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木鱼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木鱼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木鱼的由来
木鱼的由来
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中。木鱼还是其乐队组成中的一件重要乐器。
但是。木鱼却是由佛教中转引过来的。它原是由汉传佛教创造并推广使用的法器。在佛教的典故中。关于木鱼的传说有很多;在佛教的赞诵活动中。木鱼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木鱼的传说
木鱼始于什么时候。它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形制。它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在佛教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在佛经中。有一个著名的“鱼腹儿”的故事。说的是:在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族里。有个孩子叫做薄拘罗。在他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他的后母非常刻薄。经常虐待他。有一次。后母趁他的父亲不在家。把他扔进了河里。被一条大鱼吞进了腹中。这条大鱼被一个渔夫捕捞了上来。拿到市场中去售卖。恰好薄拘罗的父亲买下了这条大鱼。拿回家中。准备烹煮。正要用刀剖鱼的时候。薄拘罗在鱼腹中唱言:“愿父安祥。勿令伤儿!”他的父亲赶紧轻轻割开鱼腹。把他救了出来。据说。薄拘罗后来历尽种种磨难。终于成为了释迦牟尼的弟子。享年一百六十岁。成为世界“长寿第一”。
这个故事传到中国以后。被演绎成了另一种版本。故事的情节基本一样。只不过说成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从西域取经归来时。途经蜀地。遇一长者。到其家化斋。长者之子被后母陷害。扔进了河里。被一条大鱼吞食。恰好那天玄奘大师偏要吃鱼。长者只好出去买回了一条大鱼。在剖鱼的时候。从鱼腹中救出了自己的孩儿。玄奘大师说:“这正是此儿夙愿把持佛律中不杀戒的因果报应。所以虽被鱼吞。却得不死。”长者说:“那怎么样才能报答鱼恩呢?”玄奘大帅告诉说:“鱼为救孩而牺牲。应该用木雕成鱼形。悬于佛寺之中。每逢斋饭时敲击。以此可报大鱼之德。”据说。这就是中国佛寺中使用木鱼的由来。
在中国佛教中。关于木鱼的来源还有一个版本。《增修教苑清规·法器门》中记载。古时有一比丘。违背师训。毁坛戒法。所以死后不仅转生为鱼。而且在鱼背上还长了一棵树。海水中。波涛滚滚。鱼背上树摇不止。皮肉撕裂。鲜血涌流。这条鱼终日痛苦不堪。后来他的师父渡海时。他兴风作浪。并对师父说:“以前你不教导我。才使我得到了堕生为鱼的报应。所以我今天要报此怨。”帅父问他姓名。鱼答后。师傅恍然大悟。知道了此事的因果缘由。劝其忏悔。并为他设水陆追拔法会。后来师傅梦见此鱼。称依仗法会功德。已脱鱼身。嘱将鱼身上的树术供养僧众。以亲近三宝。师父
这些传说都很有警示意
不管怎样。木鱼的产生。是佛教用来警示僧众勤习佛法。日夜诵经。消释懈惰。以觉悟成道的重要法器。
木鱼的形制
制作木鱼。一般都足把一整块木料雕刻成鱼的形状。然后把中间挖空。在头部、尾部、鳞甲等部分漆上黑漆。押上金箔。其余部分漆上红漆。大型木鱼一至六尺长。小型木鱼三至五寸长不等。
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鱼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木鱼。雕刻成鱼形或龙头鱼身形。这种长木鱼往往悬挂于斋堂或库房廊下。作为集合僧众之用。因为它与民间乐器“梆子”的形制、发音都极相似。所以称为“鱼梆”。又因为它常常是在斋饭时敲击。所以也叫做“饭梆”。在佛教寺院中。长木鱼大都是头向山门悬挂的。
另一种是圆木鱼。形状类似于一边塌陷的馒
寺院中的圆木鱼大小不等。有各种规格。一般大些的圆木鱼都是放在案上或架上敲击的。小些的圆木鱼则是用手执持敲击的。小圆术鱼的敲击手法是:不敲的时候。双手捧持。鱼椎在外用两食指和两拇指夹住。其余六指托住鱼身;敲击的时候。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执鱼。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执椎。鱼椎头和鱼身头向上相对。两手如合掌。称为“合掌鱼子”。
北京潭柘寺龙王殿廊下悬挂的石鱼。一米多长。敲击不同部位能发出的不同声音。
木鱼的功用
佛教中设立木鱼。用途是很多的。
首先。如前所述。木鱼主要是用来在僧众赞诵时整和声调节奏的。类似于乐队中的指挥。同时也取鱼类目不阖睛。昼夜精进。以激励僧众不断用功的意义。
其次。木鱼有集合僧众的作用。佛经中说。自有木鱼出现。“其后。天下大小寺院以木鱼鼓集合大众”。现在。木鱼有时也在僧众斋饭时敲击。《百丈清规》中说:“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
再次。木鱼还用来打更报晓。佛经中记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行报晓。”
最后。木鱼也是比丘们在出外乞食化缘时。不断敲击。以提醒俗众广发慈悲心的工具。
关于木鱼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2/11965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木鱼的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木鱼的由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