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识佛陀教育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认识佛陀教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认识佛陀教育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九法界众生确确实实是至善园满的教育。是佛陀对一切众生的教育。佛教与宗教的区别从称呼上就能够区别出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师是老师。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是师生关
佛学入门佛学常识
系。而宗教里面就没有这个称呼。宗教里面有主仆的关系、父子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佛门里面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佛陀」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过去、未来这这一切法他都能够明了。而且正确的明了。园满究竟的明了。那样的智慧才称之为「佛陀」。佛法的教学方式。是进入到高度的艺术化。它不但有名号。它用雕的这些塑像来表法。只有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真正明了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学真实的利益。「佛」的意思是智。智是体。它的作用是觉悟。所以有体有用。它所觉悟的是「法」。「法」是宇宙万有心境事理之总代名词。就是对于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论事实真相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就叫觉悟。佛法所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指的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生智慧、觉悟了。就叫正觉。「正觉」是第一个初级的学位。它的名字叫「阿罗汉」。这个学位是最低的;像念大学一样。也就是大学毕业了拿到学士学位。因此。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门里学位的名称。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到底要学些什么东西?我们跟佛学。学真实法。学正觉。唯有正觉才能解决问题。解决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真正离苦得乐。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就是学这个。学佛就是要依照佛的教诲。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恢复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正觉。得到了正觉。佛在经上说。你就有能力超越生死轮回。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美满、快乐。这是我们学佛得的这个东西。这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育。无论世法、佛法要想学好。一定要「一门深入」。专修一个法门。尤其是佛法。要真正能够学好。一定要亲近一个好老师。才能有成就。成就是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现象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那就有受用了。所以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除了智慧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因此佛法讲智讲觉。就是要正觉。我们学佛应从哪里入门?在中国的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法。是以四大菩萨作为代表。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教有很高的地位。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代表着我们修学的次第和修学的境界。从次第上说。第一个是地藏菩萨。我们修学从哪里下手?应从地藏菩萨下手。地藏菩萨所代表的这个「地」是心地。「藏」是宝藏。佛教我们修学。首先要从心地上下功夫。我们的真心本性里面有无尽的智慧、有无量的德能。那就是你心里面所含藏的。这是自己心性里本来具足的。虽然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和德能。但是我们今天的智慧德能好像丧失掉了。变成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而佛告诉我们说。我们的智慧德能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我们的能力丧失了、迷了;什么是迷?妄想是迷、分别是迷、执着是迷。我们现在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打着妄念。迷失了自我。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真心离念。我们人人都有个真心。真心里面没有妄念。所以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恢复真心而已。也就是修学第一个目标。是把我们心地的宝藏开发出来。佛法不是向外求。而是向自性当中去求。所以佛法是心法。佛教给我们生活的态度。在《金刚经》上讲了一个大原则、总原则叫「无住生心」。「无住」是指。你不要认真、不要执着。都是假的。「无住」。简单的讲。我们心要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无住」的意思。「生心」是从现相上说
佛学常识在家拜佛
。相有好丑、有善恶。在佛法里
佛学常识全集
面讲有十法界。十法界是相。往上面去有佛、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往下面去则有六道。六道的相从哪里来的?你的心里面变现出来的。谁是六道十法界的主人?你自己是。不是外面的。这是佛在大乘经常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在《华严经》上讲宇宙人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决定是有。相决定不会消灭。但相会变。为什么会变?因为你有念头就会变。想什么就变什么。你想佛就变佛。想菩萨就变菩萨。所以佛教我们不要生轮回心、不要生六道心。生什么心最好?生成佛的心最好。今天我们师道没有了。学生不知道尊敬老师。儿女不知道孝顺父母。破迷开悟就永远谈不上。所以地藏菩萨在我们佛门里面。他是代表的孝道。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我们要从这里学起。学什么?学孝!佛告诉我们。中国「孝」字这个字造得很好!所以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面最好的文字。这个文字是符号。每一个符号里面充满了智慧。整个佛法的修学。无非是尽孝而已。孝做到圆满就成佛了。把孝亲这个心推广。大乘戒经里面讲孝敬一切众生。这就变成了大慈大悲。什么人代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所以地藏菩萨的孝道往上提升一级。就是观世音菩萨。第三位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智慧。也就说是我们自己修学。我们跟一切大众相处。我们尽孝、我们修慈一定要依据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如果我们把孝、慈、理智应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应用在工作和处事待人接物上。那叫作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平等。净土有「三经一论」。这是净土的根本经典。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经里面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要和概论。把西方极乐世界详细的介绍给我们。而《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教材。对于西方净土的理论。《观经》里面做了补充的说明。非常重要。一论就是《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往生论》这一部书就是天亲菩萨自己依照《无量寿经》、《观经》修学往生的报告。以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为修学的参考。在今天净土有五经。多出了两种。一种是一位修净土的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这一卷经合在净土三经的后面即《普贤行愿品》;而另外一种是印光大师把《楞严经》上的一段经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了净土四经的后面。变成了今天的净土五经。这就是现在我们流通的本子。净土宗的经典达到究竟圆满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二百四十四个字是我们净土宗的心经!不但是净土宗的心经。它可以代表一大藏教的心经。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全部经典的精华。现在我们净土宗是五经一论。依照这个修学。你这一生决定成就。现前生活一定得到幸福美满。入佛门的条件。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什么是三皈依?三是三宝;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依
佛学常识课本
是依
佛学常识 为何要上香
靠。从哪里回来?从一切错误的地方回来。我们对于宇宙人生。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讲错了、做错了。从一切错误回过头来。依靠三宝。改正我们一切的错误行为。那叫依靠。三宝是什么?三宝是「佛、法、僧」。三宝的意思佛给我们讲清楚。自性三宝。佛是教你皈依。是依靠你的自性三宝。不是你心性外面的。佛是觉悟的意思。自性觉就是佛宝。自性正就是法宝。自性净就是僧宝。所以「佛法僧」三宝是「觉、正、净」。「三皈依」即「皈依佛」佛是智慧。是觉悟。在我们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也就是把我们的错误想法、看法改正过来。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看法。「皈依僧」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是清净的意思。我们自己要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心理不要被污染了。精神不要被污染了。思想不要被污染了。见解不要被污染了。始终保持一个清净心。佛给我们制定了六条戒条即“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净业三福」即「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三学」即「戒、定、慧」。「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法是佛陀对于一切众生最殊胜、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佛法教学的目的是开启我们自性本具有的智慧德能。「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658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认识佛陀教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认识佛陀教育;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