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四十二章经」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一卷。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译。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佛教经典。
据《高僧传》卷一载。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解大小乘经。竺法兰。中天竺人。讽诵经典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蔡愔等人到西域求法。于是迎请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到中国。二人居于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同译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经典──《四十二章经》。
全经共计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对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只作简要说明。而重点在阐述沙门之证果、善恶诸业、心证、远离诸欲、人命无常等教义。并明示出家学道之要。其说理方式。平易简明。是佛教的入门书。
关于本经译出之缘由。有数种异说。不过历代经录都认为是迦叶摩腾及竺法兰于我国译出。
本经序分记载世尊成道说法的前后事迹。正宗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十一章。前三章是三乘共教行果。以了脱生死为本。第四章至第八章是五乘善恶通义。说明世间、出世间善恶因果。第九章至第三十八章是大乘不共法。说明大乘不共行。并包括六度万行。如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为布施度。第十三、十四章为持戒度。第十五章为忍辱度。第十六章为禅定度。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六章为般若度。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六章为精进度。第三十九章至第四十一章总明教、理、行。说明是教当信。是理当解。是行当修。
各章大意如下:
第一章:出家证果。出家有三:
一、辞亲。出世俗家。
二、悟道。出五蕴家。
三、证果。出三界家。
第二章:修出家行。沙门以断欲去爱。悟无为法为最。
第三章:割爱去贪。说明沙门行是去财(去世间资财)、色(出家)、名(乞求取足)、食(日中一食)、睡(树下一宿)五欲。
第四章:善恶并明。说明十善十恶的内容。
第五章:转重令轻。教人忏悔改过。罪自消灭。
第六章:
第七章:恶还本身。佛以“不受礼”譬喻为恶者终当自受。诫人勿为恶。
第八章:尘唾自污。害贤招报。如唾天颺尘。反自污坌。
第九章:返本会道。世智辩聪。徒增我慢。道必难会;必须以坚定的信心体道。才能成就一切智。
第十章:喜施获福。以“一炬之火分千炬”。譬喻见人行施随喜的功德。
第十一章:施饭转胜。开示行施时。“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第十二章:举难劝修。列举人有二十难。说明修道的障碍。
第十三章:问道宿命。心净无欲。真智显露。旷劫之事。一念皆知。
第十四章:请问善大。行道守真为善。志与道合为大。
第十五章:请问力明。忍辱多力。必为人尊。忍辱心垢灭尽。是为最明。
第十六章:舍爱得道。以“水”譬喻人心的澄浊及见道的方法。
第十七章:明来暗谢。以“持炬入暗室”譬喻行者见道。
第十八章:念等本空。阐述第一义谛是言语道断。不为物拘。
第十九章:假真并观。觉悟天地、世界一切无常。明识灵觉之性。速能得道。
第二十章:推我本空。说明无我如幻。
第二十一章:名声丧本。以“烧香”譬喻有情迷真逐妄。终至丧身。
第二十二章:财色招苦。以“刀上舐蜜”譬喻不舍财色的祸害。
第二十三章:妻子甚狱。说明妻子的祸患远超于牢狱。
第二十四章:色欲障道。色欲于诸欲中为害最烈。所以说其大无外。
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以“执炬逆风而行”说明爱欲的祸患。
第二十六章:天魔娆佛。叙述佛退魔娆。
第二十七章:无着得道。以“木头寻流而行”譬喻行者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必定得道。
第二十八章:意马莫纵。告诫弟子。莫与色会。
第二十九章:正观敌色。正念观察众生: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
第三十章:欲火远离。以“披干草遇火”譬喻修道者须远离欲火。
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举“迦叶佛偈”说明修行人断心的重要。
第三十二章:我空怖灭。谓人若能离爱。则忧怖自除。
第三十三章:智明破魔。学道如同一人与万人作战。必须精进勇猛。才能得道。
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比喻学道如弹琴。必须缓急适中。才能得道。
第三十五章:垢净明存。以“锻铁去滓”譬喻修道人必须去除心垢。道行才能清净。
第三十六章:展转获胜。明示证得佛果。圆满菩提是十分难行。
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阐明持戒近佛。违戒远佛。
第三十八章:生即有灭。以问答阐明人命在呼吸之间。
第三十九章:教海无差。以“食蜜”譬喻信受佛陀的教法。
第四十章:行道在心。说明修行以心道为主。
第四十一章:直心出欲。以“牛负重行淤泥”比喻行道的人要直心念道。才能出离苦海。
第四十二章:达世知行。本章总结全经。说明佛陀以智慧观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本经的特点有四:
一、辞最简妙。本经只有二千余字。译者以简洁的文字含摄多量的义蕴。因此。每章字句力求精简。文气雅驯。异于后世直译诸经。
二、义最精富。
三、译最古真。本经在中国为最早之译经。后世经论译名多由此出。如四谛*轮、无为法等。佛教入于中国。以帝王躬亲倡率。则自此经开始。其渊源甚明。
四、传最平易。依前三胜。传诵自易。本经开端即出经义。最为直接了当。异于其他诸经。流传之广。中、日、英、法皆传。
本经之异译本甚多。有华文、日文、英法等异译本。分述如下:
一、华文异译:
所传版本主要有三种:
□宋藏、元藏、高丽藏所收本。最能保持本经的古型。
□宋朝真宗注本。收于明朝之南藏。
□宋朝守遂注本。是禅宗佛祖三经之一。流传较广。明朝智旭之解、了童之补注、及清朝道霈之指南、续法之疏抄等。都采用此本。
二、日文异译:
□国译《佛说四十二章经》 山上曹源译
□现代意
□意译《四十二章经》 高□宽我译
三、英法异译:
□比儿译 英文版 西元一八七一年
□铃木大拙译 英文版 西元一九0六年
□费儿译 法文版 西元一八七八年
本经收录于《高丽藏》第二十册、《碛砂藏》第十九册、《龙藏》第五十二册、《卍正藏》第二十五册、《大正藏》第十七册。主要注疏有:
□《四十二章经御注》 一卷 宋.真宗注
□《四十二章经注》 一卷 宋.守遂注、明.了童补注
□《四十二章经解》 一卷 明.智旭撰
□《四十二章经指南》 一卷 清.道霈撰
□《四十二章经疏钞》 一卷 清.续
□《四十二章经讲录》 一卷 太虚讲
□其他日文尚有多种讲话。
□本经的特点为何?
□布施的果报有何不同?为什么?
□试列举人生二十难。
□试述十恶、十善的内容。
□试述灭罪的方法。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93005.html
以上是关于「四十二章经」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四十二章经」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