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放生功德」魔王的第一大怕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4:0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放生功德」魔王的第一大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放生功德」魔王的第一大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魔王的第一大怕

什么是魔?如何对治?

魔有四种。各有司主:一为阴魔。毒害众生佛性;二为烦恼魔。障碍众生证菩提圣果;三为死魔。断取众生法身慧命;四为天魔。不喜众生出离三界。故对佛及修道者作种种扰乱。

佛陀为我们指出了六种对治之法:

一、 观一切法如同幻相。则破阴魔;见一切法皆是空相。则破烦恼魔;见一切法不生不灭。则破死魔;根除骄慢。则破天魔。

二、用四谛法对治:知道“苦”。能破阴魔;远离“集”。能破烦恼魔;证悟“寂灭”。能破死魔;修“道”。能破天魔。

三、用苦、空、无常、无我对治:见到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皆是“苦”。则破阴魔;见到一切有为法“无常”。则破烦恼魔;见到一切法真实“无我”。则破死魔;见到一切法“寂静涅盘”。则破天魔。

四、用六度波罗蜜心法来对治。

1.布施:菩萨如果能对这个身没有贪执。舍去这个身而行布施。布施时回向菩提。能破阴魔;布施时远离悭贪的心。能破烦恼魔;观财物乃至一切皆无常。能破死魔;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

佛学知识礼佛常识之香赞篇

修慈悲布施。能破天魔。

2.持戒:菩萨不因为有“我见”而受持清净的戒律。能破阴魔;菩萨不因为有“贪”而受持清净的戒律。能破烦恼魔;为了远离生死的过失而受持清净的戒律。能破死魔;能发心令毁禁戒律的人都能受持清净的戒律而受持净戒。能破天魔。

3.忍辱:菩萨不见 “我”而修于忍辱。能破阴魔;不见 “众生相”而修忍辱。能破烦恼魔;不见“生死”。能破死魔;不见“菩提”。能破天魔。

4.精进:菩萨勤修精进。他的身寂静。能破阴魔;勤行精进。他的心寂静。能破烦恼魔;勤行精进。观一切法无生。能破死魔;勤行精进。为了调伏一切众生令他们出离生死。能破天魔。

5.禅定:菩萨不为这个五阴具足的身体而修集禅定。能破阴魔;不执着于三界十八界处而修集禅定。能破烦恼魔;不执着入处修集禅定。能破死魔;所有一切善回向于菩提。能破

最好的佛学常识书籍

天魔。

6.般若(智慧):菩萨知道五阴的智慧方便。能破阴魔;知道三界十八界的智慧方便。能破烦恼魔;知道入的智慧方便。能破

佛学基础佛教常识新浪博客

死魔;以如是等种种智慧方便回向菩提。能破天魔。

五、以空、无相、无愿法门对治:菩萨观一切法都是“空相”。则破阴魔;观一切法皆是“无相”。则破烦恼魔;观一切法皆是无愿。则破死魔;具足如是三法而回向菩提。则破天魔。

六、用正观四念处对治:菩萨观身以及身处不觉不着。能破阴魔;观感受和感受处不觉不着。能破烦恼魔;观心及心处不觉不着。能破死魔;观一切法及法处不觉不着。能破天魔。作如是的观法。终不退失菩提心。能破四魔;如果执着于“我相”。则会增长魔事。

魔以恼害众生修正法、求出离、证菩提为业。放生。为魔第一大怕。

一、放生是救众生的第一大法门。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效。

二、放生是度众生入佛法第一大快法。没有什么跟这个比得上。试想你所放的众生哪个不谢你、哪个对佛不感恩戴德、哪个将来不护持佛法呢?他们因佛得救。

三。放生是使自己、使所救众生快速入佛门。缩短成佛过程的第一大法。众生于极度恐惧中得救。对其宣讲佛法。相信它们必是终生难忘。日日思维。将来来人间修行。信心坚固。无可摧也。裨使佛法兴旺。

四。放生是众生循环相救第一大法。众生因放生得救。将来必欢喜放生救众生。

放生之人上合天道。下度众生。魔亦不能为害。

一、杀一放生人。等于杀无量众生。这个罪谁都承担不起。

二、害一放生人。等于断了无量众生的佛种。魔王神通智慧知道祂们会因此永处恶道、不得解脱。这个因果他们也是不敢承担的。

最后注意:放生可令你人丁兴旺、家庭和睦、事运发达……有说不尽的利益。但所有这些都是副产品。放生直指心性。放生就是慈悲、救急、救命!放生就是发最大的菩提心!

放生是如此的重要和不可思议。为魔王第一大怕。魔王只能通过一些法子来打击报复使你自己退心。到时你不想放生就不是祂的过失了。各位同修。切记呀。

肉身不坏的清严法师在世时。有次感染重病。沉病缠绵。起居不便。虽服药石。诵经礼忏。试种种法。效果不彰。乃发愿放生。不久重病即得痊愈。是故放生者。乃消灾解厄之最后法宝也。

十方诸佛神圣的保佑加持力。运心平等。犹如大风无所不吹。而众生犹如大船。上载业障大石。业障石重。虽蒙大风所吹。其船仍走欲进乏力。若走业障石轻。则一路顺风。故最根本消业之道。乃在清心寡欲。自净其意。犹如把业障石去入烦恼大海。船身自可渐轻。然众生业重。丢石入海。费时犹多。欲取捷径。莫如发大心、立大愿、行大功。发心积德。好像把船上小帆。换成大帆。除非业重船沉大海。不然只要经大风一吹。一定一帆风顺。速达解脱彼岸。积德中以放生功德令人觉得难以思议。

宋时。张奎。钱塘人。小时候到溪边捕鱼剖之。不小

佛学常识高清

心误伤指头。心中乃悟我伤一指如此痛楚。鱼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将一篮鱼尽放之。常戒杀放生。后梦一人赠以大鱼。乃生一子。登进士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孙贤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某富翁生一个痴呆儿子。富翁亦是深感烦恼。一天有道士来化缘。手摩其儿子头顶言:「官官好一生相。惜杀业太重。灵窍不开耳。」富翁心有所悟。从此活物不送入厨房。后有一日。路见乞丐提花蛇一条。身又未带钱。乃劝一个开市店的友人买蛇放生。夜梦花衣人来谢。欲助公子读书成名。后来其子。忽吐黑水数斗。颖悟异常。登甲榜。是故放生可消杀业。得智慧与功名。

佛学 常识 图

明朝吴文英平生好劝人放生为善。日久每令人厌烦。朋友讥之曰;「你劝人为善;究竟善在於别人。又不在於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厌」。后来听雪禅师告之曰:「我闻经中说一人劝一人。作福两平分」。於是吴文英劝人更加卖力。终其一生。没有灾厄坎坷之忧。

戒杀吃斋之最高表现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积功补过。

举凡求寿、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灾解厄。想行事顺利。试种种法。效果不显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应迅速。圆满所求。何以故?人生最重自由。众生界亦复如是;给众生解脱自由。即是给自己如意自在。

宽宏大量。处处给人方便者。这亦是一种放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7/70494.html

以上是关于「放生功德」魔王的第一大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放生功德」魔王的第一大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73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