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拜佛应知的礼仪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7:5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拜佛应知的礼仪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拜佛应知的礼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拜佛应知的礼仪

拜佛应知的礼仪

释常律  著

一、序文

谈《佛教戒律》论“修行念佛多如牛毛——往生极乐少如牛角”戒律者。如同国之法律。民不守之。则社稷乱矣。而修行者。不守戒。则道不成。宗教崩废不堪矣。国法乃依行而论处。戒律者。乃心行皆论。较之严谨。今之佛子。持戒者少矣。皆行研经论求禅定智慧。废驰戒学于旁而不研守。每多犯戒而不知。此乃舍本逐末。不能悟道。反得地狱果报。悔晚矣。实为愚昧之行。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而生慧。名为三无漏学”。欲摄心。必先除妄念。当得学戒。持戒严者。自可断妄念。无妄念自可生定。而可参禅思虑。久而可现般若智慧研学经论。自得无漏。证得一切种智。而圆成无上正知正觉!佛制比丘。需先学戒律五年。若精严无犯。方许离师学禅修佛。故知在家出家众应依佛制循序渐进。勿可本末倒置而废道业。应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应以学戒为入门。戒为一切法之根本。不可犯。现值佛法末法时代。因佛制戒律森严。为时下修佛者撇之为屣。置之荒废。每多次以开缘方便由。而触犯戒律。故今能悟道修成正果者鲜少。可叹矣!殊不知。佛初传法并无定戒律。乃因弟子中常有人越规地不正之事。而障修行。坏僧团风纪。冒渎法相。故每犯一事即制定一戒律。并分轻重戒数百条。凡弟子犯之。除不配为佛弟子。当下地狱果报历劫而不复。而佛初定第一条大戒乃“淫戒”此乃出家在家众最难守易犯之大戒。因出家者起心动念即犯戒。故佛制此戒。严定比丘、比丘尼间。或出家众对在家男女众。不得单独共语共饮。共坐。共行。共立。共床。共房。若违皆犯大戒。自得果报。纵您修行念佛精进。一犯戒。前功尽弃。不得往生净土。得证圆满。当初佛有一宝香莲比丘尼修行多年。因不遵佛戒。而屡犯行淫不知悔改。不久平地裂开。肉身直坠无间地狱!地点在中印度。唐玄奘大师印度取经。曾参观其坑。深黑无底。以各种方法探测。不知其深。此乃破戒之现报。实值修佛者警惕。太多修佛者。皆以时代变迁之理由。而以不需执着戒律为搪塞之词。需知时代有古今之分。而佛法却无古今之别。不受时间空间之限。真理是永恒不变的。需知道伟大的佛陀及门下五百位已证罗汉比丘。皆得持戒甚严。丝毫不敢违犯。而未证果的佛子。何德何果岂敢不需执着于戒。妄大自为。枉费修佛多年。甚而受地狱报。实甚惜哉!佛灭度前。曾教示弟子:以戒为师。守戒即遵师训。如临师尊教诲。如不持戒而犯戒。如同违背师训。当不得度也。如学校校规。学生不守校规常犯过。当被开除。终不得学。而戒律千万不可犯。不可不持。佛有一弟子。只因犯一句妄语。就轮转五百世为畜生道。不可不慎。今之修佛者。众多如牛毛。而终能往生者如牛角矣!以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之莲社。数十年来。在其处共修念佛的居士往生有数千位。但真正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印证只有七位而已。究其因。皆为持戒不严而不得往生净土。再坠轮迥;大陆以前佛教丛林。一间佛寺得金刚不坏之身的和尚就有一百多位。而今台湾光复至今。却只有三位法师。得道者更少矣!此乃出家在家众不持戒自不证之因。今佛教要振兴普化大众。定要发扬戒律。严守戒律。方能教化更多众生学佛。延续佛学慧命。得使出家者个人堪作人天师表。让佛光普照大地。建立广大净土。使人类更祥和。阿弥陀佛!

