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佛家礼仪]借花献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3:5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佛家礼仪]借花献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佛家礼仪]借花献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家礼仪]借花献佛

佛家的供养。除了香之外。其次就属花了。两者全称“香花供养”。现代汉语中。“香花”成为一个名词。有人误以为“香花供养”就是拿“香的花”来供养佛菩萨。其实。在佛经中。“香”是“香”。“花”是“花”。“香花供养”是指两种供养形式。

曼陀罗与莲花

佛家认为。花是各种善行积累而形成的庄严佛果的象征。花即“精华”之意。佛典《大日经疏》有一段相当美妙的叙述:“花是从慈悲中生出来的。是净

一分钟看懂佛学常识

心的种子在大悲的胎藏中。经过万种善行开敷出庄严的佛菩提树。因此叫做花。”还有佛典说。在佛家六波罗蜜中。花对应于忍辱波罗蜜。因为花有柔软的品德。可以使人心缓和平静。《华严经探玄记》一书更详细阐明了花有十种意义:

1.微妙义。代表佛陀行德离于粗恶之相。

2.开敷义。表德行开敷荣茂。

佛教常识学拜佛学烧香

自性开觉之故。

3.端正义。表行持圆满。德相具足之故。

4.芬馥义。表妙德之香普熏。利益自他之故。

5.适悦义。表殊胜妙德。喜乐欢喜无厌足故。

6.巧成义。表所修众德之相善巧成就之故。

7.光净义。表断除诸障极清净之故。

8.庄饰义。表了悟因地庄严本性之故。

9.引果义。表出生之因。生起佛果之故。

10.不染义。表处世随顺众生。而不染如莲华故。

花所具有的这些美好品德。使其在佛教修持中有了重要地位。需要指出的是。在佛家典籍中。“花”字常常写做“华”。二字通假。

佛家经典中。常常描写到佛国世界散花如雨的祥瑞景象。比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到处充满五

佛学常识十二因缘

颜六色的莲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从这些莲花中生出来的。而且是“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美妙的曼陀罗花昼夜不停地从天而降。正因为如此。极乐世界才成为信众衷心向往的地方。愿意来世生到那里。佛说法时。也常常有“天雨宝华”的祥瑞。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大众各持无数香华、宝幢、幡盖供养”。

曼陀罗花和莲花被佛家视为最珍贵的两种花。曼陀罗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上。高四五尺。花叶为卵形。夏天开花。紫白相间。有漏斗形的合瓣花冠。边缘四裂。《本草》记载:曼陀罗花。一名风茄儿。一名山茄子。曼陀罗花有微毒。医学上可用来止咳。按世俗眼光看。这种花并不名贵。但佛家却格外重视它。称此花为“适意”。曼陀罗花在印度被当做天界的花。所谓“天华名也。中国亦有之。其色似赤而黄。如青而紫。如绿而红”。“天华中妙者。名曼陀罗”。

比较起来。莲花更为人们所熟悉。人们都知道它出污泥而不染。在一种高洁的品格。同时。美丽却不娇艳。或许正是这种品性。与佛家的宗旨相合。因而受到信众的格外青睐。宋代周敦颐作的《爱莲说》是人们熟悉的。其中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表明莲花在宋代以后成为中华民族喜爱的一种花。这与佛教影响很有关系。

据《陀罗尼集经》载。所供养之花木有柳枝、柏叶、竹枝、杂花、果枝等。另于《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供养花品举出“榓”与“常盘木”两种供养物。其中。榓因极似青莲花。而常盘木常年青绿。故两者常被当

佛学常识100首

做供花使用。但是。臭花、刺树所生之花。苦辛味花、木槿花或无名之花等。则不得做花供。佛家还有“散花”的礼仪。指法会仪式中在佛前散花。置榓花与纸制的莲瓣于花笼中。一边咏诵经咒。一边行走(或绕佛)。一边散花。如唐代高僧善导的《法事赞》及法照的《五会法事赞》等皆载有此礼仪。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7/7143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佛家礼仪]借花献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佛家礼仪]借花献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72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