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佛陀对“戒女色”的开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正藏」佛陀对“戒女色”的开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陀对“戒女色”的开示
佛陀在诸经中皆严厉诃斥女人之失。甚至形容女众是“人尽可夫”的对象。其实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才是“女人之相”?
《涅槃经》中云:“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是大爱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是男子。”
《转女身经》亦云:“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
读了这些经文后。再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就比较没有分别心。其实佛在经中一再的诃斥女人。并不是一定指“女人之身”。而大多是以“女人”二字替换“淫欲”、“色欲”罢了。期望所有阅读者都能平心静气的看经文。女众阅读本文时。可把所有的“女”字皆观为“男”字即可!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经了义经》(《大正藏》第十四册页964下)云:
若心得久离。毕竟不生见。 谁为作女人。于色起不净? 若论色久离。法本不自有。 毕竟不曾污。将何为作恶?
~~愿共勉之!
无男女相◎世出世间。若见其真实。一切无差别。若是出家底识不得破。名为出家在家;若是在家底识得破。名为在家出家;若是男子识不得破。名为戴须眉底女人;若是女人识得破。名为少须眉底男子。只为你等识不得破。便道:你是在家。我是出家;你是出家。我是在家;你是男子。我是女人;你是女人。我是男子。种种分别。只此分别心。便是你生死根源。百劫千生轮回六道。你若向父母未生以前觑。一眼觑著。个里还有在家?出家?女人?男子?种种分别也无?实实见得无有种种分别。然后不妨出家底一任出家。在家底一任在家。男子自是男子。女人自是女人。各各现成。各各自在。更不须移易一丝毫许!
你莫道女人有五种障。竟要求转男身。方得成佛。据山僧看来。若男子识不破。不特五障。千障也有。万障也有;女人若识得破。要求半障也不可得。你切莫执死言句。自生退屈。甘为下劣!
不见得当时有个官人。他底姑姑出家。参方回来。要出世为人。
官人请一禅师勘验他。那禅师问道:“闻汝要出世为人是否?”
答云:“是。”
禅师道:“女人有五障。如何为得人?”
答云:“岂不闻法华经中。八岁龙女供珠成佛么?”
禅师道:“龙女有百千神变。你试一变看?”
答云:“直饶变得。也是个野狐精!”
又当日临济会下有个灌溪和尚。来到末山尼会下。末山打鼓上堂。灌溪出问云:“如何是末山境?”
尼云:“不露顶。”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
尼云:“无男女相。”
又问:“为什么不变?”
尼云:“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
你看他两个。岂不都是女人。前后吐辞。若出一口。只为他每识得破。便称大爱人、天人师。大众!若识得破。个个都是大爱人。
千山函可禅师法语(节录自惟明法师编《禅林珠玑比丘尼篇》页8~9)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 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
[明]独目金刚禅师(节录自惟明法师编《禅林珠玑比丘尼篇》页37)
◎四大假为女。其中无所有。 凡夫迷惑心。执取以为实。 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 妄见女相故。生于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而非实女人。 无智者迷惑。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一切女无相。 此相皆寂静。是名女三昧。
《大宝积经.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十一册页159中~下
◎自谓是男子。见彼为女人。 由斯分别心。而生于欲想。 欲心本无有。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别故。于身起男想。 是中实无男。我说如阳焰。 知男相寂静。是名男三昧。
《大宝积经.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十一册页159下
◎在《大宝积经》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当时的优陀延王向佛说:女人令我造地狱业。我于今者。唯为了知女人过患。女人谄曲虚诳邪媚。愿为开示?乃至三请。亦如是说。
佛言:王应先知爱人过患。然后观察女人过失。
优陀延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一切爱人。皆由四种不善愆过。为诸女人之所迷乱……于诸欲染耽著无厌。乐观女人。而自纵逸。不知亲近沙门及婆罗门。具清净戒修福业者。以不亲近。如是等人。则于净信及净尸罗多闻施慧。悉皆退失。彼由无有信戒多闻施慧等法。非善爱人。行饿鬼法。无有智慧。耽欲放逸。欲之所执。欲所系缚。欲所活命。亲近愚夫。远诸智者。恶友为伴。行非所宜。贪著女人不净境界。便为女人之所调伏。犹如奴仆。系属堕落诸女人所。无惭无愧。亲近游止诸漏疮漏门。脓血秽污。洟唾常流。犹如冢间不净境界。至于违背父母恩养。舍离沙门及婆罗门。不生殷重恭敬供养。习行畜生所行之法。于佛法僧不生净信。于涅槃界永当退失。如是等人。当入众合。乃至阿鼻诸大地狱。亦复当堕鬼界畜生。无有救护。虽闻我教。犹数思念邪恶女人歌舞戏笑。不生厌离。当知彼习愚人之法。不乐修行善爱人事。
《大宝积经.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页543下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男子淫泆。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法灭尽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1119中
◎优填王曰:愿佛具为吾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
佛言:具听!男子有淫之恶。却
王曰:善愿受明教。
佛言:具听。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
一、当知世有淫夫。恒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淫网所缠。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觉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当在无泽之狱。受痛无极。注心在淫。啖其涕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态之士。此为一恶态也。
