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四法修学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学佛的因缘虽然不一样。但是学佛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学。称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行事。人不足以为依。因为人的思想、见解互异。人有生老病死、去来迁流。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学法求学。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
(二)依智不依识:智指无漏的般若智慧。识是指有漏的分别意识。因为世相虚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认识的现象。时刻都随着虚幻的世相而变化。所以以识来分别、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千差万别。毕竟不够彻底。在人的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
(三)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帮助我们获证真理的方便。是一种假名。是用来诠释道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樑。但也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或因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造成误解。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甚至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微妙的法门和真理。无法只靠文字来表现传达。所以学佛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执着、否则造成文字障。只会与道相去日远。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佛法有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义谛是究竟绝对的真理。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根机而施设。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不依
“四依止”是学佛应知的道理。并且要确实实行。《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佛陀说种种法。是为了帮助众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譬如以指头指我们见到月亮。所以修学佛法要能“因指见月”。千万不能执着指头。反遮蔽双目而见不到月亮。徒然空费宝贵光阴。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7/7466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