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我们常说的“罗汉”有哪些含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罗汉」我们常说的“罗汉”有哪些含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我们常说的“罗汉”有哪些含义
阿罗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
据成唯识论卷三载。阿罗汉通摄三乘之无学果位。故为佛之异名。亦即如来十号之一。另据俱舍论卷二十四举出。阿罗汉乃声闻四果(四沙门果)之一。为小乘之极果。可分为二种。即:
(一)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
(二)阿罗汉果。指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而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证入此果位者。四智圆融无碍而无法可学。故称无学、无学果、无学位;若再完成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之八圣道。以及无学解脱、无学正智等十种无漏法。则称为十无学支。
关于阿罗汉之语义。据大智度论卷三、大乘义章卷十七本、翻译名义集卷一、卷二等举出杀贼、不生、应供三义。称为阿罗汉三义。为自古以来最常见之说。即:
(一)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二)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三)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梵语 arhan。为梵语 arhat(阿罗汉)之单数主格。意译受供养、受尊敬。故上述三义中。以应供一义较为适切。此外。慧远于大乘义章卷二十末亦以应化一切众生、断尽诸惑等四义解释阿罗汉。又善见律毗婆沙卷四则举出打坏三界车辐、远离一切恶业、无覆藏等五种阿
另就阿罗汉之种类而论。声闻四果中之阿罗汉。依其根性利钝之差别。可分为六种。据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二十五等所举。即:
(一)退法阿罗汉。又作退相阿罗汉。指遭遇小恶缘即容易退失所得之果位者。
(二)思法阿罗汉。又作死相阿罗汉。指由于忧惧退失果位而思自害者。
(三)护法阿罗汉。又作守相阿罗汉。指能守护而不致退失果位者。
(四)安住法阿罗汉。又作住相阿罗汉。指不退亦不进。而安住
(五)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六)不动法阿罗汉。又作不坏相阿罗汉。指永不退失所得之法者。
上述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为钝根者。故得时解脱或时爱心解脱。而后者系属利根者。故得不时解脱或不动心解脱。详言之。倘若能遇善因缘而得入定之解脱。称为时解脱;随时可入定。而无须等待某种特定因缘之解脱。称为不时解脱。又善护自己所得之阿罗汉果。并解脱烦恼者。称为时爱心解脱;不再由于烦恼而退失果位之解脱者。称为不动心解脱。此外。不动法阿罗汉以其利根之形成。又分为两种。即:
(一)本来生就不动种性者。称为不退法阿罗汉、不退相阿罗汉。
(二)由精进修行而达不动法者。称为不动法阿罗汉。此二者合上述之五者共为七种阿罗汉。若再加缘觉、佛。则总称九种阿罗汉。又称为九无学。
另据中阿含经卷三十、成实论卷一等所举。以慧解脱、俱解脱取代缘觉、佛。而形成另一种九无学。其中。藉智慧力以解脱烦恼之阿罗汉。称为慧解脱阿罗汉。若得灭尽定。而于心、智慧两方面悉皆解脱之阿罗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8320.html
以上是关于「罗汉」我们常说的“罗汉”有哪些含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罗汉」我们常说的“罗汉”有哪些含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