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经」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5: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经」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经」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

恭请法宝须知

为使广大莲友通过恭敬法宝。获得真正的法益。“有一份恭敬。即得一份利益;有十分恭敬。即得十分利益”。故敬录以下恭敬法宝的事项。祈请诸莲友参照执行。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恭请。  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阁。而不使其流通。则恐招遮挡佛光之罪过;可待前次所请法宝阅读毕。再行迎请其他所需法宝。自己不需要时可与需要之人结缘。以节约人力物力;  3.免费结缘。不可贩卖。本寺亦无派人在外募化。敬祈明察。  4.为体现恭敬法宝的原则。原则上不接受代请事务。一般情况下。结缘法宝者。至多十册(套)。每种各二册。若有特别用途者。请与我们说明。我们根据情况决定。收到迎请信息之日起。正常2个工作日内。本部即为邮出法宝。一般通过邮局包裹、印刷品寄送。大约十五天左右可收到法宝。数目众多的法宝。如您当地设有物流点。能够安全、方便送达。我们将会选择物流发送。恭请法宝莲友可至本寺网站结缘名单中查询详细邮寄情况。或发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至本处查询。  5.为确保电话请书的正常沟通及请书人姓名、地址等信息的正确性。建议普通话不好的莲友尽量选用邮件、传真或纸信等书面形式请书;无论哪种恭请方式。均提供您的详细信息(邮编、地址、姓名、电话)和所要索请的名称、数量。以便更好的为您服务。  6.如果您认同东林寺的弘法理念。在当地流通东林寺法宝。可以申请法宝流通点。可在网站下载(或可来信索取)弘法点申请表。  7.收到本处法宝后。若发现有漏寄、包装损坏、书籍印刷装订错误等情况。请来信告知。并将相关损坏书籍寄回本处进行更换。  8.以上各条及未尽事宜。望莲友批评建议指正为感。我们努力修正。力求尽善尽美。

  二、法宝安置须知  1.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经书有它的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纯粹

初学佛学常识

经典、课诵本、菩萨论、注解经典、佛像、菩萨相、祖语。尽量按次第弥善。  2.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  3.凡经书等法宝阅毕。可辗转流通。赠送其他莲友。不可任意烧毁或丢弃。  4.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带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  5.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6.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三、读诵佛经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2.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

佛学常识下载

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4.不可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5.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其他经论善书亦复如是。   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7.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8.若自己有数本相同的经书。可以广为流传。务须告知对方应当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请。则功德无量。

  四、破损处理  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您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以后再结缘给需要的莲友。  3.对破损比较

弘善佛教佛学入门佛学常识

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纸化。须另设化器。严加防守。不使灰飞它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  果能依如上所说而行者。无论奉持经书、恭诵经书。供养佛像。乃至助印佛书。均能培植福慧资粮。增长菩提善根。以期于此生中。径证佛果。不退成佛。

  附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业也。  (一)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也。  (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  (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  内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法理。可谓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义海涌于胸襟。智岳凝于耳目。辄莫容易。实非小缘。心法双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莫报佛恩。(注:《莲池大师全集》中作“真报佛恩”)

  附二:如何正确阅读佛经(印光大师作)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世欲读书。绝无敬畏。晨起则不加盥漱。登厕则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语言。同破坏之故纸。漫不介意。毫无敬容。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也。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象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决。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着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着。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岂不哀哉!)

  夫如来灭度。所

佛学常识问答pdf下载

存者唯经与象。若以土木金彩等象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象。则其过弥天矣。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

恭敬法宝注意事项!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於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

佛学常识图片

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所以经典是佛的法身所在之处。助印经书、流通经书、阅读经书、恭敬经书。皆可启发无限智慧;但若对经书不恭敬。也能令堕不如意处。以下略举数条。以供参考。

一、佛经法宝须放置于洁净高燥之处。二、佛经法宝所在之处不可做诸污秽行为。三、佛经法宝不可露置。不可跨越践踏。不可与秽物杂置。亦不可安置在床上、座椅上、拜垫上等不净处。四、佛经法宝须置于其他书籍之上。其层次大致如下:原文经典、经典浅释、一般佛书、圣贤言论、教化书籍。五、若书房和睡房是同一房间。睡觉时应用干净的布将经书盖上。且要安置在头的一边(限单身净房)。六、佛经法宝须用双手捧。携提须高于脐之上。不可挟于腋下。七、手捧经书经过佛像。及遇大德上座等。以上举经书为礼。八、阅读佛经。须先净手。若中间手触不净之物。如脐以下衣均须揩手令净。九、阅读佛经应专注一心。若有杂念应合上佛经。待念去再阅。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十、对经如对佛。不得戏笑。不得对经谈说世事。讲说杂话。或边吃东西边看经书。十一、佛经上不得涂写。十二、不得口吹经上尘。以专用净布拭去。十三、经案上不可放置杂物。外书等不可放于内典之上。不得案上卷帙纵横失次。十四、不可躺着看经。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勿以口水沾指翻经页。十五、佛经法宝不可烧毁。若有损坏应速修补。十六、若自己不阅应转送他人广加流传。不可不加爱惜。又不肯流传。十七、佛经法宝不可执此轻彼。愚迷毁谤。十八、佛经法宝不可货卖。质当取利。十九、佛经法宝不可断章取义。增删伪乱。

二十、破损处理

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您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以后再结缘给需要的法友。

3、对破损比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纸化。须另设化器。严加防守。不使灰飞它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

凡佛经法宝。均应恭敬如佛。不恭敬法宝。即不恭敬佛。以自三门。毁谤三宝。造作罪业。与出佛身血等。“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切记此一经文。恭敬三宝、恭敬经典。

果能依如上所说而行者。无论奉持经书、恭诵经书。乃至助印佛书。均能培植福慧资粮。增长菩提善根。以期于此生中。径证佛果。不退成佛。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2/118261.html

以上是关于「佛经」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经」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20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