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坛八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8: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坛八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坛八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坛八供

  献供是佛法修习的一部分。有些寺院中所看到的供品是依传统方式献供的。这些献供不仅仅是仪轨的一部分。而是发愿服务众生的延长。

  献供是执与贪的对治方法。献供有其物质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献出他所有的有价值的物品。或者。某些人可能象征性地献出所有财物。想象众生因此获益。一切困乏获得补偿。圆满布施波罗蜜。一般言之。佛坛上献供以七种为一组。放在七个容器中。每一供品均有其特别的意义:

  “水”之供养 (一) - 饮水

  第一个供品是饮水。供水的功德是在消除众生的口渴。尤其是饿鬼道的众生可以因此而解除口渴的痛苦。供水亦有使众生广被佛法慈悲。终能身心清凉的目的。

  “水”之供养 (二) - 浴水

  饮水及浴水做为供品。并非佛陀口渴或需要清洁。而是向皈依的对象献水可以帮助我们积聚功德而得到自身的清净。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缺陷而且很脆弱。献供的目的也有消除我们修法、修习禅定及了解佛

常识:佛学入门

法时会遇到的障碍。

  供水时。杯子要擦干净。先倒入一点点水在第一杯中。于后依次过滤一遍。再以一粒米宽的间距排整齐。由右边到左边依次倒入清水。不宜太满。可保留一粒米之高度。特别要注意供水

佛学常识100个

的五种过误。要能远离才可得到五种功德。

  五过患说明如下:

  1﹒水没有流满器时。在心绪中的功德也曾有”不满”之过。

  2﹒若水满而溢。业障也自有”满而溢”之缘起过患。

  3﹒杯子与杯子之间不留距离。曾有遇恶缘朋友之过患。但若相反。杯子间距太宽时有远离上师及善知识的过患。

  4﹒一列排得歪歪的杯子。曾有此生、来生、身心不正的过患。

  5﹒流水满溢流到桌面上。或米中有水。水中有米时。此世眼睛曾不明亮及常常流眼泪和有眼屎之过患。

  因此。我们一定要远离五过患才能得到反过来的五种功德。

  据说毗婆尸佛涅盘而有比丘至城里托钵。有不少施主都供养了丰富食物。而一对贫穷夫妇一无所有。就以一陶钵的清水为供。心中生起十分恭敬清净的心供养之。后来。他们住生时。升到了三十三天﹒…。

  这对贫穷夫妻由于供水功德广大。积累了很多善净资粮。在每一世代都投生贵族。身形美好。到了释迦牟尼佛时代。又投

佛学小常识100例

生到祇园精舍的富贵人家中作儿子。成为金色家族中的孩子。取名”金神”。满众

佛学小常识顶礼

生愿。不论衣食、宝玉、皆可如愿。后来金神在佛前受比丘戒。得罗汉果位。

  “花”之供养

  第三个献供是花。以此将成就者周围庄严。虽然献花对于圆满的佛界并不需要。但这对献供者有利益。也让我们有意愿使所有众生可以找到高贵的住所。终极可具备像成就者一样圆满的种种相貌及特质。

  如何以供花来累积福德资粮呢?从前迦那迦牟尼佛在世间应化时。许多比丘在城中托钵。富贵人家以美食供养。而一贫穷人什么也没何。但他对比丘生起无比信心。恭敬地在草地上摘了不同颜色的各种花朵。以很清净虔诚的心来顶礼。供养。

  他后来在释迦牟尼佛的祇园精舍投生为一富贵人家之子。相貌庄严美好。出生时。天降花雨。得到”花神”之名。这位”花神”后来长大。在佛前受比丘戒得到罗汉之果位。可见供花时。最重要的是以虔诚清净的心。发愿众生皆能得到佛陀究竟果位。即使是小小的花朵。也因发心广大而会有极广大的功德利益。

  “香”的供养

  献香并非因为佛菩萨需要借此除去身上的味道。而是献香可以消除不快及不健康臭味的产生。所积的功德最后可实现修行深妙香气的完成。据说完成修行的人都被甜蜜芬芳香气所包围。

  至于”香”的供养方面又是如何呢?依材料的来源可分为纯粹自然的香。与合成的香;天然的香例如檀香、沉香、柏树叶子、樟木、甘香松、当归、稻壳、杜鹃花等。合成的香如: 1﹒红白檀香 2.五妙供 3.麝香 4.木棉花等洁净之材料合起来做成卧香;合成香成自然香来供养。全依每个人的能力而定。重要的仍是”发心”。

  天然香要很干净。合成香是成品。关键是心中保持虔诚。放香入炉。点火燃香为供养。先为无边无际的虚空如母众生得佛果位来生起菩提心。此为前行发心;正行时以三轮体空之观念来思惟。供养完的结行回向至为重要。以文殊普贤菩萨如何利益众生而来回向。我也如是件回向。供养功德不立即回向。一旦生起烦恼时。功德会消失。因此回向是很要紧的事。

