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厨房中的开悟者:腊月二十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9: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厨房中的开悟者:腊月二十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厨房中的开悟者:腊月二十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厨房中的开悟者:腊月二十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

厨房虽然是苦行地但却是成佛作祖之地。丛林里。许多大德都亲自服役于厨房。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佛门有“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之说。---主题摘要

农历12月23日为纪念监斋菩萨圣诞。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也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陈)日子。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去除过往一切不好。辞旧迎新。

佛教在印度时就有在厨房绘制监斋菩萨的传统。在佛说经典和义净三藏的记载中都有所记载。在中国佛教里。监斋菩萨有一段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据《河南府志》说。元代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着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平平。寺中竟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号。至正十年(一三五○)。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由于事发突然。寺中僧众皆不知所措。在这危急关头。这位干烧火杂务的行者手提烧火棍。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红巾军见此情状惊恐万分。到处逃邃。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难。但这位行者也在随后圆寂。至此。少林寺僧众才知道这位行者就是紧那罗王的化身。为了纪念这位行者的护寺之功。少林寺僧众在寺院中为他塑了像。建立了紧那罗殿。称他为护法伽蓝菩萨。并有像供于厨上。供奉为“监斋使者”。以圆满寺院饮食之事。塑像的菩萨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以此形成了佛寺在这天纪念监斋菩萨的传统。

还有一种说法。“紧那罗”也许是“那罗延执金刚”之省简误转。因今少林寺碑廊东壁尚存金初祖端禅师住持所立《那罗延执金刚像》碑石。如下图。图中那罗延执金刚手执金刚杵。赤足裸胸。威风凛凛。即后世少林寺“紧那罗王”像所本。图上部有文。录文如下: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天身吉祥无边力印。先须安净身心坐定以两手四指向掌内交叉仰掌向上指亦向上直树二大拇指各附二食指侧大拇指来去咒曰(咒略)经云此神即观音示现若人尽心供养持此印咒则增长身力无愿不获灵验颇多□能具说以灵验故学其印求其咒模其像者多故立石以广其传。文中所称“经云”。即《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录相关文字如下: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若有国上众生。……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现世音菩萨)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执金刚神是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二。故碑文说:“此神即观音示观。”今少林寺伽蓝殿所供奉“紧那罗王”塑像头顶上。绘有观音菩萨像。意即为观音菩萨所化。

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佛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厨(寮)。厨房服役是苦差事。别人禅堂修行时。他们在奔波买菜做饭;别人吃饭时。他们在一旁饿着肚子供应着。待大众吃完。才吃些残羹剩饭。厨房虽然是苦行地但却是成佛作祖之地。丛林里。许多大德都亲自服役于厨房。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佛门有“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之说。

如100年前。近代四大高僧之首的印光大师在北京龙泉寺的大寮出任典座师。现龙泉寺西跨院影壁上的题词“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印光大师的手迹。

还有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的门下。在磨坊裡推磨、舂米。所謂“腰石舂米”。但时间一长。石头磨破了腰背。伤口化脓后长出了蛆虫。虫子掉到了地上

烟雨江湖 佛学常识

。惠能还把它拾起放回腰背。继续让它吃自己的肉。他说。虫子也有生命。在地上会被人踩死的。大师即使脚受伤了。一样随众作务。无论怎樣卑屈的工作。他也任劳任怨。为甘之若饴。

大圆满祖师传中有个厨房开悟者故事:

