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萨」「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摩诃萨」「摩诃萨」的七个意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是具大根。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怎么样具的大根?他因为在无量劫以前。在佛的面前供养三宝。礼拜三宝。恭敬三宝。做了很多很多的功德。所以叫植众德本。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面前做的这些功德呢?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哪;他因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他这个善根就大了。这叫具大根。
第二呢。他有大智慧。怎么样有的大智慧呢?从什么地方来的大智慧呢?因为肯发菩提心。他肯发菩提心。这就是有大智慧。才能发菩提心;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你们现在再到这儿来听经。到这儿来打禅七。这都因为。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点善根。多多少少有一点智慧。所以才能参加打禅七。才能在这儿研究佛法。如果你是没有善根的人。你到这个门里边。心里就觉得好像有个马猴子在你的心里似的。蹦蹦跳跳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就好像天人五衰现相那个样子。不坐本座了。不坐本座就怎么样?就跑了。那么现在没有跑。甚至于我天天要打。又要骂。要打一百香板。这一百香板不是容易受的。也不是同你们讲笑话的。如果真要是不开悟啊。不一定哪一个。一定要打一百香板的。这一次。我宁可把你们打跑了。我也要你们开悟。
所以呢。这要有大智慧。这个有大智慧。发了菩提心还不算。还要广度众生;广度一切众生。好像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他普门示现呢?就因为他有大智慧。要广度众生。可是度众生。而又不要着住到这个度生之相。怎么叫“着住到度生之相”呢?好像那个梁武帝。梁武帝就是中国见着达摩祖师那个皇帝。那个皇帝。你说怎么样啊?他就是度生而着住度相的。怎么说呢?他见着菩提达摩。第一代祖师。他见到他了。他先问什么呢?说:“你看看我。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修了这么多的桥。你说我这功德有多少?”
这样一讲。这就是已经有我相了。有执着相了。有一种骄傲的心;骄傲、贡高我慢。以为。你看我这功德可大啰。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你虽然是印度来的法师。恐怕你都没有我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的意思呢。就是想要戴几个高帽子。想要请达摩祖师赞叹赞叹他。是说:“你这个皇帝真是功德最大了。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哪!大约和佛是一样的。”他希望听几句谄谄媚谀的话。怎么叫谄谄媚谀呢?就是现在的话。所谓溜虚。又所谓拍马。就是拍马。叫菩提达摩来。想请菩提达摩来给帮他拍拍马。
你说。菩提达摩怎么能做这个事情!所以菩提达摩就直心是道场。说:“你没有功德!”这一下子。把梁武帝就给说得:“你这个黑脸和尚。说我没有功德!”所以。以后也不讲话了。根本就不睬这个菩提达摩了。所以菩提达摩才走的。这个就是怎么样?可是度生了。他是度生。但是着住度相了;着住度相。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求祖师。来承认他这种的功德。谁不知道。菩提达摩这个祖师一点人情都不讲。不讲人情的。你皇帝。活该你是皇帝。我不买你皇帝的账。所以呀。就走了。那么为什么他着住度相上呢?就因为他没有真正智慧嘛;你若有真正智慧。就不着住度生之相。这是第二个要有大的智慧。
第三个大的意思。信大法。这个佛法。深如大海。高过须弥。是难窥难测的。不容易看得见。也不容易测量出来。但是你要有个信心。就可以得到其中的滋味;你要没有信心。就是格格不入。望洋兴叹呐!看这个大海。这个海这么大。我怎么可以把它喝尽。我这一生这个大海的海水也喝不尽的!好像看见佛法的宝藏这么多!大藏经这么多。我要甚么时候能看完呢!望洋兴叹。你要有信心呢。我信真了这个法。然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少而多。一点一点地来研究。终究有一天。你会把佛法的这个宝藏通达无碍。必须要有深信切愿。要发愿。我一定要明白佛法!要实行。我要照着佛法去修行。所以这深信切愿——这个切。是一切的那个切——切愿。好恳切的。我发愿要学习佛法。学明白了佛法又要去实行。实实在在地照着佛法去做。这叫深信、切愿、实行。这很要紧的。如果你没有信心。佛法再妙。你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妙处。
那么要信大法。什么是大法?这个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法。你信那个般若大法。这个般若是梵语。此云叫智慧;你就信你自己本有的智慧。《金刚经》的经文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你就一念生出你这个清净的信心。佛就知道;佛既然知道。你这个电报就打通了;你这个电报打通了。你和佛通了消息了。怎么样通的呢?你还没明白?就是由你这个信心通的嘛!你有这一个信心。一念生净信。“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就把你这个电报给你收下;收下了。一看。哦!现在是……原来我有个同修。法名叫果遵。对佛法生了信心了。好!我给他回一个电报。回个电报。教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给你回了一封电报。你收到这一封电报。就拳拳服膺。就守着。抓着;抓着不要放了。不要把它掉了。服膺甚么呢?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看!你和佛通了电报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妙法。妙法就是妙到这个地方。你自己收到电报都不知道。这真是妙。是信大法。
