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菩萨」菩萨道的内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8:2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菩萨」菩萨道的内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菩萨」菩萨道的内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菩萨道的内容

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渡外。渡众生是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渡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心(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代表);要有目标。就是宏伟的愿望(以大愿地藏菩萨为代表);要有渡生的大智慧。好的工具与方法

佛学100个常识

(以大智文殊菩萨为代表);要有永恒不断的渡生行为(以大行普贤菩萨为代表);最后要有大精进心去完成(以大势至菩萨为代表)。具有上面这五种条件。菩萨道才能顺利的走下去。这里仅就较重要的一些内容叙述于下:

  (1)发渡生大愿:   渡生是一种有相的行为。是一种‘事业’。要成就大业。就要有大目标大愿望。现今所知伟大的佛菩萨们。在开始修行时(即因地时)都有伟大的宏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些大愿在经过漫长岁月的考验(也是一种极强大的定力)及付诸实行。才使他们达成所愿而终成为宇宙中名号向亮的佛菩萨。   (2)发四无量心:   这是菩萨‘渡生时所持的心’。菩萨渡生时要有无量的慈、悲、喜、舍四种心。简单的说。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是去除众生的痛苦;喜是欢喜赞叹他人的成就或快乐(其反面就是嫉妒。见不得他人好)进而参与其事;舍是以怨亲平等心将一切舍与众生。要达到‘无量’的层次就要完全去除‘有我’之心。一般我们所发的慈悲喜舍心是有限量、有范围、有我的。由‘自性’而出的慈悲喜舍才是真正无量。一般人只要能做到‘近似无量’就可以了。   (3)修六波罗密:   这是菩萨修行渡生的做法。大乘修行者是自度、度人并重。他们日常的行事就是行六度法。又称六波罗密。是六种能到达彼岸(即解脱生死)的方法。那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菩萨的布施范围很广。包括财施、法施与无畏施。法施是说佛法助众生离苦得乐以至解脱生死;无畏施是让众生免于恐惧的布施。例如我们能陪伴癌症末期病人并开导他们。使他们心中免除死亡的恐惧。这就是一种无畏施。菩萨布施要做到无相布施。简单的说就是不求一切回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6

报。也没有施者与受施者之心(如此可免去因同情而起施舍之心)。   在渡生的生涯中。遇到侮辱攻击的事是免不了的。修行者就要以忍辱克服。大乘修行者的忍辱是‘空忍’而不是‘嗔忍’。面对污辱时。不是含着嗔恨心把忿怒强压在心底。而是要真正了知诸法本空。没有什么可以生气的事。进一步以慈悲心善待对方。‘完全出自内心’的原谅对方。持戒对修行者也很重要。

佛学常识 善事

但因大乘修行者是在世间做事。要面对各种不同心态的众生。因此不能过于坚持某些教条式的戒律。而要重视‘菩提心戒’的修持。凡一切行事皆不离菩提心为原则。这也是初学者所最难掌握的。弄不好会真犯戒而不自知。世界上就有很多骄慢自大的人。自称只要用‘心香’供养佛菩萨就可以。也有一些人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为藉口而行杀生放逸之恶行。更有人藉‘双身法’可增福慧而行淫乱。甚至破坏他人家庭之恶业。大乘修行者对某些看似违反小乘戒律之事。不是不能做。但必须修行者具有‘某些条件’才可以做。这也是大乘修行者比较困难的一点。一般人还是要守世间的道德、法律。守佛教的五戒或菩萨戒等。不要开始就要守‘心戒’。那有点危险。   修禅定的目的是要制心。使心念单纯化。可提升工作思考的效率。进一步深入可‘现性开悟’。提高心灵的层次。可了知世间诸现象的本源。可进一步了解佛教‘缘起性空’及‘诸法心造’的真理。但众生因长久以来有各种妄想执着。形成潜意识中有各种障碍(佛教称之为业障)。表现在禅定中会有各种忘想(包含各种气动、色相、感应相等等)。修行人若不知或有不良的心(如求神通等)。将会对身心造成痛苦或伤害(俗称着心魔)。因此。修习较深的禅定最好有人指导。智慧的获得要经过定中的观想。也就是由思想的源头或接近源头处下

如来法味佛学基础常识

手。使心由内到外皆有正念。如修习慈悲观、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观等。这些可助我们消除内心的障碍。使心地纯净。各种智慧自然出现。最重要当然是悟得‘空慧’。就不会执迷世间的各种现象。   (4)修四摄法:   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大乘菩萨道修行者为能接近众生。使众生易受其教化。就要有一些渡生的手段。这就是四摄法。即要修习布施、爱语、利行与同事四种方法。布施的范围很广泛。这里所说的布施是偏重于‘惠施’。也就是施给众生一些恩惠的布施。如给他们急需的财物;爱语是讲一些众生爱听的话。较顺众生的话;利行是做一些有利大家的事;而同事是与众生立于同一个立场讲话或做事。当然为方便引导众生。这些手段有时可能有违戒律(在表面上)。但只要是以慈悲心出发还是可以的。如有时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之

佛学基础佛教常识

类。   (5)学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是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大乘菩萨行者都应修习并效法去实行。这十大行愿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与普皆回向。这十件事之前三项都强调礼敬供养三世诸佛。菩萨道行者供养诸佛的重要性在禅宗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上有提及。意思是说菩萨在长时期的行道中若不得佛力加持。则会被外魔(指天魔)与内魔(指内心烦恼)所破坏而可能退转而坠于凡夫、外道或小乘之流。这一点对真有修行的人应该是可以认同的。供养礼敬诸佛要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由潜意识到意识皆起恭敬供养之心。这不是很容易之事。不是一句口号‘以心香供养’就可办到的。这是多生恭敬供养诸佛的结果。也是有大福报的修行者才可办到。得到诸佛加持的人在修行上会顺利很多。甚至可以‘快速’成就。尤其在‘相法’上的成就更快。这对只重‘修慧’而福报不足的修行者而言是不可思议也不会相信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37320.html

以上是关于「菩萨」菩萨道的内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菩萨」菩萨道的内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93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