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腊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腊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腊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2011年元月一日)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太子体会人间疾苦(石刻)
昔日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在宫廷外看见百姓生、老、病、死的痛苦。而体会了生命的真理。辞亲割爱出家修行。进而觉悟成佛。这位太子即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
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
洗去了身上的污垢。释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
时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即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
他发出坚强的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
(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过了第七日深夜。传说当这时候。太子在禅定中现出魔境扰乱。即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感他。
发动魔兵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降伏魔军。
(图为敦煌壁画)
降魔后。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众生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就无上正觉。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终于觉悟成佛。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成道处菩提迦耶(金刚座)正觉寺大塔
正觉寺大塔内所供奉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像
释迦牟尼佛是梵语Sakyamuni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俗名悉达多。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着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圆寂。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又:在密宗里称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毗卢遮那”,梵文 Mahavairocana。音译;摩诃毗卢遮那,“摩诃”义曰:“大”,“毗卢遮那”义曰“日”。故译:大日。毗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是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
佛陀有三种佛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卢舍那是报身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腊八的来历(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此一习俗来自于佛教。大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佛陀)在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中诞生。该城的国王—净饭王。也就是佛陀的父亲。摩耶夫人为佛陀的母亲;该城位在今天的尼泊尔南境。
摩耶夫人四十四岁时。梦见白象入胎而有妊。翌年。分娩期近了。乃从俗归宁。途经蓝毗尼园时。稍作休息。即诞生太子—悉达多王子于无忧树下。相传悉达多太子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的。而且出生后立即步行七步“七步”意指超越六道轮回)。作狮子吼道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我”系指与宇宙合而为一之大无我。亦可作佛道解。因顺此方余俗。假名“我”)。
悉达多太子长大后。想知道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形。是以出城郊游。游了四门后。见到人生。生、老、病、死的惨状。于是发心离宫出家求道。首先至苦行林寻师访道。不知不觉就过了五年;在这五年中间。太子先后跟随了很多苦行者学习修道的方法。但最后太子发现。这些修道者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往生天界的快乐!因为天界仍在轮回内。还会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缚。不能算是离苦得乐的真实觉道。于是。再南下摩竭陀国拜访了阿罗蓝仙人与郁陀罗迦仙人。学习禅定的方法。然而对于如何解脱生死。仍然没有任何帮助。心想。既然自己想要追求的真理。无法在别人那里如愿求到。那么何不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呢?于是他决定放弃参学的生活。独自来到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经过六年苦修。太子心中渐渐的明白。解脱的大事并不是光用肉体受苦就可以得到。因为苦了肉体反而是执著肉体;不能忘怀肉体。心就无法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污秽不能消除;污秽如果不能消除。又哪能走上解脱的大道呢?于是太子决定放弃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连禅河畔。准备让清净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积垢。再从事心理的清洁。因为太子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的苦行后。已非常虚弱了。以致当他浴罢起身的时候。竟因过分的疲劳而倒在尼连禅河的沙滩上。幸而碰上一位叫做难陀波罗的牧羊女正巧路过。供养乳糜。太子因而恢复了气力。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伽耶山旁。独自端坐于菩提树下。思维解脱之道。并誓言:“我若再不成功。无法了脱生死。而到达正觉涅盘的境界。誓不离开此座。”最后于腊月八日。终于降服魔军、魔女。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凡逢诸佛菩萨佳期如能吃素行善。读经拜忏。放生。念佛。守五戒。行十善。必蒙佛力加持。消除无边业障。累积无量福德!
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腊八节的起源及其文化蕴含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释迦牟尼是佛教和创立者。他本是印度的王子。出家以后。开始时过了六年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到后来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有一位牧羊女。送了一钵盂的牛奶给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喝了之后,很快恢复了健康,之后他在尼连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并施舍给百姓。腊八粥由此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
腊八节的精神实质是感恩。佛教创始人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恢复了精神。获得了觉悟。佛教在兴盛之后。也将这种感情回报给社会。佛教的精神是大慈大悲。要普度众生。解救一切众生的苦难。并且。不仅佛教如此。基督教也是一样。基督教的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也是感谢基督赐给人们的幸福和食粮。并把这种感恩心情加以推广。来感谢别人对我们的成就。佛教与基督教都提倡感恩。都主张“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如今。吃腊八粥也成为人们增进友谊、融洽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社会的一种形式。然而。使我们略感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腊八节目前还远不如一些西方节日那样普遍和流行。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准的提高。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的腊八节。一定会越来被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推广。
牧羊女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其他食俗】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传说】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感恩、惜缘、富贵、成佛一、腊八粥
唐书历志以十二月为腊月。故八日为腊八。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成道前夕。
印度人善于煮粥。尤以乳糜为上。《佛本行集经》。释迦牟尼出家前。经过了六年的苦行。毫无收获。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
释迦太子走到了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当时有一个割草的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就在所铺的那个草座上面静坐。并发誓说:“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二、降魔成道
太子端坐入定。一座就是七天。在这期间。魔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感他。发动魔兵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为所动。终于降伏了魔王。
[降魔成道图]
这表明。在太子的内心中。克服了情欲与威势。
[驱遣魔女。克服情欲:“尽形寿不近女色。汝能持否?”]
终于。在太子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的夜半。看见启明星从东方出现。照亮了大地众生。豁然成就了无上的正觉。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由于太子在十二月八日睹明星成道。因此佛教将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节”。
三、所悟者何?
当太子成道的那一刻。他觉悟到的是什么呢?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
“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原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
因此。一念迷即佛是凡夫。一念悟即凡夫是佛。
迷悟在于一念。一念在于当下。
四、腊八祝
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并回报信施者。为之祝福。
在腊八节(26日)即将到来之际。佛学研究网也衷心地为大家献上“腊八祝”:
一祝感恩:
佛陀接受牧羊女奉献的乳縻而恢复体力。睹明星悟道。开悟成佛。佛寺用腊八粥回报信施者。就是感众生恩的体现。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感恩的心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二祝惜缘:
腊八粥是大众与佛教、佛教与大众结下的殊胜佛缘。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在这阎浮世界结下的殊胜因缘!
三祝富贵:
腊八粥又名七宝粥。
让我们每一个都品尝出生活的真味。七宝充满。法财富饶!
四祝成佛: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识得自家珍宝。法财富饶。成就如来功德!
[腊八梅花别样娆]
让我们每一位觉悟者的生命如腊梅般圣洁芬芳!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今日念经一卷超胜平日念经功德千万倍!
腊八也是我国传统民俗的腊八节。家家户户都忙着煮腊八粥。吃腊八粥。腊八节吃腊八粥。起源一般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于是。在他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因此。也就有“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的说法。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第二种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羊。经常挨饿。一天他在房间里发现一个老鼠洞。想抓只老鼠烧熟充饥。便伸手去
第三种说法是。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第四种说法是。岳飞遭奸臣陷害。被扣军粮。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混合而食。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这个日子。百姓们都要煮腊八粥。怀念岳飞和岳家军。宋代最盛行喝腊八粥
现今城市人爱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粥飘香。腊八节吉祥。祝愿天下的网友及善良的人们龙年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103801.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腊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腊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