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佛家的语言和礼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见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头。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进而用来指住持的居室。后来又转为对住持的尊称。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则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
有一些称谓。往往是对某一僧人或居土的道德、学问表示尊敬。也是出于礼节性的自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摩禅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护士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家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腊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护法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者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家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除了这些称呼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说法也应该注意。比如“灵魂”一词。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称做“神识”。而不使用“灵魂”这个概念。
作为时间概念的“礼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的教堂祈祷。对佛家要称
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讲“爱”。因为在佛家看来。有“爱”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我执。“爱”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讲的慈悲。悲能拔苦。慈可与乐。由此可见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怀。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837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佛家的语言和礼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佛家的语言和礼仪;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