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5: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

佛学常识最好的网站

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丛林之始。丛林的意义。旧说是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云(《禅林宝训音义》)。

  丛林规模开始不大。到唐末五代之间。南方有发展。如洪諲住浙江径山。道膺住江西云居山。僧众多至千数;义存住福州雪峰。冬夏禅徒更不减一千五百人(《宋高僧传》卷十二)。入宋。丛林建置益臻完备。禅众亦以集中居住为常。凡名德住持的丛林。都有千人以上。如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延寿自杭州灵隐移住同地永明寺(今净慈寺)。学侣多至二千(《景德传

佛学律学常识

灯录》卷二十六)。

  北方丛林。亦始盛于宋代。仁宗皇祐元年(1049)。内侍李允宁施住宅创兴禅席。仁宗给与寺额为十方净因禅院。庐山圆通寺怀琏应命为住持。禅道大弘于汴京。神宗元丰五年(1082)。又命京师(今开封)大相国寺。创立慧林、智海二大禅院。后都成为京师有名的禅林。至徽宗崇宁二年(1103)。宗赜集《禅苑清规》时。丛林制度已灿然大备。宋室南渡以后。禅宗名僧辈出。所居丛林。皆极一时之盛。如克勤所住江西云居山、宗杲所住浙江径山、正觉所住泗州普照寺及明州天童寺。清了所住真州长芦崇福寺等。其住众常至千人以上。史弥远因而请定江南禅寺为五山十刹(余杭径山、杭州灵隐、净慈、宁波天童、育王等寺为禅院五山。杭州中天竺、湖州道场、温州江心、金华双林、宁波雪窦、台州国清、福州雪峰、建康灵谷、苏州万寿、虎丘等寺为禅院十刹。见《七修类稿》)。俾拾级而登。于是丛林制度遂遍行于江南。迄后世不衰。

  丛林制度。最初只有方丈、法堂、僧堂和寮舍。以住持为一众之主。非高其位则其道不严。故尊为长老。居于方丈。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所集禅众无论多少。尽入僧堂。依受戒先后腊次安排。行普请法(集体劳动)。无论上下。均令参加生产劳动以自给。又置十务(十职)。谓之寮舍;每舍任用首领一人。管理多人事务。令各司其局(《景德传灯录》卷六《禅门规式》)。

  在这以前寺院的首脑为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或称都维那)。都是领导大众维持纲纪的职僧。上座以年德俱高。都是朝廷任命。如姚秦、元魏。常有命令补上座。唐道宣亦曾被命为西明寺上座。其位居寺主、维那之上。寺主知一寺之事。如后周陟岵寺、隋大兴善寺等。皆有寺主。维那意为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或称为悦众;但后世常以悦众为维那之副。其职有数人。以大、二、三、四等别之(《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六)。

  至于丛林古规的职事。则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名目。如黄檗希运在池州南泉寺为首座、遵布衲为湖南药山殿主、雪窦重显为南岳福严寺藏主、南泉普愿于庄上为庄主、沩山灵祐在江西百丈山为典座、克宾于河北魏府(今大名县)兴化寺为维那、玄则在法眼会下为监院(见元道泰《禅林类聚》第九)、兴化存奖为临济义玄侍者等。

  后世丛林组织日渐庞大。各寺家风不同。为住持者多因时制宜、自立职事。名目层出不穷。宋宗赜《禅苑清规》的序文说:‘庄严佛社。建立法幢。佛事门中。阙一不可。岂立法之贵繁。盖随机而设教’。在《禅苑清规》所载丛林职事名目即有二十三种。宗赜还撰了一篇《龟镜文》(贰咸《禅林备用清规》卷七称之为《百丈龟镜文》)。概括地说明设立各种职事的必要。文云:

  ‘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禅苑清规》卷八)。

  以上制度。自宋以来通行甚久。少有更改。至于今日可行的。则根据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更有增益。且分成东西两序。东序序职(资格)有都监、监院等二十一员。列职(实职)有化主、库头等二十六员;西序序职有首座、西堂等十二员。列职有殿主、寮元等二十一员。细分职别可达八十种。可谓繁杂(见清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

  丛林职事人员之多寡。各依其规模建制大小而定。方丈为禅林正寝、住持所居之处。故称寺主为方丈。他为全寺诸堂之头。故又称堂头和尚。至西序的重要职员。则为首座(即古之上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藏主、知客、寮元(云水堂首领)等。东序为监院(即古之寺主。俗称当家)、副寺(即知库)、维那、悦众、侍者、庄主等。是一般丛林所常设的。此外。列职各专一务者。还有饭头、菜头、火头、水头、碗头(通称行堂)、钟头、鼓头、门头、园头、浴头(亦称知浴)、圊头(即净头)、塔头(亦称塔主)、树头(巡视山林、栽补树木)、柴头、磨头、茶头、炭头、炉头、锅头、桶头、灯头、巡山、夜巡、香灯、司水(禅堂专任)、照客、听用等。以上各种职事名称。以等级分。可统称为知事人员(一级)、主事人员(二级)和头事人员(三级)。规模较小的丛林。

聪明常识 智慧佛学

即以主事兼知事。规模较大的丛林。则有很完备的组织。方丈之下有库房、客堂、维那寮、衣钵寮四个机构(通称四堂口)。是为丛林的基本组织。重要寺务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与四堂口首领共议进行。此外有首座寮以处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处初学新参。有行者寮以处杂务行者和童行。有众寮(云水堂)以临时接待过往禅衲。又有蒙堂以处知事职僧以上退职人员。有单寮以处副寺以下退职人员。有延寿堂以处老病僧人。有庄田以供禅众从事生产。各堂又各立规约以资遵守(参看本书《清规》条目)。

  现今丛林。以其住持传承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子孙的与十方的两类。本来从宋代起。丛林即有甲乙徒弟院、十方住持院、敕差住持院三种之分。甲乙徒弟院。是由自己所度的弟子轮流住持甲乙而传者。略称为甲乙院。十方住持院系公请诸方名宿住持。略称为十方院。敕差住持院。是由朝廷给牒任命住持者。略称为给碟院。甲乙院住持是一种师资相承的世袭制。故又称为剃度丛林或子孙丛林。十方住持院由官吏监督的选举。故称为十方丛林。后世即大体沿用其制度。无大变动(现无其第三种)。

  另外。十方丛林中依住持继承制度的不同。还有选贤丛林与传法丛林之分。有如镇江金山寺名刹的住持。即是依法系相传的。称为传法丛林;

佛学常识一佛教

宁波天童寺自清末寄禅(敬安)重兴后。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1924年厦门南普陀寺改子孙丛林为十方选贤丛林。即依天童寺选贤方法。订立‘十方常住规约’二十条。并规定选举法、住持任期及进院退院等手续(《厦门南普陀寺志》)。这种选贤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

李炳南佛学常识课本

  关于丛林制度详见于《百丈清规》和它的注书《百丈清规证义记》等。至于丛林中行事和古德风规。则有道融《丛林盛事》、慧彬《丛林公论》、慧洪《林间录》、净善《禅林宝训》、无愠《山庵杂录》等可资参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2/118264.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之丛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20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