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典籍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12: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典籍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典籍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典籍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本书又称《六祖法宝坛经》、《六祖坛经》、《法宝坛经》、《坛经》。为禅宗六祖惠能应韶州刺史韦璩之请。于城内大梵寺讲堂演法的内容。由弟子法海等记录而成。共分十门:□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宣诏;□付嘱。  本书全一卷。初由法海因韶州刺史韦璩之请集录而成。惟后人多所节录。而未能见祖意之大全。元代德异乃探求诸方。得校雠三种异本。正其讹误。详其节略。并新增入弟子请益机缘。而予印行。卷首附有德异之序、宋代契嵩之赞。卷尾附法海等所集之六祖缘起外纪、历朝崇奉事迹、柳完元书赐諡禅师碑、刘禹锡书大鉴禅师碑、佛衣铭并引及编者后跋。

  本书说者为唐代禅宗六祖惠能(638-713)。其行迹、得法因缘、悟道后之生活、于法性寺为印宗说法要等。均记载于《行由品》。从本品中。我们可以了解悟道以后之六祖。仍在磨坊中舂米、猎人群中生活十五年。可以说是在人群中过着酸甜苦辣的日子。但是六祖的内心世界却与我们截然不同。今略举六点以兹说明:

  □侮辱不以为耻:六祖到黄梅道场。五祖说他獦獠。甚至沙弥童子也喊他獦獠。不管人家怎样说他、侮辱他、伤害他。他都不以为可耻。这不是不知惭愧。而是他不在许多假名假相上去计较。没有分别得失。

  □卑屈不以为贱:六祖磨石舂米。随众作务。卑屈不以为贱。悟道的生活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悟道的生活是在卑贱委屈之中仍然能自尊自重。

  □艰难不以为苦:六祖在猎人群中十五年的辛苦岁月不以为苦。这是因为他已悟道。而有力量。能耐烦。虽受种种艰辛。却都能甘之如饴。

  □恩宠不以为荣:唐则天太后与中宗皇帝诏请师入宫供养。六祖以疾辞。皇帝更加崇敬。有诏奖谕。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且赐六祖旧居为国恩寺。敕修饰诏州寺宇。虽然如此。但是六祖却不以此为光荣。而我们人生最感遗憾的。就是自己不能作主。快乐、烦恼都是被别人操纵掌握。而六祖悟道后。真是得失荣辱无动于心。这就是解脱的生活。

  □迫害不以为意:六祖具大无畏精神。因此虽受人一次又一次的行刺。却无畏。全不以为意。

  □度众不以为烦:六祖到处说法度众不倦怠。不厌烦。

  《般若品》说。若识得自性般若。即是见性成佛。这是《六祖坛经》最重要的一品。本品将禅的价值、禅的意义发挥得非常透彻。般若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有般若。才能出生佛。所以说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我们自己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个无价之宝的般若。如同《法华经》中的“怀珠作丐。藏宝还苦”。我们长久以

佛学基础常识问答72

来在生死海中流浪。而忘失了与生俱来的财宝──自性般若。因为自己的愚痴。不知受用。以致穷苦一生。

  古德说:“平等自性中。绝生佛之假名;般若法身内。无自他之形相。”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般若。是没有对待的法。是没有生佛、你我的差别。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一切般若智。都是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因此般若自性不在他处。就在自己方寸间。只要反观自性。般若自然可得。正如古德所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决疑品》因韦刺史之疑。而阐明菩提达磨说梁武帝造寺度僧了无功德之义;及明念佛往生。唯心净土的意旨;并以《无相颂》揭示在家修行法。

佛教常识佛学院

  《定慧品》陈说曹溪之修行法门是以定慧为本。而定慧是一体的。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又此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禅是不能从坐卧的相状去计较。“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一举一动。都可以悟道。都可以见性。《坐禅品》述说坐禅的意义。即: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禅定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因此。我人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

佛学常识和灌顶

成佛道。

  《忏悔品》为广韶及四方士庶说示自性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并授无相忏悔。说明忏悔、四弘誓愿、无相三归戒等意旨。

  《机缘品》记叙六祖为无尽藏比丘尼、法海、法达、智通、智常、志道、行思、怀让、玄觉、智隍等举示禅要。

  《顿渐品》叙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为神秀门人志诚说示南能北秀二人所教示戒定慧之差异。并记叙接化志彻、神会之因缘。

  《宣诏品》记载六祖坚辞神龙元年武则天及中宗迎请入宫的宣诏。并为敕使薛简指示禅法。

  《付嘱品》教示弟子说法应学三科三十六对法。并为说真假动静偈。终述过去七佛、三十二祖及惠能的传承次第。

  本书以径山方册本为主。于明北藏本、清藏本均有增减。又本书在《坛经》各种不同版本中。由于文字经过润色。较为流畅。同时内容上亦含有部分后期禅宗的思想。因而本书成为常见的流行本。今收录于《嘉兴藏》第一册、《卍正藏》第五十九册、《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至于其他版本有:□敦煌写本。全名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

佛学常识 太虚 电子版

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全一卷。凡五十七节。不分品目。为现存众多异本中之最古本。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惠昕本。又称兴圣寺本。题为《六祖坛经》。系晚唐宋初惠昕改编。成书于宋干德五年(967)。据《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所载。惠昕所编共有三卷十六门。然现存者仅有二卷十一门。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晁子健翻刻于蕲州。后传入日本。由兴圣寺再行刻印。此外。真福寺本、金山天宁寺本、大乘寺本皆属此一版本。□曹溪原本。全称《六祖大

佛学基础 佛教常识6

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一卷。十品。二万余字。比敦煌写本字数多一倍。未署编者姓名(亦有版本署门人法海录)。有人据宋吏部侍郎郎简所撰之《六祖坛经序》而谓此版本为契嵩所改编。亦有认为此即元代僧德异于至元二十七年之刊印本。

  禅宗的典籍中。《六祖坛经》被视为一部无上的宝典。六祖惠能没有受过教育。而能说出自性上的大道理来。非证悟而来?因为六祖是把佛法消化后从自性上表露出来。他要人放下经书。他倡导见性成佛。佛陀在灵山会上所谓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正法眼藏。惠能毫不犹豫的把这付担子承挑起来。

  因有惠能大师的化世。继着一花五叶。佛法多采多姿的就在中国社会普遍流传而发扬光大起来。

  六祖不识字。门人法海把他讲的话记载下来。成为《六祖坛经》。古代的学者柳宗元、王维、刘禹锡等都推崇六祖。为撰碑记;近代的钱穆博士认为《坛经》是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典籍之一。说《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自唐以来。《六祖坛经》受人重视、受人推崇。可以说在中国思想上确有承先启后的力量。

  《坛经》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容有不一。文字和段落上或有出入。但这并不能否定《坛经》的价宜。德异说:“夫《坛经》者。言简意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菩萨法门。”明教契嵩说:“《坛经》乃定慧为本。趣道之始。”

  □试述六祖大师悟道以后的生活。

  □何谓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怎样自悟修行?

  □如何认识自性佛?

  □南宗禅与北宗禅有何不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9430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典籍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典籍简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50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