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11:0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

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家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

反常识的佛学解释

诸恶到尽善。从凡俗

公考常识题佛学

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

佛学常识学城法师

。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佛教的各个宗派。又以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更密切。东晋时。高僧道安读了《弥勒下生经》后。向往弥勒净土。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发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

佛学常识法界

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的高足弟子慧远

佛学戒律学常识

。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弥勒净土改为弥陀净土。

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

李白:“心如世上青莲色。”

孟郊:“道证青莲心。”

白居易:“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

权德舆:“试问空门清净心。莲花不著秋潭水。”

赵碬:“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

释敬安:“能传千佛戒。定上九莲台。”“莫吟柳絮惊人句。好向莲花见佛身。”“芙蓉出水禅心静。具叶迎风梵语和。 ”

齐白石:“板桥辛苦木鱼声。是否南无念不平。料到如来修已到。莲花心地藕聪明。”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9928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荷花在佛教中的寓意—借莲比喻佛心的诗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44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