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珠」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和佛珠种类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11: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珠」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和佛珠种类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珠」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和佛珠种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佛学根本常识及时之雨

原文标题: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和佛珠种类

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由于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了解佛珠的起源和意义。会对佛珠生起尊重心。故撰此文以飨读者。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意译作“珠鬘”。  (三)japa-ma^la^。音译“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鬘”。  (四)aks!a-su^tra。音译“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佛学常识答问全文

》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  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续高僧传·道绰传》载:  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说

佛学常识每日一读

。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佛珠漫谈之佛珠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  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

佛学常识 先天缺陷

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

  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种类。下面介绍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称。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

佛学常识23

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99282.html

以上是关于「佛珠」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和佛珠种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珠」佛珠漫谈之佛珠起源和佛珠种类;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44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