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典籍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00: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典籍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典籍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典籍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八十华严》、《新华严》、《唐经》、《杂华经》。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师于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当时则天武后有感于《旧华严》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梵本。于是遣使迎师至洛阳。证圣元年(695)。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本经。武后亲临译场。挥毫首题品名。至圣历二年(699)十月完成八十卷《华严》的翻译工作。  本经是大乘佛法要典之一。我国华严宗即是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就本经经题而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一经要旨。皆在其中。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轨范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也就是总说一心法界的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是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是成就万德圆备果体的因行譬喻;因此开演因位的万行。以严饰佛果的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是所诠的义理。而“经”则为能诠的言教。

  本经是如来成道后的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的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教是教法中的根本*轮。所以称为“称性本教”。又因本教法属顿教法门。因此也称“初顿华严”。内容记述佛陀的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妙旨。

  本经共分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兹略述各会大意如下:

  初会菩提场:普贤菩萨说毘卢遮那如来依正因果法门。计有《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毘卢遮那品》等六品。这六品是宣扬如来难思之果。劝励发大菩提心的众生。令生乐欲。以起净信。前五品是彰显卢舍那佛依正果德。后一品则是明佛本因。

  二会普光明殿:文殊师利菩萨说十信等法门。计有《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等六品。前三品是所信之果。后三品是能信之因。

  三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等法门。计有《升须弥山顶品》、《须弥顶上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等六品。

  四会夜摩天宫:功德林菩萨说十行等法门。计有《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等四品。

  五会兜率天宫: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等法门。计有《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回向品》等三品。

  六会他化自在天宫: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法门。即《十地品》。

  七重会普光明殿:毘卢遮那如来说阿僧只数量法门及如来随好光明功德;普贤等诸菩萨说十大三昧等等觉法门。计有《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只品》、《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以上明差别因;《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以上明差别果;《说普贤行品》。是明平等因;《如来出现品》。是明平等果。

  八三会普光明殿:普贤菩萨说离世间法。即《离世间品》。普慧菩萨云兴二百问。普贤菩萨瓶泻二千酬。初明住、行、向、地、等觉五位之因。后明八相之果。

  九会逝多林:有本末二会。初毘卢遮那如来放光现相。答诸菩萨念请

佛学常识 怎样拜佛

。是为本会;其次文殊师利菩萨从善住楼阁出往人间。开悟六千比丘。指引善财童子遍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末会。即《入法界品》。

  上述九会三十九品中的《净行品》是佛教徒实践清净生活的指南。是人间佛教的经

佛学常识答问电子版

证。据《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载。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向西域僧请受菩萨戒时。众人告诉西域僧说:“此童子能读诵华严大经。且能理解其经义。”西域僧惊叹道:“华严一乘是诸佛的秘藏。此经甚难值遇。何况能理解经中要义!若有人能读诵《净行》一品。其人已具足菩萨净戒。不须再求受菩萨戒。”诚如西域僧所说。若能实践《净行品》。则犹如已实践菩萨戒。因为《净行品》实即为大乘的菩萨戒。在本品中。智首菩萨请问净化身口意三业的方法。文殊菩萨为说“一百四十愿行”。这就是说明如何由日常生活净化已受染污行为的方法。又佛教

佛学知识常识

徒日日礼诵的三归依文。亦出自本品。由是可见本品与佛教徒修行关系的密切。

  《十地品》在《华严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佛陀于他化自在天宫说法时。金刚藏菩萨承佛威神。述说菩萨修行的十地。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一切佛法的根本。菩萨若能奉行此十地。必能获得一切智慧。

  《入法界品》记述善财童子受文殊师利菩萨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值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其求法过程。表示华严入法界的各阶段。善财初参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而展转参访语言学家弥伽、聚沙为戏的数学家自在主童子、严刑酷罚的无厌足王、修大慈幢行的大光王、鬻香长者、航海家婆施罗、法官无上胜、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及诸比丘尼、优婆夷、仙人、婆罗门、外道、王女、佛母、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绘极多。如宋忠师的《五相智识颂》、佛国惟白的《文殊指南图赞》等皆是。又禅宗寺院常于观世音菩萨左侧设置善财童子像。即取材自善财参谒观音。受其教化一事。

  本经的异译本有《六十华严》及《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又称旧译。东晋佛驮跋陀罗翻译。共六十卷七处八会。三十四品。

  《四十华严》。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唐朝般若译。为新旧二译《华严经.入法界品》的别译。《四十华严》虽与新旧二译的《入法界品》大同小异。然其文较广。并于卷四十中新添入普贤十大

佛学生活常识

愿。此十大愿是:

  □礼敬诸佛──是人格的尊重。

  □称赞如来──是语言的布施。

  □广修供养──是结缘

佛学常识莲接

的实践。

  □忏悔业障──是生活的反省。

  □随喜功德──是心意的净化。

  □请转*轮──是真理的传播。

  □请佛住世──是圣贤的礼遇。

  □常随佛学──是智者的追随。

  □恒顺众生──是民意的重视。

  □普皆回向──是法界的平和。

  本经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八册、《碛砂藏》第七、八册、《龙藏》第二十五、二十六册、《卍正藏》第十二册、《大正藏》第十册。其注疏有:

  □华严经略策      一卷    唐.澄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六十卷   唐.澄观撰

  □新华严经论      四十卷   唐.李通玄撰

  □华严经纲要      八十卷   唐.澄观疏义、明.德清提挈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一卷    清.永光敬录

  □华严经讲话            日本.鎌田茂雄着、民国.慈怡译

□试仿《净行品》发十愿行。

□试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对吾人的启发。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9294.html

以上是关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典籍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典籍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6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