二、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稚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惧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域。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宾。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生。辜亲无量之恩。斯谓二恶态也。
三、又人处世。勤苦疲劳。躬自致财。本自诚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娶妻之后。情惑淫欲。愚蔽自拥。背真向邪。专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唯欲发言。相呼女色。绝清净行。更成小人。不识佛经之戒。祸福之归。苟为淫色。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谓三恶态也。
四、又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淫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淫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之后。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淫结缚著。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畏。譬如狂犬。不知其非。所谓四恶态也。
佛言:男子有是四恶。用堕三途。当审远此。能免苦尔。
《优填王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71中~下
附:此段经文。乃出于《优填王经》也。一般书中皆误引出于《出曜经》。此乃从《法苑珠林》即误引。请查《法苑珠林.卷二十一》(《大正藏》第五十三册页444~445中)。
◎菩萨观欲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浅智薄。唯欲是亲。不观富贵智慧名闻。专行欲恶。破人善根。桎梏、枷锁、闭系、囹圄。虽曰难解。是犹易开。女锁系人。染固根深。无智没之。难可得脱。众病之中。女病最重。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5下~166上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二册页751中
◎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诸女人辈。来受诲者。当如之何?”
佛告阿难:“莫与相见。”
阿难又白:“设相见者。当如之何?”
佛言:“莫与共语。”
阿难又白:“设与语者。当如之何?”
佛言:“当自检心”。
《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大正藏》第一册页26上
◎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
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四十二章经》《大正藏》第十七册页723中
◎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熏众花沐浴涂香。著众杂色衣。以覆污露。强熏以香欲以人观。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贪?
《法句譬喻经.卷四》《大正藏》第四册页603中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菩萨诃色欲法经》《大正藏》第十五册页286上
◎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
一者、爱好女身。 二者、贪著女欲。 三者、口常赞美女人容质。 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厌薄自夫。 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己背逆。 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 《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大正藏》第十六册页795下
◎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为四?
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 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 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 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
《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下》《大正藏》第十六册795下
◎女人性如是。如蜜杂毒药。 惑欲致愚痴。巧辞增痴惑。 女人难可信。智者所远离。 女色诳天人。悉令心迷惑。 至于未来世。不能少利益。 天人及夜叉。龙阿修罗等。 罗刹毗舍遮。皆为女幻诳。
《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一》《大正藏》第十七册页182下
◎宁以赤铜。宛转眼中。不以散心。邪视女色。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6上
◎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她好色。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四册页1007下
◎大火烧人。是犹可近。清风无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犹亦可独。女人之心。不可得实。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6上
◎女人最为
《优填王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72上
◎《杂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于两女。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我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
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
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观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法苑珠林.卷七十五》《大正藏》第五十随册页848中~下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不净。其夫妻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有何益?”
