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门的吃与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佛门的吃与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门的吃与喝
一、吃荤与茹素佛门不能吃荤。这是佛陀在小乘律、《三藏法数》、《梵网经》等大小乘经典里反复强调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荤。把它与吃肉混为一谈。有段时间我也如此。佛门的荤。是指五种蔬菜“葱、蒜、韮、薤、兴渠。”从荤的造字结构来看。原意就是指草类。《说文解字》:“荤。从丱,军声。本义指葱蒜类辛臭的蔬菜。”原始佛教和中国古代所说的斋戒。食用部分禁止的就是这类刺激性的蔬菜。此外还有沐浴更衣。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和去欲思静。使精神归一的心斋。小乘佛教的斋戒除了上述内容。还有过午不吃饭。到了大乘佛教。斋戒中增加了不吃肉的内容。严格来讲。不吃肉叫茹素。不叫不吃荤。大约是明朝以后。民间常说的“荤腥”(腥指肉类。荤腥合起来就是指葱蒜等佐料俱全的肉菜)渐渐简化成了“荤”。“荤”就包含了肉。后人就“昏”了。葱、蒜、韭在中原很常见。《诗经•豳风》有:“四之日献羔祭韭”。《山家清供》载。六朝的周颙终年蔬食。“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被他视作美味。菘是大白菜。因为它凌寒不败。有松树的气节。所以被称为草中的松。“正月食葱。二月食韭”。每到春天。这些刚吐绿芽的蔬菜遍野可见。春天去踏青。还能在田野间采到野葱、野蒜和野韭。成为佐餐佳品。古代有春天吃“春盘”尝新的风俗。“春盘”的主要内容就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苏东坡《送范德孺》:“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杜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描绘出了与友同尝春盘的美妙时光。薤(音xiè)。又名藠头或剃头。过去北方有。汉代著名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晞的意思是晒干。用薤叶上易晞的露水比喻人生无常。后来北方已不种植。因此。生在中原农村的我自小没有概念。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还有。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做“藠头”。“藠”音“叫”。称“薤”为“害害”(发音如此。具体不知是哪两个字)。汪曾祺先生在《葵薤》一文中说。“湖南等省人吃的藠头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则酸甜而极辣。皆极能开胃。”兴渠印度等地才有。形似油菜。因此有人把它误作油菜。引入不可吃的戒律中。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气候、物产不同。中国的“五荤”添加了新的内容。《本草纲目•菜部》说:“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本草纲目》认为阿魏是兴渠的另一名字。药店中的阿魏是切开兴渠的根茎后。流出的粘调液体晒干所得的一种块状物体。是一种中药。过去认为我国不产。故多从伊朗、阿富汗等地进口。很珍贵。在医药界流传着“黄金无假。阿魏无真”的俗谚。解放后发现新疆也有。但目前已经很少了。很多学佛人把吃荤看得很严重。很可怖。好像吃一口就成了铁定的地狱种子。其实是不了解荤不能吃的道理。佛陀在《楞严经》和其他经典里说。吃荤可以造成几种不便。一是“熟食发淫。生啖增恚;”二是吃荤后身体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令人讨厌。导致僧团不清净;再者。此人纵能说经。但天人嫌其臭秽。咸皆远离;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变化成佛身。来为说法。诽谤禁戒。赞叹淫、怒、痴。修行者没有智慧。为“假佛”所惑。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佛陀完全是从它们对修行者身心和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来考察的。很科学。很平实。初学佛时。对“熟食发淫。生啖增
佛教常识学拜佛学烧香