玛千(Machen)在藏语中意思是厨师。匿名的圣者。也就是为大家所知的瑜伽隐士。偶尔会在我们之间被发觉──虽然这些发现常常来得太晚了!在古西藏一座大寺院有个饭头僧叫做“玛千拉”。他夜寝于厨房。除了锅盘外一无所有。由于无私的服务奉献。他证得了至高的宁静。那是其他每日饮用他准备的茶饭的喇嘛们所要寻找的。玛千拉很早就不再苦修。放弃了哲理的研读和复杂的仪轨形式。放弃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努力。个人的偏见及好强的奋争;他满足于服务师兄弟。藉着对佛陀的服务来表达他的感恩心。无论玛千拉在做什么。都好像开悟者。本尊亲自在他的旁边或他身内。帮他完成所有的事情。正因为不焦虑心灵的进展。饭头僧也不觉得须要做正式的祈祷或禅修。并且一切行为都无惑无误。全然地奉献。不偏私地接受一切。这个单纯的喇嘛经历每事每物仿佛都是一味;他既不为执著也不为嗔恨所困扰;他不介意别人的批评。也不寻求赞美。只是将每件该做的事情尽力做好。仿佛那就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整个寺院就靠着那口巨大的铸铁锅子。在厨房里不断地炖熬简单又营养的食物来维持。风干的牦牛肉条挂在熏黑了的梁柱上。热腾腾的奶茶以及好配料总是货源充裕。那些有学问的僧人从未猜到那位混于他们当中谦虚的厨子是谁。他们的修行、健康和行为举止都非常兴盛。世上没有任何其他的佛教团体可以与其比拟。然而。这些通常都归诸于他们辉煌的寺院仪式。并且也归于寺僧日常行为的纯净。几十年后。当满脸皱纹的老厨子终于往生了。好几位杰出的帮手还都留在他的厨房。他们全都宣声他而且仅有他一人──这位单纯朴实的老人──是他们的根本上师。寺院为玛千拉举行一场喇嘛的葬礼及合宜的火葬。虽然他也一定会同样满足于被天葬──弃尸于荒郊坟场。供做豺狼的食物。葬礼时彩虹光环绕在玛千拉喇嘛荼毗木上方;在骨灰中现出了神圣的舍利子和咒言的种子字(咒言浮现在他的骨头上)。到这时。每个人才了解到一位隐名的圣人曾生活在他们之中。只是没被认出罢了。玛千拉的故事显示着:开悟之道远比仅是遵从仪式更深奥。然而。从那寺院后来传出的故事都说。大悲观世音和圣救度母的名号总是挂在那个谦卑的老厨子嘴上。另有人猜测。以他心智之眼。即使是在他永不倦怠地刷洗锅盘时。他总是在心中、头上保持着他修观的本尊形象。又有人宣称:在证得了与他的上师无二无别后。他从不曾刻意去培养、发展或转换任何事情。当日常生活上各种境界呈现时。他都能当下直心回应。在此娑婆世间。他已超越所有修行的方法。享有彼岸开悟之乐。至今。他仍以玛千拉之名而被怀念着:那位滋养无数人的厨子

据说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化身的寒山、拾得。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都曾在厨房服役。在服役中实践菩萨行。以下讲个莫莫堂观音来历:

范仲淹在苏州做刺史的时候。他的母亲死了。死了以后就托梦给他。说:“现在在鬼道之中。没有自由。很苦。要请儿子帮她到西园寺请一些法师们来诵《金刚经》。” 范仲淹梦醒以后。赶紧请了七位法师帮他母亲诵《金刚经》。诵到上午十点钟了。差不多要上供了。大寮里面一位做饭的法师。他就端了供饭供菜。端过来献在供桌上。摆好以后。他拿着盘子准备走。看到大家在诵《金刚经》。那位法师站在旁边看了一段就走了。因为厨房里面还有事。

太虚佛学常识南怀瑾

当天晚上就有感应。范仲淹梦到他的母亲现一个天人相(前面是鬼相)来跟他说:“儿子。你到西园寺这次安排诵《金刚经》非常好。我已经得生天道。并且因为你的孝顺心、至诚心。感得观世音菩萨现身为我诵了半卷《金刚经》。所以超度得很快。”做到这里梦就醒了。范仲淹马上就起来礼拜观世音菩萨。

第二天一清早范仲淹寺院。跟知客师说:“知客师。能不能够麻烦你把昨天帮我们家里诵经的那些法师们都请到客堂来。我要感谢他们!” 知客师把那些法师们都请过来,范仲淹马上就站起来说:“感谢诸位法师!但是弟子想请问一下。昨天是哪一位法师帮我母亲诵《金刚经》只诵了半卷?”法师们说:“没有啊。我们绝对不敢只诵半部。我们都是诵完整的。没有说诵半部的。” 刚好厨房里面做饭的那位师父走过来了。他就答了一句。说:“哦。昨天那是我。我去送供饭、供菜。看到大家在诵《金刚经》。我站在旁边就看了半卷。厨房里还有事。还要烧火。我就先走了。”

