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这样忏悔更有效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1: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这样忏悔更有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这样忏悔更有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这样忏悔更有效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 明信因果;二者 生重怖畏;三者 深起惭愧;四者 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

佛学基础 佛教常识

修行;五者 发露先罪;六

佛学常识与知识

者 断相续心;七者

佛学常识和灌顶

起护法心;八者 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 常念十方诸佛;十者 观罪性无生。

  夫者。发端之辞。倘欲忏悔所作诸恶。必须具足十法。帮助成就其忏悔之功。

  一者。首先明其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佛学常识法界

恶因感恶果。善因招善果。所谓“种瓜得瓜

每天读佛学常识

。种豆得豆。”

  二者。生重怖畏。自知有恶因必感恶果。堕狱受剧苦。即生大怖畏。毛骨悚然。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恶因可畏。至为悚惧。

  三者。深起惭愧。惭者惭已。愧者愧他。惭自己毁戒下劣。愧诸贤之超脱明净。释迦因何成佛?吾何久为众生?有见贤思齐之心。生大惭愧。痛改前非。   四者。灭罪方法。须常求灭除自己罪业之方法。何法能除灭罪障。常寻求之。

  五者。发露先罪。倘若已作之恶。或自知、或不知、或有心、或无心等所造之罪。对三宝前。或对善知识前。克诚披露。求哀忏悔。若能忏悔。罪即消灭。若不肯发露。覆藏于心。则日久月深。则罪根深结。忏悔不易矣。   六者。断相续心。若虽自知有罪。对三宝前忏悔已竟。但相续心不断。仍继续造恶。则前之忏悔。虽忏无益。非将起恶之相续心截断不可。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故须怕相续心。

  七者。起所法心。发起卫护佛法之心。若自己奉持佛法。即自能保护佛法。若他人敬奉佛法。他人即是保护佛法。若已若他。皆当维护。可获福灭罪。故须起护法心。

  八者。发大誓愿。即发四弘誓愿之心。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即是发自利利他、上求下化之心。度脱一切众生。不分人我彼此。彼苦即我苦。故急而拔之;彼乐即我乐。故急与之乐。拔彼之苦。即是拔已之苦;与彼之乐。即我之乐。苦乐亦如是。所言誓愿者。发誓以要其心。起愿以策其身。不可改变。能发广大愿。亦可灭罪。

  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念佛即能成佛。若念众生。则做众生。吾人既为佛子。必学佛行。故须念佛。但十方诸佛无量。名号亦无量。取其简略而易得益者。莫如弥陀名号。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能持念此佛名号。即持念十方诸佛圣号。念弥陀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亦即忏悔一切罪障。

  十者。观罪性无生。观者。观察所造之罪皆由心起。既众罪从心所起。自当将心忏。试观此罪相从何而起?觅罪了不可得。以其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而生。四性推究。当体无生。所谓罪性本空。如四祖至三祖处。求哀忏悔已之罪障。师曰:“将罪来与汝忏。”四祖返观自心。了不可得。答曰:“觅罪了不可得。”三祖云:“我与汝忏悔竟。”此一种乃理忏。前来九种都是事忏。故知此理忏功能最大。观一切罪恶之性当体无生。心灭罪空。是名真忏悔。然又须知事忏必须具理忏。理忏复须藉事忏。理事圆融。故名真忏。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823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这样忏悔更有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这样忏悔更有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9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上一篇:四大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