外情;以免制造纠纷。导演家庭悲剧。特别是三宝弟子。更要崇尚礼节。行为端庄。思想纯正。实行佛化家庭。使家中下一代。自小就接触佛教的道德教育。自小就养成‘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的良好习惯。将来长大成人。立足社会。必然不会受社会色情风气的影响。而成为浊世的清流。不致沉沦欲海。无法自拔。所以身为家长。无论是为了家庭幸福。或是为了下一代。都应该受持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而诚实 语言。是人类社会维系公关的主要桥梁。亦是毁灭人类前途的导火线。所以古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不可不慎。佛为了救护人的口业。特别制定不妄语戒。教导我们说话要诚实。报导要正确。不可以因贪求名利而妄自夸大。自赞毁他;不可以因嗔恨对方。而粗言恶语。破口大骂;不可以因妒忌别人。而挑拨离间。妄言中伤;不可以因取悦于人而花言巧语。欺骗奸诈;特别是修行人。更加不可以。未得圣人之道而言已经得。未证圣果而言已经证。希望对方尊敬供养自己。以满足个人的私欲。当知妄语之罪。自毁信誉。破坏公关。导人迷信。死必堕落地狱。罪毕转生为人。还要常受诽谤。语虽诚实。人不信受种种恶报。非戒除不可。 (五)不饮酒而正智 酒能麻醉人的心智。酒能损害人的健康。酒能令人丧德败行。四分律说:酒有十过。三十六失。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饮酒可能引生各种疾病。损害身体。讲究卫生。珍惜前途的人。都自动戒酒。何况佛弟子?佛在世时有一出家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神通自在。能降伏毒龙。被称为降龙比丘。一次因乞得含有酒精的食物。呕吐大作。醉卧在地。饱受虫蚁欺负。又有一比丘。因醉酒丧智。头脑不清。看见邻家园子里有一母鸡。便捉来杀食。及邻家主妇。跑来追问时。不止否认。还借酒行凶。奸淫人妇;因为饮酒。杀盗淫妄之罪都犯了。因此。佛制凡是佛弟子。不得饮酒。包括一切含有麻醉或刺激性的东西。都要戒除。以保持理智清醒。行为正常。免因醉酒破戒。或借酒行凶。 据上可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就是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行为。亦是做人的根本。特别是人的质素。先天就充满了贪嗔痴种种心理毛病。加以外界物质的诱惑与刺激。很容易策动身口七支。作杀盗淫妄等恶业。自害害人。甚至破坏社会秩序与治安。给人间带来很多人为的灾害与祸患。因此。佛制五戒。要弟子们严格遵守;五戒受持清净。然后可以进行求受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以及菩萨戒。如果人皆实行不杀生。仁慈爱物。就可以保障一切生命的安全;杜绝社会上种种残杀。谋杀。暗杀。奸杀种种罪恶行为。如果人皆实行不偷盗。重义轻利。就可以保障他人财产的安全;减少社会上明抢暗偷。持械打劫等罪恶案件发生。如果人皆实行不邪淫。尚节守礼。就可以保障婚姻安全。家庭幸福;取消社会上非礼强奸。乱伦丧德种种败行。如果人皆实行不妄语。诚实可靠。就可以保障自他的信誉与权益。维护社会正常公关;止息人间妄言绮语。挑拨离间。以及是非口舌之争。如果人皆实行不饮酒。保持头脑清醒。提高理智。就可以保障自他行为的安全;保持正常操作。不致醉酒闯祸。或醉酒驾驶。以导致种种意外发生。 六、受持五戒的功德 我们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与幸福。抑或为了净化社会。保障一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应该在皈依三宝后。进一步发心求受五戒。在严谨受持五戒的过程中。认真改往修来。使自己在生活与工作方面。不断改善自己。提升自己。朝向智慧的觉道迈进。一方面净化自己的身心。令三业清净。福慧增长以自利;一方面净化社会。取消罪恶。令社会安定繁荣以利他。在佛说贤者五福经中说:自己不杀生。又能劝导他人不杀生。来生必得长寿的果报;自己不偷盗。又能善说法要。令闻法的人。改变偷盗的行为。来生必得富饶。拥有无量财宝的福德;自己断淫。又能教人断淫。或劝人尚节守礼不邪淫。来生必然相貌端正。庄严无比;若能自己不妄语。又能说服他人。止息妄语。敬信三宝。来生必得善名远播。人所称赞的福报;自己不饮酒。正智明了。又能说法利生。教人不饮酒。令人保持正智。明白佛法。理解真理。来生必然聪明大智。人所敬信。我们欲想长寿。大富。端庄美丽。知名度高。又想聪明才智过人。真的要发心受持五戒。何况持戒。诸佛称赞。善神守护。功德不可思议。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严持不妄语戒。有一天出外乞食。看见一个难产妇人。生命危在旦夕。大悲心生。自言:我自从皈依如来。即严持不妄语戒。若然清净。愿以此功德。令此难产妇人。顺利生产。言毕。婴儿立即出世。毋子平安。又过去年印度迦湿弥罗国。有一毒龙为患。当时住在毗罗寺的五百大阿罗汉。共同入定。亦不能驱逐此恶龙。后来。有一游方僧人至。闻毒龙为患。特别前往毒龙处。弹指说:‘请远离此地’。毒龙闻言。即自动离开。五百阿罗汉问僧人入何定。可以驱逐毒龙!僧人答:我不入定。也不用神通。只是一向严持佛戒。即使是轻微小罪。亦不触犯。所以能令毒龙害怕。自动离开。由此证明。持戒功德。远胜神通;即使是只能受持一戒。清净不犯。其功德亦不可思议。因为五戒。有少分戒。多分戒。与满分戒的不同。但受一或二戒。名少分戒;若受三或四戒。名多分戒;全受五戒名满分戒。所以皈依。一定要同时昄依三宝。不可分割;求戒。是可以求受满分戒。也可以选择求受少分戒、或求受多分戒的。无论是少分、多分、或满分。但能受持不犯。功德一样不可思议。 现在。关于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大家都明白了。若果想进入佛门。改往修来。超凡入圣。离苦得乐。就一定要皈依三宝;若果想灭罪生福。上升不堕。保持人身不失。就要受持五戒。可以说:三皈五戒。是确定佛弟子身份的证明。亦是往来人间天上。以及通往佛道的法界护照。凡是想灭罪生福。享受人天快乐。甚至想转凡成圣。觉悟成佛的人。都应该皈依三宝求受五戒。皈依三宝。就是三宝弟子。求受五戒之后。男子就是优婆塞。女子就是优婆夷。意译是近事男。近事女。意思是说:皈依受戒的善男子、善女人。今后应该亲近三宝。学习佛法。了解真理。如法修行。以求智慧;同时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四事供养三宝。护持三宝。以修福德;如是福慧双修。解行并进。才是典范的三宝弟子。才是典范的优婆塞。或优婆夷。才可以福慧增长。菩提上进。而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795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三皈五戒的意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三皈五戒的意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