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乐不思蜀的天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乐不思蜀的天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乐不思蜀的天道
简说六道--乐不思蜀的天道
虽然佛法常强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得生人间已是相当殊胜的因缘。有机会修学佛法。可是大多数的人。仍然企望过著「神仙」的生活。向往羡慕生在天界。即使在人间。也有人要去歌颂「天上人间」的生活型态。
人间
而佛经里也说道。所谓的「天人」。其实就有三种。一种叫做「假名天」。也就是过著人王等帝王之家的生活;一种是「清净天」。就是修行到阿罗汉果位的行者。可以过著像清净天人一样的生活;第三种就是真正天道的有情众生。也就是所谓的「天人」。
天道众生遍及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众生当中。欲界的六天还有男女之别。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他们满足欲望的方式而言。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则只要互相靠近。兜率天藉著互相牵手。化自在天彼此深深对看。而他化自在天只要短暂的对视即是。
而色界的众生则已经摆脱了对欲望的执著。只是尚未从形体的束缚中解脱。所以无论是居住的地方。或是本身的形体已经十分净妙。但是仍有形质。而他们与欲界众生最
至於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後所生的天界。在这个天界里。自然没有男女相之别。
天人们所过的生活。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有著迷人的形容。例如他们的身体极为清净。不受尘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著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时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清扬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
欢悦适意光明澄澈的仙境
尤其是欲界诸天所过的生活。更充满人间难以想像的丰美。如同《大毗婆沙论》所说。不但有美丽的天女四处游走。更有悦耳的天乐时时击奏。而曼妙的花叶茂盛、香气氤氲。果实繁多、光净甘美。
《长阿含经》里则以「天有十法」来描写天人的殊胜境地:1.飞去无限数。2.飞来无限数。3.去无碍。4.来无碍。5.没有皮肤骨体筋脉与血肉。6.身上没有大小便利以及所有不净的排泄物。7.身体不疲倦。8.天女不生产。9.天眼清明。10.身上的光色可随意变化显现。不像人间虽有种种不同有色人种。但这些色种又不是人可以自行决定。因此会产生诸多烦恼
就因为天界众生过著神仙般的生活。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投生天上。而投生天界的业因。据《辩意长者子经》的记载。行五事可以生天界。也就是1.慈心。不杀生而令众生心安;2.贤良。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济贫;3.贞节。不犯邪淫。而能护持戒律;4.诚信。不欺骗他人。而防护不犯口业中的四过;5.不饮酒。这五善其实也就是在消极的不犯五戒之外。更积极地行五善事。至於修习禅定。则是投生色界、无色界的基本条件。
无缘无心无形难修行
但是天道众生虽然可以过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也因为过於安逸。而失去修学佛法的因缘。《大智度论》里面提到。欲界天众因为耽著於净妙的五欲。所以心常狂惑;色界天众则耽溺在禅定的喜乐中。不想出离;无色界天众。却因无色身。而无法修行。
不过对於天道众生来说。最大的苦恼是在享受完天道的福报之後。就会经过所谓「天人五衰」的阶段。再度堕入六道轮回中。而且因为他们在天界只享福而未修学佛法。也没有机会培福、造福。所以命终之後往往命运乖舛。据《大智度论》的记载。无色界因著於乐境。命尽之後。堕入欲界。受禽兽形;色界诸天
所谓的天人五衰。意指天人寿命将尽时。所出现的种种异象。五衰又有大五衰、小五衰两种。大五衰之一是衣服垢秽。本来天人的衣服光洁曼
小五衰则包括曼妙的天乐不再扬起、身上自然散发的光芒逐渐褪散、洗浴的水居然会沾在天人滑腻的凝脂之上。同时对妙欲之境起了恋恋不舍的心。以及原本无碍的天眼也受了影响。无法像以前一样普照大千世界。
天人五衰是最终的悲哀
也因为天人平日过著极为享乐的生活。平均寿命又极长。以最短的四大王天为例。是以人间五十岁为其一昼夜。估计可享寿五百岁;而在这种寿命长、生活享乐的状况下。天界众生很容易产生「常、乐、我、净」的颠倒想。所以一旦临到天人五衰的境界。很少不起嗔心的。也就很难不堕入恶道了。
因此在六道当中。天道诚然只有乐没有苦。但是乐尽之後的苦。却也是没有修行的天人难以承受的。较诸人道的有苦有乐。也有修行助道的因缘。长远来看。天道众生反而有其不幸。
关於「天人五衰」。《法句譬喻经》里就有一则关於帝释天的故事。帝释在临命终时。知道自己即将堕入世间。受胎成为一个做陶人家里蓄养的驴子。就在他身体逐渐出现大五衰现象。忧心忡忡之时。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能济人苦厄的救主。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
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做陶人家的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因此逃过一劫。
感念佛陀的威德力。帝释不但得悟无常的意义。更加精进奉持解脱之道。成为喜闻佛法、护持佛法的护法神。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6331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乐不思蜀的天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乐不思蜀的天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