  “灯”的供养

  第五种供品是灯烛。诸佛菩萨。用他们慧眼来净观。并不需要灯烛来为他们照明。献灯是让献供者练习观想所有众生的无明都获得清除。献灯也是为了最后在众生中知识及经验可以明白的表现出来正如在佛陀及觉悟者清净心中自然流露的一样。

  材料方面如灯油不论奶油、酥油、植物油都要很干净。供杯不论:金、银、铜、铁、陶、玻璃等不同材质。以自己能力为考量重心。而灯心要格外洁净。根部直稳。表戒律清净。中部厚实。表禅定力佳。末梢心尖易点着。表智能力。

  点着了油灯。以清净心来供养并且念供灯祈愿文 : 嗡阿吽!

  1、灯杯似珍宝美丽庄严。 2、清净芳香酥油满盈杯。 3、柔软灯心长直似天绳。

  4、破除黑暗明灯为供养。 5、祜主上师三宝三根本。 6、无量归处大海圣众供。

  7、智能眼无晦亦无光然。 8、我等众生无边亦无际。 9、黑暗无明二障悉净除。

  10、愿得殊胜清净智能眼

  如此念颂并专心思惟观想佛陀净土似太阳灿烂明光生起。以清净虔诚之心供灯之后。并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供灯祈愿品是宁玛巴大岩藏者敦殊仁波切加持的法语。供灯功德殊胜极了。有褐云:”供灯幅德无穷际。却除无明具慧眼、智能脉广净恶业、超越三界证三身”。

  涂香 (香水)

  容光焕发而圆满的成就者当然不需要尘俗中的香水来经验自然圆满境界。但我们献香水是为了暂时净化不良的习性。如贪、瞋、痴。而最后不但是习性。连外界周围也被清净而圆满了。

  “食物”、”果”之供养

  第七供即是食物。成就者不需要食品之供养。供食品之目的是暂时消除众生饥饿的痛苦。并带来充分之食物。最后献食物可令众生经验到静思圆满的境界”三摩地”。令众生依静思之自然资粮而生活。

  谈到供果来累积福德资粮前。先说一则小故事:过去印度有一对贫困的母子。当儿子一远去他方种田时。母亲为他备了食物作为午餐。当他正想吃时。来了一位托钵的比丘;儿子想我们家前辈子也没累积资粮。如果这辈子不累积资粮。下辈子会更贫困啊!于是以恭敬清净心供食给比丘。并发了很大的愿。这一念殊胜的大愿。使他下辈子转生为王子。吃穿不愁。因此我们也要以清净心为自己及虚空的众生发愿供养三宝。由于发心清净。并且回向。不只得到国王果位。还会说得佛陀之圆满果位呢!

  “乐”之供养

  供养美妙音乐作为累积资粮之方

佛学常识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式又如何呢?我们先以铃之妙乐为例。一般在佛堂或佛塔、寺院的角落有铃、风吹铃响。以此妙音供佛之意是对佛陀身法意清净之赞颂、用唱颂方式礼赞三宝、功德尤其广大。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国王叫波斯匿王。他带着眷属一起去祇陀林。忽闻妙音响起。一路上连大象、马匹、畜牲们都驻足谛听。波斯匿王十分好奇。心想是谁的歌声如此迷人。连畜牲们都如此沉醉?原来是一位个子小小的比丘唱颂的。波斯匿王请教佛陀:”小小个子比丘是什么因缘而有此美妙唱颂能力?” 佛陀说:因为他曾在迦叶佛的舍利塔上供了一个金铃子。并发了清净的大愿。因此在五百劫之间。都有能力唱出美妙之声音。令众生陶醉。

  所以我们在佛堂以三清净来供养 - 发心清净、正行清净以及回向清净。不论风吹小玲、大喇叭、哨钠、笛子、跋.…供养之后。都可能如小小个子的比丘一般。具足佛音六十支的美妙成就。为什么佛前供水、花、香、灯、涂、果、乐等八供呢?这是缘自印度的习俗。客人来到家中。先招侍人喝水、然后洗脚。再挂朵花在脖子上。以香熏一熏全身。然后亮起灯来。身上涂得否香来。并给予食物招恃。全部都具全之后。再弹琴给客人享受。

  我们供养佛陀以八供。但其实三宝是不需要这些供养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众生能累积资粮而来做八供的。而供养也以发心广大的前行、思惟三轮体空的正行及普皆迥向的结行三清净为关键。前次尊贵的堪钦仁波切来弘法所赠之口诀法语。亦再三提起;人人本具的圆满佛性不宜向外寻觅。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修!唯有时时观照自心。好好积聚福德资粮。才能见得心的本来面目。认识珍贵的心中摩尼宝珠。供养以动机纯正最珍贵。莫流于虚荣的炫耀比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11139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坛八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坛八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33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