范仲淹就知道这是观世音菩萨化身。马上跪下去大拜。那位法师一边摇头。一边说:“莫、莫、莫!”然后腾空而去。所以观世音菩萨他曾经示现为很普通的法师。乃至于在厨房里面烧火。

菩萨示范培福重要:服务众生都在平凡中践行--在悟道者的世界裡。工作是神圣的。为众生服务更是责无旁贷。

来果禅师说:行单一执。诚菩萨事也。丛林重执。全在行单。行单之人。首明

程序员佛学常识

培福之道。次存爱物之心。正法久住。功在行单。丛林久安。德归自己。每云无福者培福。有福者更要培福。何以故。十方法界。四圣六凡。一切圣贤聚集之处。肉眼不见。毫未相瞒。古有普贤当行堂。弥勒当大火。观音当饭头。文殊拾字纸。又沩山菜头。雪峰饭头。临济园头。马祖打扫。百丈侍者。诸行单执。尽是菩萨。各执之人。皆是祖师。能发心作事。吃苦出力。无非供养十方诸佛。贤圣僧众。最要紧者。预行此行。先息嗔心。同事之人。可以和睦。次灭懈堕。常住之事。可以精严。纵遇事态违恒。必受指责。万要会归自已。不可恨及他人。三五十年。福功最大。苦行崇高。身心纯熟。达道在迩一旦洗米添柴。撞着这个。有朝切菜烧水。碰倒那边。仿沩山之水牯牛。仿百丈之新罗鹞。如是一切祖师。皆从苦行出。一切菩萨。悉由苦行入。当行单者。不亦快乎。佛言。我为培福历三僧祗(长远的时间)。舍头目脑髓。乃至心肝五脏。悉为培福。因福深厚。得成佛果。盖福能空罪。慧能破愚也。”

附:

示 厨 作者:◎明.紫柏大师 | 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佛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饮食中具有三德六味。是佛门斋饭的基本要求。其意义主旨并非在「吃」。而是在「德」。所谓「未转。食轮先转」。以一颗欢喜供养大众的心操办饮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此其一;其二。清净、柔软、如法。正是修行人调柔的功课。在挥动锅铲之中。若能系心于此。则即使在热如铁锅、急如星火的厨房里。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课。)汝等即三德六味谛审观察。了知德之所以然。与味之所以然之说。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勤勇善巧。办造饮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满虚空七宝布施。无量劫不生疲厌悭吝之心。与相较量。其功德亦万不及一。(世间人为一方、为一家、乃至只为一人操办饮食。佛门寺院十方来十方去。斋饭不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为广大有缘人而做。所以结的缘自然多而广;虽然多而广。却不执着于这些外相。只是专心备办清净美味的饮食供养大众。所以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因为无相。所以功德亦无量。可见在大寮的行单。也是一处养深积厚的所在。旧时佛门丛林有句话说:「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说的就是这些工作的重要性。)何以故?三德无阙。六味无失。此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易成。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如法的办造饮食。不但自己能累积无量福德。也能助人修行精进。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斋食。能令人五脏调和、身心安适、神清气爽。以最好的状态。不论是禅坐观想、经行持诵等。都能日见其功;相反的。不良的饮食。有可能间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碍。)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饮食实是关乎修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若以这个角度看。修行人的慧命等同操在大寮工作的人手里。所以若掌厨的人不用心。等于毁了别人的慧命。这和牛头马面没有两样)又为常住悭吝。不尊贤敬贵。当来得饿鬼报;为常住破

佛学常识大全及答案

费。不察来处艰难。当来得贫乏报。又办造饮食。六根不谨。九窍放肆。四肢不净。当来得粪蛆臭虫报。(因此紫柏大师警愓在大寮工作的人。典座时要如法如仪。不可吝于供养、不可铺张浪费、不可心不在焉。不可轻浮随便、不可脏乱不洁。)如上所述。皆如来所言。若闻若见。当生惭媿。遵而行之。愚痴必破。般若必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在身心安隐。当来得无上道。登菩萨位。佛言无诳。厨中佛子。当体佛心。出苦有分在。(如上所言:「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在大寮典座的人如果都能使三德六味具足。则内足以摄心自修。广结香积善缘;外足以助人延慧。日见修行进益。日后必定能以此功德入如来地。)

