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文」回向有有毒和无毒两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回向文」回向有有毒和无毒两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回向有有毒和无毒两种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什么情
第一、发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第二、自诩功德。例如。某人在
第三、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第四、颠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
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在此。还有一些需要强调、值得注意的事项:
第一、作为一位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发愿或回向时。首先应当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的性命。即使众生的一根毫毛也决不损坏。”当然。因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这种发誓暂时无法完全做到的话。做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这样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决不故意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学大乘佛法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让自己尽早发起并实现前一种无上、伟大的誓愿。并将其作为目前的修行目标与奋斗方向。
第二、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决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为众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众生的人)。成为度化众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9314.html
以上是关于「回向文」回向有有毒和无毒两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回向文」回向有有毒和无毒两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