《摩邓女经》《大正藏》第十四册页895中
◎佛与菩萨众。缘觉及声闻。悉皆离女色。愚者不能知。普被魔罗降。离女色染污。能得身安乐。究竟得解脱。无智诸众生。爱欲无远离。作罪业无边。堕落三恶道。无底欲火坑。猛焰炽不灭。有智乐解脱。不为女色染。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正藏》第十二册页73上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停渊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近。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亦是猎围鲜得出者。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肌。亦如暗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菩萨诃色欲法经》《大正藏》第十五册页286上~中
◎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忧愁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当知妇人。如热铁花。散布于地。足蹈其上。当知妇人。于诸邪性。流布增长。
《大宝积经.卷四十四》《大正藏》第十一册页258下
◎女贼害人。是不可禁。蚖蛇含毒。犹如手捉。
女情惑人。是不可触。有智之人。所不应视。
若欲观之。当如母姊。谛视观之。不净填积。
淫火不除。为之烧灭。
《大智度论.卷十四》《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166上
◎何因缘故。名为妇人?所言妇者。名加重担。何以故?能使众生负重担故。能使众生弊重担故。能使众生受重担故。能使众生持于重担有所行故。能使众生荷于重担遍周行故。能令众生于此重担心疲苦故。能令众生为于重担所煎迫故。能令众生为
《大宝积经.卷四十四》《大正藏》第十一册页258下
◎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彼无智者。为于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大宝积经.卷四十四》《大正藏》第十一册页258上
◎三途八难苦。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贪爱为根本。
贤圣解脱乐。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净想起贪淫。
顺情称快乐。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少实多谄曲。
《净心诫观法.卷上》《大正藏》第四十五册页824下
◎在家者。与妇人相见。心不乐喜。常怀恐怖。与妇人交接。念之恶露。臭处不净洁。非我法也。尽我寿命不复与相近。当脱是恶露中去。譬若有人。行大荒泽中。畏盗贼。心念言:我当何时脱出是厄道中去?当弃远是淫泆畏惧。如行大荒泽中。亦不说其人恶。
《道行般若经.卷六》《大正藏》第八册页455中
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 只因薄皮所覆。瞒尽天下英雄。
◎佛告阿难:“其妇女五蛆虫户。而爱人无此。复次妇人五蛆虫户。在阴道中。其一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蛆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一册页833下~834上
◎女根之中。二万淫虫。形如臂钏。细若秋毫。腥臊臭秽。私堕胎孕。怀妊生成。污秽狼藉。善神见闻。悉皆舍去。恶鬼魍魉。数来侵扰。如是鄙弊。愚人犹贪。弃舍念处。破佛净戒。死入狱中。畜生饿鬼。长劫受苦。无解脱时。
《净心诫观法.卷上》《大正藏》第四十五册824中~下
◎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其女人者。淫欲难满……譬如大地。一切作凡。令如芥子。如是等男。与一女人。共为欲事。犹不能足;假如男子。数如恒沙。与一女人。共为欲事。亦复不足。
《大般涅槃经.卷九菩萨品之十六》《大正藏》第十二册页633中
◎欲共女人生。女人为甚恶。 能生于热恼。如火害众生。 如是欲热恼。过于大猛火。 如色大热恼。焚烧众生心。 女人坏世间。令善皆尽灭。 是地狱因缘。大仙如是说。 口善说美言。其心如毒害。 诳诈无暂停。女人心无实。 须臾起爱心。须臾心不爱。 其心不暂停。如电不久住。 巧智虚诳人。心贪则亲近。
《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十七册页169中~下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缘故。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恶业。出言虚诳)。 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尔。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大正藏》第二十五册页55上
◎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妒嫉。爱人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大正藏》第十七册页92上
◎女人贪欲、嫉妒多故。不及爱人。女人小心轻心。不及爱人。以是因缘。生饿鬼中;乃至嫉妒恶业不失、不坏、不朽。于饿鬼中不能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生畜生中;于畜生中。受遮吒迦鸟身(饿鸟)。常患饥渴。受大苦恼。畜生中死(指罪毕之时)。生于人中。以余业故。常困饥渴。受苦难穷……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大正藏》第十七册页93上
◎(谨节录重要标题。未全)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一切障道。此为是苦……女人十恶是: 一、贪淫无量无厌。 二、嫉妒心如毒蛇。 三、谄曲诈亲。 四、放逸。 五、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 六、厌背夫主。 七、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 八、贪财不顾恩义。 九、欲火烧心……女人过患。穷劫难尽。故名欲火烧心。 十、女身臭恶。不净常流……破佛净戒。死入地狱、畜生、饿鬼。长劫受苦。无解脱时。 是名女人十种恶业。 《净心诫观法.卷上》《大正藏》第四十五册页824上~中
◎女人为罪本。能散于资生;若为彼所伏。于乐则何有? 女人多谄曲。常怀于嫉妒。乐造作不善。于业得自在。 巧言诳于他。常生和合想。无正念思惟。喜赞于欲事…… 破坏于善法。及损恼众生。为恶道之因。是诸佛所说。 口虽出美言。心中常蕴毒。于其所恋慕。其志曾无定…… 天人阿修罗。夜叉鬼神等。堕于险难中。皆由女人故…… 女人无慈心。常怀于嫉妒。此非无端由。皆因于男子…… 女人最险诈。无能过彼者。多作于方便。而希于宠爱…… 女人极险恶。不念其恩德。彼厄难相临。则生于弃舍。 女人心散乱。起种种思惟。能诳诱于他。如蜜和诸毒…… 余索缚于人。烧斫皆令断;是女索不然。能牵趣恶道…… 好发巧言词。诳惑而无愧;当知女人者。与冤则无异!
