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天界的痛苦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5: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天界的痛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天界的痛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天界的痛苦

六欲天的天人。

佛学常识豆瓣

无论生在哪里。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每个天人临死时会有五种死相:

第一、以前身体的光芒可照射一由旬或一闻距。而当临近死亡时。这些光芒全然消失。

第二、以前怎么坐在宝座上。也不会觉得不乐。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而且甚感不适。心里也是老大不高兴。(有些修行人总是坐不住。今天到这里吃饭、明天到那里吃饭。一直不愿意呆在家里。也许这是人间的一种死相吧。)

第三、以前天人的花鬘多久也会不枯萎。但接近死亡时。这些花鬘全部凋谢。

第四、以前天衣穿多久也不会沾上污垢(不像有些人。新衣服穿一两天就脏得要命)。但临死时。天衣陈旧、沾满垢秽。变得脏兮兮的。

第五、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也开始出现汗水。(这些天人五衰。不同经典也有不同说法。)

当这五种死相现前时。天人知道

太虚 佛学常识

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内心十分痛苦。其他天子、天女也得

心性至小无内 佛学常识

知他将要死亡。于是不愿在他身边陪伴。只是在远处散花。祝福道:“但愿你从此死后。转生在人间。行持善业。再生天界。”这样祝福之后就纷纷离开了。只留下他自己孤孤单单。凄凄惨惨。(这些天人也比较坏啊!就像现在有些不孝子。在父母临死时。连个电话都不打。也不去医院看一下。)

而且。大多数天人死时会产生邪见。或因一生放逸无度。后世会下堕三恶趣。这时天人通过天眼观察。了知自己将

反常识的佛学核心概念

转生何处。看到来世的痛苦之后。本来死亡的痛苦还没消除。现在又加上堕落的痛苦。实在是雪上加霜。无形中痛苦就增长了两三倍。他们禁不住放声哀嚎。这种悲惨的情形要延续七天。若是人间的七天倒不要紧。但天界时间非常漫长。仅是三十三天的七天。也相当于人间七百年。简直可谓度日如年。

《诸法集要经》亦云:“诸天耽欲乐。迅速如瀑流。寿命剎那间。愚痴而不悟。”意思是说。天人们始终耽著欲乐。这种快乐如瀑流般瞬间即过。但他们却执迷不悟。直到将要离开天界时。才幡然醒悟:“我太愚痴了!这么多年来只知行乐。不知行持善法。”

当然。天界很难行持善法。也是一种自然规律。除了菩萨化现的天子以外。对大多数天人而言。恐怕连一句观音心咒也不会念。所以《别解脱经》等中说。人身超胜于天身。原因即在于此。在我们人间。一个人再忙、再放逸。也可以作些布施、慈善或修行。为来世的安乐奠定基础。而天界则完全不同。天人们一直放逸度日。根本没有时间行善。最终只能被悔恨所摧毁。

因此。佛劝诫我们一定要感悟无常之理。如《诸法集要经》云:“一切诸有情。当悟无常法。生者死所吞。盛为衰所逼。”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众生不管在天界或人间。凡有生者最后定会被死亡吞没。富贵荣华、兴旺发达也定会沦为一败涂地。终究只是一场空而已。

就拿天人来说。临终时忆起往日的快乐幸福。如今无有自主继续住留。即将面临死亡的痛苦;又看到后世生处的悲惨。感受堕落之苦。同时遭受这两种痛苦的折磨。内心异常忧伤。这种苦已经超过了地狱的痛苦。在我们看来。天人毕竟住在天界。应该很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行将堕落时。就像有些贪污分子被发现后。即使还没入狱也格外悲伤。甚至会从二十几层的高楼上跳楼自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相较于以前的安逸生活。他们无法面对未来的痛苦。

不过。这些人之所以走上绝路。也是因为没有从佛法中找到出路。如果他们学过大乘佛法。即使下场是锒铛入狱。也会明白一切都是无常;就算昔日如众星捧月般被人尊敬。如今进了监狱又被人在背后撒灰。也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有了佛法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状况。自己都有面对的勇气。但遗憾的是。一般世间人在这方面。通常都很欠缺。

以上讲述了欲界天的痛苦。而欲界天之上的两天界——色界、无色界。虽然没有刚才所讲的现行的死亡痛苦。可是一旦引业穷尽。也会如梦初醒般堕入下趣。如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云:“梵天离贪获安乐。后成无间烧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梵天等色界天人尽管暂时离开了贪欲烦恼。享受禅定的安乐。但引业灭尽之后。还是要堕入无间地狱。成为狱火的薪柴。不断感受各种痛苦。《摩诃僧祇律》亦云:“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莫不为结缚。命终堕恶道。”因此。众生只要被烦恼所缚。命终一定会堕入恶道。

六欲天: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离诤天、兜率天、化乐天、

赵朴初佛学常识下载

他化自在天。

如《增壹阿含经》云:“当天子欲命终时。有五未曾有瑞应而现在前。云何为五?一者华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身体污臭;四者不乐本座;五者天女星散。”

色界:功德、住所皆胜欲界。虽离欲贪但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名为色界。包括四禅十七处天。

无色界:无单独住所。以无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后。立即形成四名蕴(受想行识四蕴)于该处转生。为无色界。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引业:引发总报。能令生于某处某趣之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6235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天界的痛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天界的痛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79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