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4: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

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植物不是生命吗?你们佛教徒口口声声说不杀生。吃植物难道不是杀生吗?你们真虚伪!经常有人这样质疑。   

有类似疑惑的肯定大有人在。而且有这样的问题也并不奇怪。因为对于佛教的教育体系不了解的人。可以说对佛教充满了问题。又岂止吃素这么一个问题呢?   

现代科学把生命的形式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因此受现代科学教育和熏陶的人们自然而然就认为植物既然是生命。那么佛教徒的不杀生就是解释不通的。甚至还有人以“佛教徒不是没有区分心吗?为什么对动物一个

佛教佛学常识

态度。对植物是另外一个态度?”以此来说明佛教徒的虚伪。   

这真是大大冤枉了佛教徒。在佛教的教育体系里面。没有把生命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因为佛教认为。生命不仅仅是以这两种形态存在的。还存在其它生命形式。佛教对众生的划分是以有情和无情来区分的。我们所认知的植物在佛教里是被划分在无情众生中的。我们吃的五谷、蔬菜、瓜果都在无情众生行列。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会问了:如何区分或者定义“有情”和“无情”呢?在佛教中。“有情”是指有情识(也有一种近似的说法:心识)的众生。这类众生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乐等种种觉受。人类和动物都属于这类众生。因为都有这样的觉性。   

什么是八苦呢?八苦是悉达多太子总结的有情众生所能觉受的痛苦。它们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以人类来说。略述这八苦:   

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痛苦极了。此外。子宫里的种种不净。如羊水、血等。我们都得忍受。真是痛苦。胎儿出世时。要从小小的阴道中钻出来。有如两座山压顶。母亲受苦。婴儿也受苦。这是每个做母亲的人都晓得的。所以婴儿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婴儿的皮肤很细嫩。一出世接触到冷热空气。身体好像针扎那么痛苦。此外。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觉得比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无依无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种苦。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不中用;而我们的心逐渐没力。想东西也越来越迟钝。样样不如人。因而觉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皱纹满面。腰弯背娄。老态龙钟。做不了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又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难以挣脱。寻取温暖与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心病

佛学常识图标说明

。这儿讲的是身病。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坏就是病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临命终时。死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

佛学常识太虚word

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慌。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当死还没来临时。你嘴巴大。爱讲大话。当它来时。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着你。你会吓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还没动到你。就吓到如此这般。等死期到来时。更不用讲了。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常常以不情愿的心态见面;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跟你吵过一次架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要会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比如做父母亲的。女儿出嫁或是儿子出国留学。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常挂心头。有的伤心流泪。哭哭啼啼;有的睡不着。吃不下。这些还不太严重。严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相爱的人却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侣就因此跳楼殉情。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缠绵伟大的爱情故事。常使同情他们的人泪流满襟。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蕴炽盛苦:我们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身心产生执著。复被受、想、行、识种种妄念所困扰。这称为五蕴炽盛。五蕴炽盛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困扰心识。所以是苦。   

众生因为可以感受上面所说的八苦。因此悉达多太子把这类众生成为有情众生。所以我们常看到佛教里有“觉有情”、“有情众生”、“一切有情”等字词。指的都是这类能感受八苦的

佛学常识问答心得

众生。   

而植物则属于“无情”众生。植物虽然有生机。但无情识(没有心识的投入)。植物虽有生长的现象。有神经的反应。却无知觉的心性。不能感知八苦。没有快乐悲伤等感受。因此植物虽然是生命。但是它们不在六道轮回中感受生死。   

有情众生所造作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

佛学常识10000问

“觉知”。倘若像草木一般无知无觉。如何能分辨善、恶价值?又怎会受善、恶业的牵引而轮回呢?   

佛教所说的不杀生。是指不伤害有情众生。因为佛教认为: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杀害他们并且吃他们的肉如同吃自己父母的肉。是颠倒觉性的表现。也是起惑造业。在六道中流离生死轮回的主要原因。因此佛教戒杀。提倡素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7/6821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杀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75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