【简介】  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  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此外紧那罗还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拔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监斋菩萨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典籍记载】  《玄应音义》卷三云:“甄陀罗。又作真陀罗。或作紧那罗。皆讹也;正言紧捺洛。此译云是人非人。”  《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真陀罗。古云紧那罗。音乐天也。有美妙音声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天为妻室也。” 在大乘诸经中。紧那罗众常列席于佛之说法会中。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一载。大树紧那罗王(Druma-Kinnara-ra^ja)与无量之紧那罗、乾闼婆、诸天、摩侯罗伽等。共自香山来诣佛所。于如来前弹琉璃琴。大迦叶等叹言:“此妙调和雅之音鼓动我心。如旋岚风吹诸树身。不能自持。一切诸法向寂静。如是乃至上中下。空静寂灭无恼患。无垢最上今显现。”  在密教中。紧那罗为俱毗罗之眷属。位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中北方第三重;在现图曼荼罗中。外金刚部北方之摩侯罗伽众之北。有二尊紧那罗。俱呈肉色。一于膝上安置横鼓。另一于膝前安置二竖鼓。俱作欲击鼓之势。【大圣紧那罗王菩萨】  中国佛教徒。多数都知道有一位“大圣紧那罗王菩萨”。但不知道“大树紧那罗王菩萨”。  在中国。这位菩萨和神差不多。是专门管理厨房的。所以在供养时。也有加称这位菩萨名字的。紧那罗原是护法神之一。而所以传说为神那样的性质。是由于中国向来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一座寺庙里。遭到了强盗的抢劫骚乱。眼看就要危害了三宝道场。当时寺里的出家人。都想不出退盗之计。就在这时。厨房里一位伙头师傅。拿了一把大铲子出来。一下子就把强盗都赶跑了;之后。这位出家人也不见了踪影。这就是传说中的紧那罗王菩萨。也就因此和厨房结上了关系。其实。佛经中只是大树紧那罗王菩萨。  紧那罗。是印度语。与龙、夜叉等同属于天龙八部。他是诸天的音乐神之一。与乾闼婆(如山门里面四大金刚之中。弹琵琶的那一位。就是乾闼婆之一)是同一性质;凡是诸天举行法会。都是由他们担任奏乐的工作。【名称的来历】  为什么称他们为“紧那罗”?紧那罗译成中文则为“疑神”。这是由于他们头上长了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点令人疑惑不定。故

佛学法会常识

名为疑神。紧那罗中的领导者。即是紧那罗王。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大菩萨。现紧那罗王身来领导紧那罗的。即是这位大树紧那罗王。【监斋菩萨】  1月22日农历12月23日恭逢监斋菩萨圣诞。佛教在印度时就有在厨房绘制监斋菩萨的传统。在佛说经典和义净三藏的记载中都有所记载。在中国佛教里。监斋菩萨有一段富有传奇性的故事。  据《河南府志》说。元代至正(一三四一 ── 一三六八)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着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平平。寺中竟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号。至正十年(一三五○)。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由于事发突然。寺中僧众皆不知所措。在这危急关头。这位干烧火杂务的行者手提烧火棍。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也”。红巾军见此情状惊恐万分。到处逃邃。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难。但这位行者也在随后圆寂。至此。少林寺僧众才知道这位行者就是紧那罗王的化身。为了纪念这位行者的护寺之功。少林寺僧众在寺院中为他塑了像。建立了紧那罗殿。请他担任寺院的护法伽蓝菩萨。并有像供于厨上。供奉为“监斋使者”。以圆满寺院饮食之事。这种传说传出后。天下寺院都纷纷效法。普遍在寺中塑起了“监斋菩萨”像。年年祭祀。从而形成了佛寺在这天纪念监斋菩萨的传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0700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厨房中的开悟者:腊月二十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厨房中的开悟者:腊月二十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36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