恚”颇有不解。后来。随着修行的深入。身体灵敏了。感觉确实如此。今年春节吃饺子。饺子里自然少不了荤。家人都吃。你不可能让单做吧。饺子很好吃。吃完却感到身体变化了。犯困。多欲。不清明。只好永夜长坐。待五荤的能量散尽。方才入眠。中医把这五种荤(又叫辛菜。因为它们都辛辣。包括胡荽。又叫香菜、芫荽)。通归为具有滋肝补肾壮阳作用的食疗药。大量滋补肝气。肝气过盛。自然易怒。所以佛陀认为这些蔬菜“生啖增恚”。壮阳作用中。韭菜名列第一。被称作“起阳草”。现代医学研究后。认为它的成分中富含各类营养物质和杀菌物质。但也确实含有滋肾、刺激内分泌的成分。因此把它称作植物中的“伟哥”;大蒜富含蒜氨酸。能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肌酸酐对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大增。所谓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其他大概类同。因此。医家常用它们治疗男科疾病和其他疾病。既然是药物。有时佛陀也听许弟子们吃这些蔬菜。用于疗疾。《四分律》说:“或有如是病。以饼里裹蒜食。若余药所不治。唯须服蒜差。听服。若涂疮不犯。有病因缘。”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曾患类风湿。佛陀就允许他吃蒜来治疗。吃了蒜后。为了不影响大家修行。佛陀让他独处七天。沐浴熏衣后方归队。《僧祗律》规定:“(蒜)服己。七日不得卧僧床褥。上僧厕。入僧浴室、温室、讲室、食屋、受僧次请。乃至说法布萨。一切不得住;衣熏已得入众。”至于居士能不能吃荤?我想。对于有病的或肝肾虚弱的现代人。为了疗病的缘故。适当吃些。或许不违背佛陀的宗旨吧。净土法门法师就曾允许他的学生吃蒜。治疗肺病。等身体好起来后。还是应该断掉。看来。佛陀和高僧都是很圆通的。这是智慧。不像初学的人。一听就瞪眼。二、佛陀的心 父亲是中医师。在世时。见学西医的我不信中医那一套。曾笑着说:“不信药性吃巴豆。”巴豆一吃就泄。很灵。他还常劝我戒酒。中医中。酒也被作为药来看待。酒是僧家主要戒律。但因工作关系。我常饮。河南是酒的发源地。酒文化很丰沛。招待单位的客人。少了它。有时还真不行。父亲常说:“酒少饮可以通经活络。但多饮伤身。还容易办糊涂事。要学会把握自己。有时可以学滑点。”父亲去了。回想起他的话。感觉他对子女的心。真的好似佛陀。年轻时。喝酒很厉害。半斤不倒。一斤方醉。后来。年纪大了。喝完酒。常常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总是犯口过。伤害了不少朋友包括家人。第二天却想不起来自己说了什么。这就像佛陀的一个弟子。他是一位阿罗汉。可以轻松折服孽龙。但去一家应供时。不自觉地饮了酒。当时还能讲经说法。出门后。风一吹。酒劲就上来了。瘫在地上不能动。佛陀路过时见到了他。告诉弟子们。这个能伏龙的罗汉。现在估计连只鸡也伏不了了。于是就制订了酒戒。但不严格。后来一位五戒居士酒后犯糊涂。杀人、强奸、偷窃都做了。佛陀制订了严格的戒律。不允许佛子们饮酒了。但也有开戒的时候。譬如。治病需用药酒时。还有。为了利益众生时。《佛说未曾有因缘经》里。国王打猎归来。又累又饿。见厨师做的饭不合胃口。要杀厨师。正在持八关斋戒的王后听说了。马上停止斋戒。涂脂抹粉。陪国王饮酒宴乐。逗国王高兴。
及时之雨佛学基本常识
救了厨师。八关斋戒很严格。不能涂脂抹粉。不能听歌舞。不能喝酒。不能行男女关系。可以说。王后全部犯了。但佛陀对犯戒的弟子不仅没有责备。反倒大为赞许。因为这是为众生忘我的菩萨精神。高僧们也有饮酒的。济公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鸠摩罗什法师也曾饮酒。但他自己却一坛不醉。周围没有饮酒的人反倒醉了。还有南怀瑾先生送一位嗜酒的老太太出家时。特别请求寺庙住持能允许老太太不断酒。被允许了。因为。如果有酒瘾的老人猛然改变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她的身体已经习惯了酒精。谈到佛门吃喝。有则趣闻。一位朋友曾反击劝他茹素、不动荤的佛子说:“牛羊都吃草。是不是都成佛了?”虽是悖论。却也颇有趣。修佛法主要是修心的。不吃荤。不食肉。不饮酒。是为修行者创造一个
佛学常识解读
良好的修持环境和清明的身心。这是佛陀制定戒律的本义。牛羊都吃草为什么成不了佛?牛羊不懂修心。当然吃再多的素也没用。只是不造杀业罢了。为了保护行者的身心清静。使修行者不为其所累。顺利去除执著心、傲慢心、愤怒心、淫欲心、污染心。达到心境调柔。宽容喜乐。进而转化色身。抵达快乐自在的境地。包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住什么。佛陀都有规定。这是通则。也是佛陀的婆心。但修行者的健康状况是千差万别的。所处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只要对他的健康有利。对众生有利。有时会有通过智慧辨析后的一些偶然的现象出现。如果仅仅以是否荤素、喝酒来评价一个人。甚至敌视。就有了大傲慢心了。慈悲心也早就没有了。恐怕离阿修罗道不远了。不问青红皂白。公开乱批一通。是要犯大口业的。如果
佛学常识为何要上香呢
你公开批评了一个成就者。造成了跟随他的修学者丧失信心。那么。更倒霉了。所以佛陀有首偈子。是戒律的总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虽然这样说。但我已经很少食用五辛。酒也基本戒了。因为自己的身体和习气的改变需要戒律的约束。需要“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写这篇随笔的目的。只是为提醒一下自己。善用智慧来处理现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说要鼓励人们去吃荤。佛陀的教导还是要听的。那是他老人家修持心得的总结。很宝贵。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佛门的吃与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门的吃与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