《诸法集要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七册页478中~479中
◎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
一者、女人臭秽不净。 二者、女人恶口。 三者、女人无反覆。 四者、女人嫉妒。 五者、女人悭嫉。 六者、女人多喜游行。 七者、女人多嗔恚。 八者、女人多妄语。 九者、女人所言轻举。 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一》《大正藏》第二册页769下
◎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缠裹。 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 革囊盛屎尿。九孔常流出。 如鬼无所直。何足以自贵? 汝身如行厕。薄皮以自覆。 智者所弃远。如人舍厕去。 若人知汝身。如我所厌恶。 一切皆远离。如人避屎坑。 汝身自严饰。花香以璎珞。 凡夫所贪爱。智者所不惑。 汝是不净聚。集诸秽恶物。 如庄严厕舍。愚者以为好。 汝胁肋著脊。如椽依栋住。 五藏在腹内。不净如屎箧。 汝身如粪舍。愚夫所保爱。 饰以珠璎珞。外好如画瓶。 若人欲染空。终始不可著。 汝欲来娆我。如蛾自投火。 一切诸欲毒。我今已灭尽。 五欲已远离。魔网已坏裂。 我心如虚空。一切无所著。 正使天欲来。不能染我心。
《禅法要解.卷上》《大正藏》第十五册页286下~287上
◎夫在家俗女。恚毒多过。佛说邪谄甚于男子。或假涂面首。雕饰姿庄。或绮罗花服。诳诱愚夫。或骄弄唇口。邪眄歌笑。或咨磋吟咏。瞻视转变。或出胸露手。掩面藏头。或缓步徐行。摇身弄影。或开眼闭目。乍悲乍喜。幻惑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伪。卒难述尽。凡夫迷醉。皆为所惑。譬如奸贼种种多诈。亦如画瓶储粪诳人。亦如高罗群鸟落之。亦如密网众鱼投之。亦如暗坑盲者陷之。亦如飞蛾见火投之。亦如苍蝇贪乐臭尸。近则失国破家。触则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内心如鸩。家贫困苦皆由女人。出外丧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离散亦由女人。宗亲疏索亦由女人。堕落恶道亦由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业道亦由女人。不入圣果亦由女人。如是过患不可具论。众生如是。甚为可怖。常为欲火所烧。而不能离。致受殃苦。尔来不绝也。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58下
◎书云仲尼称:难养小人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
是以经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
一者、嫉妒。 二者、妄嗔。 三者、骂詈。 四者、咒诅。 五者、镇压。 六者、悭贪。 七者、好饰。 八者、含毒。 是为八大态。是故女人。多诸妖媚。 愿舍谄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上
◎《增一阿含经》云:宁以火烧铁锥而刺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
《法苑珠林.卷七十五》《大正藏》第五十三册页848上
◎女为恶根本。能失一切物。 若人乐妇女。乐则不可得。 一切法中恶。妇女多谄妒。 爱人因妇女。能令二世失。…… 爱人欲染心。妇女令人失。 此世未来世。女失第一失。
《正法念处经.卷十四》《大正藏》第十七册页79中~下
◎《大智度论》云: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烦恼忧怖。女人云何可近亲好?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上
◎《萨婆多论》云: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不犯女人。
蛇有三事害人:
有见而害人。 有触而害人。 有啮而害人。
女人亦有三害:
若见女人。心发欲相。灭人善法。 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 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中
◎复有七害:
一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 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 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 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 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 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 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 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中
◎《增一阿含经》云: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
一、色力。 二、亲族之力。 三、田业之力。 四、儿力。 五、自守力。
是谓女人有此五力。便轻慢夫主。夫有一力。尽覆蔽彼女人。所谓富贵力也。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
一、生豪贵之家。 二、嫁适富贵之家。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下
◎以业果报发起欲行。贪著爱人不知厌足。其妇女人。若见爱人。即作美言。瞻视熟视。视已复视。瞻仰观察。意念欲事。面看邪视。欲取他面。齿衔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故。额上汗流。若安时即不欲起。若复立时。复不欲坐。木枝画地。摇弄两手。或行三步。至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门颊。颦呻出息。委陀屈曲。左手举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齿牙。草杖摘齿。手搔脑后。宣露脚胫。呜他儿口。平行而蹶。急视诸方。如是等相。当知妇人欲事以发。厌离弃舍。勿令流转生大暗中。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1下~62上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云: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
一、由贪珍宝物衣被欲心多故。
二、由相嫉妒故。
三、由多口舌故。
四、作姿态淫意多故。
以是因缘堕狱多尔。
《诸经要集.卷七》《大正藏》第五十四册页62上
◎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
一者、嫉妒。 二者、妄嗔。 三者、骂詈。 四者、咒诅。 五者、镇压。 六者、悭贪。 七者、好饰。 八者、含毒。 是为八大态。
《法句譬喻经.卷四》《大正藏》第四册页604上
◎不简富与贫。无论良与贱。 但令美容貌。便乱女人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大正藏》第二十三册页632中
秽哉血肉躯。无量诸虫聚; 潜伏四大中。其形甚微细。 凡夫不觉知。天眼方能觑; 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
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08506.html
以上是关于「大正藏」佛陀对“戒女色”的开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正藏」佛陀对“戒女色”的开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