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6:4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weight:bold;}a:link, span.MsoHyperlink {color:blu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a:visited,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 {color:navy;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div.Section1 {page:Section1;}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波罗提木叉(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本师释加牟尼佛涅磐前遗训--佛的弟子一定要拜读

大般若智慧的心即是佛!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 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  “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

佛学入门必背100个常识

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  “我现在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的记着: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佛陀的话。听得阿难和大家更感动!更伤心!  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这以后。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要在这里涅槃。想到慧灯将要熄灭。法船将要沉没。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的前来向佛陀请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夜将要涅槃。”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请你帮忙。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这时候。阿难是再三的辞谢。须跋陀罗是再三的请求。大悲的佛陀。不舍众生。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即喊阿难道:“阿难!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我去除他的疑惑。让他来和我见面。”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带须跋陀罗引见佛陀。须跋陀罗很是欢喜的问道:  “佛陀!世间上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又说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别人都是错入歧途。这样互相非难。这正邪究竟如何分别呢?是非究竟以甚么为标准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  佛陀欢喜微笑着回答道:  “须跋陀罗!你问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你解答。世间上无论那一个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太虚大师《佛学常识》

 “须跋陀罗!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我以真实的话告诉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圣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沙门。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须跋陀罗!观察外道的教法。他们不依三法印。没有八圣道。当然就没有解脱的修道者。虽然他们说有。那不过都是妄言。  “须跋陀罗!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我十九岁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岁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  “须跋陀罗!从我成道的时候起。这个世间上才真正的有沙门;我涅槃后。留正法于人间。信仰的人定能获得解脱。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须跋陀罗听闻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雾顿时开朗。当即证得阿罗汉果。他顶礼佛陀的圣颜。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并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见了都很感动。  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泪。这时。风息林静。鸟兽没有鸣声。树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谢凋零。整个的世间都现出寂寞萧条的现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说法没有两样。静静的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  “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后。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嗔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诸比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诸比丘弟子!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将要涅槃。如有疑者。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夜是静静的。没有别的音声。只有佛陀说法的音声。月光分外明亮。流星划过长空。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声。聆听佛陀最后的法语。最后佛陀问大家对四圣谛、十二因缘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如是三问。大家都默默无言。因为都没有疑惑。当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非常安静。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这就是将要进入涅槃的佛陀吗?叫人真难以了解。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你们要降伏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清净。要使自己忠诚。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能这样思维。你们将可远离贪欲。远离嗔恚。你们可以远离不善。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一定要

佛学常识13大千世界

自我降伏!你们要做自己的“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牲。“心”悟。这个人成佛;“心”迷。这个人可以成为邪魔。所以。你们必须降伏自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你们要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研究。在一起修行。你们不要虚耗精力。糟蹋时间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无益的争论中。你们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实为乐。这是法乐。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躯。形躯必然消逝。是无常。法身却永恒。不生不灭。见到形躯的我。他们未见佛。依循我的教诲。即是见佛。

注解:

 四念处新作四念住。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 身念处也。身为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些微之净处。故身观不净也。又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搅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 受念处也。受为苦乐之感。乐从苦之因缘而生。又生苦乐。世间无实乐。故观受苦也。又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

佛学常识问答 中英文

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受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 心念处也。心为眼等之心识。念念生灭。更无常住之时。故观无常也。又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 法念处也。法除上之三所余之一切法。无自主自在之性。故观无我也。又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名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FROM:【明。杨卓《佛学次第统编》】

【五停心】

  ﹝出天台四教仪﹞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生慈悲观]。谓多嗔恚之人。于诸违情之境。辄生忿怒。当用慈悲观治之。爱念愍伤一切众生。不于彼而起嗔心。故云多嗔众生慈悲观。  [三、多散众生数息观]。谓心多散乱之人。当用数息观治之。数息者。以鼻中出入之息。或数出息。或数入息。端心正念。从一至十。不多不少。周而复始。令心不散乱。故云多散众生数息观。  [四、愚痴众生因缘观]。谓愚痴不了之人。当以因缘观治之。因缘观者。即观十二因缘也。以其迷倒。拨无因果。执着断常二见。故令观此十二因缘。三世相续。不断不常。以破愚痴之心。故云愚痴众生因缘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五、多障众生念佛观]。谓障重之人。当用念佛观治之。障有三种:一、昏沉暗塞障。当想念应身佛。三十二相。相相分明。以治于昏沉也。二、恶念思惟障。当想念报身佛十力、四无所畏治之。三、境界逼迫障。当想念法身佛。空寂无为治之。故云多障众生念佛观。(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也。境界逼迫者。谓火焚水溺之类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五一卷)2001/10/27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12-17-0451 佛法是教育。所以佛法当中。对於一切叛逆。都是以慈心来对待。以善心来对待。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来帮助他。而不是排斥。虽然世尊在灭度之前。弟子们向世尊请教四个问题。其中就有一个。恶比丘我们如何跟他相处?「默摈」。这是不得已。默摈是什麼意思?不要理他。回避他。各人修各人的。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这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善巧方便不足以感动对方。只好用这个方法。 默摈有许许多多的技巧。有许许多多的层次。并不是说默摈就是不理他。我们要这样想法、作法。把佛的意思错会了。再恶的恶人。他也有长处。他也有善行。对於他的优点、他的善行。我可以随喜;对於他的恶行、他的悖逆。我不随喜。这就是默摈。我不赞成他。那要看机缘。他能接受。我们就提出反对的意见。我不赞成;如果他不能接受。或者引起更多的麻烦。我们就不表态。我们也不说赞成。也不说反对。都是对待恶比丘的态度。我们常讲要见机行事。要察言观色。「普观」。

备注:因网络上有美女图片。请大家不要看。不然有因果报应的。要看背因果。切记!切记!切记!!!

· 欢迎加入QQ 1780390789或者加入QQ 1976471837南无阿弥陀佛

想修财运聪明健康长寿消灾除祸的方法和成佛(主要是成佛)。请进我的博客有很多内容,那里有很多篇。欢迎光临。因时间关系。直接进里面看看。好吗

http://www.xuefo.com/blog/1/1_40298_1.htm

(这个博客内容多。全部内容都有。需要请到这里看。以这个博客为主。以后用这个)http:

太虚法师佛学常识

//h.foyuan.net/home.php?mod=space&uid=110688&do=blog&view=me&from=space(这个博客内容少。以这个博客为次)

因时间关系直接到博客http://www.xuefo.com/blog/1/1_40298_1.htm

因QQ314360480。QQ528785705 。QQ1271297198和QQ1719307057已满位。已经加不进去了。请以后请加1780390789。或者加入QQ 1976471837欢迎加入。注意QQ日记内容很少。要看全部内容进博客里(见号码http://www.xuefo.com/blog/1/1_40298_1.htm)。请大家相互转告。还望大德菩萨指点迷津。有好的内容请发来。谢谢。感恩佛菩萨。感恩一切众生。有空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2/115056.html

以上是关于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本师释迦牟尼佛临涅槃时的几句叮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25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