第四呢。要解大理。怎么叫解大理?解就是明白;明白那个大的理。甚么叫大的理?这个理。它有大有小吗?当然有了。你事情有大事小事。这个理就没有大理小理吗?大理就是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是什么?我告诉你。你不要着急。我既然讲经。不会不告诉你。始终我会告诉你。我会讲明白了给你听的。什么呢?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本来是佛。这就是个大理。理即佛。佛即理;佛也就是理。理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佛和我本来是一个的。无二无别的。不过佛是修德圆满了。我们这个修德没有圆满
为什么相信我们本来就是佛呢?因为这个实相的般若有离开众生的心。我们众生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我们的真心就是佛。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发掘出来我们自己这个真心。用这个妄想心来当家。拿它来用事。妄想心和真心来比较。就好像一个瞎子。一个有眼睛似的。这个妄想心就是个瞎子。你那个真心就是个有眼睛的人。我们现在尽用这个妄想心来用事。没有用我们那个真心。为什么我们不用我们真心呢?我们真心是不是丢了?是不是没有了?不是的。为什么你用妄想心?在讲《楞严经》上有讲过“一念不觉生三细”。在那一念不觉的时候。出三种细相。所以呀。就把真心给遮盖了。那如来藏性就不能显现了。没能显现。我们现在信真了。我们就是佛。我们具足佛的智慧德相。那么这叫解大理。
第五个大的意思。就是要修大行。这修行。不要得少为足。不要中道自划。半途而废。不要认为这个化城就是真的。得少为足。这个二乘人就得少为足。或者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就不回小向大。这叫得少为足。中道自划。走到半路上——好像那个无闻比丘。他坐禅呐。有这个四禅的境界了。生到四禅天上去。他认为这就是
有的走到化城了。在《妙法莲华经》上就有化城。那化城。为什么有个化城呢?因为。这二乘人修道的。今天修求菩萨道也不到。明天修菩萨道又不到。后天行菩萨道也没有行完。这太长远了。我说这个今天、明天、后天。这不过举个比喻。就是。这一年、两年甚至于。很久很久的时间。想求这个菩萨道。也得不到这个菩萨道。达不到目的。他就辛苦了。觉着太疲倦了。好像我们人走路似的。走得太疲倦了。不要走了。不要去了。去这个地方这么远。这样子。佛一看。这些个人都辛苦了。就化出来一个城市。说。前边有一个城市。我们到那个城市里休息几天。前边呐。离那个我们所希望的那个目的地。就不太远了。所以这一些个二乘人。到这个化城里边呐。一看。这个地方也不错啊!什么都有。金银珠宝什么都全呐。就想在这个地方住下。就不再向前去进取去了。所以嘛。这宝所。
我们修行要忍苦耐劳。要不怕风雨。好像在普吉利那边住的。听经。刮风也来。下雨也来。这就是有点意思了!我这个做师父的心里很高兴。一想到这些个徒弟。都还对师父印象算不错了;要是没有什么意思。他不会来听。他们听得佛法是有点兴趣了!这是。这个有点忍耐了。所以我这个做师父的——做徒弟有忍耐了。做师父也要有忍耐了。我也辛苦一点。我也给你们讲经。就我打七打得腿也痛。腰也酸。又要去照顾事情。分了很多神。还一样来讲经。所以我征求大家的意思。来讲经。不过我和你们大家商量商量。你们要如果欢喜。觉得坐禅呐。坐得腿不痛了。愿意再陪着凳子坐一坐;我就每天晚间还都可以讲经的。只要你们大家欢喜。
那么讲经和打禅七。这都是二不二的。这都是教你那个心念专一。注目凝神的。你在听经。这也就是坐禅了;你在那儿坐禅。不打妄想。这也就是听经了。所以。这都是一个道理的。你会的。一切法都是佛法了;会不得。是不是佛法?会不得也是佛法;会不得也不是……说是就不是佛法了。会得会不得都是佛法。所以。这个“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我们修行要修大行。修大行就要能忍。能让。能舍。我前次讲那个七大不讲那个六度。就要修六度。六度就要布施。布施。是
那个出家人拿出过钱呐。他不想叫你给他起个好名。说:“哦!这是个好和尚。或者好法师。或者。哦!他尽帮助人呐。”他不。真正想帮助人的。他不愿意出名的。不愿意要这个名字的。所以。我尽我知道的。我接近的有一些个法师。他真愿意帮助人。甚至于。你把他的血给喝了。他的肉给吃了。他都愿意的。他都欢喜的。他为这个世界人呐。把肉割下来。来供养天地。这样他都做得到的。所以呢。那真正发菩提心的修大行的人呐。你们没有见过;或者你见过。他也不会告诉你说:“我是个修大行的。你知不知道啊?”他既然不会告诉你。你没有法子知道的。
所以。这个要忍: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寒、忍暑;热一点也可以。冷一点也可以。饿一点也可以。渴一点也可以。怎么样都可以。为什么他可以呢?就因为他有一个忍!所以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人家不愿意吃的东西我来吃。也不要故意装模作样。装出来一个老修行样子给人家看。说:“你看!你不愿意吃的东西我来吃。”给人看样子那就没有意义。那又成了一个家私。成了一个家里的摆设。家私懂不懂?家私。家私就是家里摆的这个沙发。台台凳凳啊。这一切的东西。尽给人摆着样子看的。那么你尽想给人看样子。这也变成了一个家私了。变成了人
第六。就是经大劫。经大劫。这个菩萨修的。不是在一个佛那儿种善根。所以他经过很长的时间。多长的时间呢?有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
第七是求大果。菩萨为什么他要行菩萨道?他就因为想要求大果。这个果。是因果的果。不是国家的国。不是他说:菩萨是个小国。他想去霸占。和其它的国家争。把小国都征服了变成它一个大国。不是那个国;这个果。是果位的果。什么果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的果。所以这是最大的。菩萨他的目的、他的希望就是求大果。这个“摩诃萨”。有这七种意思。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4/143315.html
以上是关于「摩诃萨」「摩诃萨」的七个意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摩诃萨」「摩诃萨」的七个意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