戒为无上菩提本

应当一心持净戒

常律题

二、在家众学佛应知礼仪式规五十条甚多学者。对佛陀所制之戒律。皆感束缚不安。甚至认为初学佛者绊脚石。当使入门者望而却步;这是相当错误观念。亦导致现时太多修佛者不守戒律。造成佛教今天不振之因。令笔者甚为感伤!其实。佛教之戒律。与国家所订之法律大致相同。如佛教所制订之五戒。不杀、盗、淫、妄语、酒、六法全书之律条亦订的相当严格缜密。帮修佛者守佛教戒律。亦等于守国家法律。何来束缚不安。只是宗教戒律则在心灵上多加一层自我约束力量。故自誓愿持戒。严行不犯而已!儿宗教都有其自高戒律来约束教徒不正行为。而皆有因由。如笔者曾信奉基督摩门教。其教规定教徒不得喝咖啡与茶。自有其理由:如佛教不得吃蒜、葱、辛亦自有其义。您即发心入其宗教修持。当得遵其规戒方能得度。俗云:入港随港。入风随浪。当您进入不同国家。就有不同法律。自当行之。否则犯法。自不得安居。如笔者曾长居美国。到过数州停止。知美国五十州。每州法律皆不相同。此事此州可行。过州则犯法。而州之订法乃依其地环境。民情。风俗行设。而宗教戒律亦同此理而制订。笔者当军人时。认为军中纪律。可谓比佛教戒律更加严厉。故方能训练钢铁的军队。亦才能捍卫国家。您不能说军律无理苛刻。换言之。修佛要修成无上正知正觉。岂能言戒律过于束缚?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勿忽!视一般佛子。不能持戒清净。乃其身心仍带深重不良习性。自己不易改之。即怪戒律严谨拘束。反而一再犯戒。实无缘修佛。并辱佛门!当堕地狱受报。哀哉!今天笔者愿自戒律中列出五十条拜佛礼仪、戒规。这在您们听法中。很少能视听到此种综合性戒律之报载。此五十条戒规是针对在家修佛容易冒犯惹罪而列。笔者花费数天至深夜不眠不休扼要在分列出。提供大众参阅。笔者重复诚恳地再次说明。这五十条很重要。拜佛者千万不可忽视。凡忽视内任何一条。定得受地狱

佛学常识113

之果报。决不虚言矣!第一条: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若受师父馈赠物品。得捐款于功德箱内。笔者未出家前。曾因身体欠佳。而常至寺为庙不住数天。发现很多信徒随便于佛寺内厨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内树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于寺庙作法会或打佛七、佛菩萨生日时。檀越(施主)所供养打斋之物品数量很多。而在当法会圆满时。剩甚多物品。就随便分取回家煮食。笔者还看到掌厨师父不知戒律。而随便分给自己弟子带回家。亦有自己取食作。像这样种种举动。已严重犯了盗戒。盗用十方常住物(意即各地丛生所捐之物品、金钱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经绝对下地狱受苦无量。寺庙之物不分价值。微细至纵使您在寺庙打一通电话。而不投一块钱。就足够下地狱受苦。这叫因小果大。后悔莫及!因小果朋。可上升为天人。下地狱受苦有人不禁要问。在寺庙只因贪取一块钱。就要下地狱。真有此事吗。有点不相信。在此笔者愿讲一段佛陀教化外道婆罗门皈依佛之典故。自可明白其严重性:某日。佛陀率弟子至一村庄托钵弘泽。被一外道婆罗门知悉。即先向此村民散布恶言说:此位悉达多太子(佛陀俗名)要来煽惑大家的子孙去出家。大家就没后代可传承奉养。千万不可施舍食物给他们。当佛陀率弟子们进入村内。走遍全村每户乞食;没人愿施舍食物给佛陀。当佛陀走到小巷子内。看到一位老妇人从后门出。要将洗米水倒掉。佛陀即向前向其归言道。只要她诚心将洗米水倒在钵内。她将得升天神之福报。妇人乃诚心供佛。此言刚被此外道听到。即大声斥责佛陀在打狂语。只一碗洗米水就可升为天神。佛陀当即开示。并将舌头伸出。将整个脸遮住。此时外道才知佛陀是累世不说妄语的大修行者。因在那时的修行者。无论是仙道。外道皆知一个累世不打妄语的修行者。才可能将舌头伸出。将整个脸遮住的。此外道心服口服地才向佛陀请示。为何区区一碗洗米水炎功德就能升为天神:佛陀教化无边。当即指前面一棵大树而言道:此大树最初是山一粒细小种子埋在土内(种子小而树大)此妇人因一点诚心供佛。自可得无量福报。而得是升天神。此乃因小果大之理也!此位外道。经佛陀开示后。即地皈依佛陀为佛门弟子。由此典故可知。贪取寺庙一块钱。当种下地狱果报。是不可不慎的!在过去我读高中时。曾信仰基督教。研究过圣经。亦曾有类似因小果大的典故。在本人所著“因果治病改命法”当中就曾提示过。在此不再赘述之。若你能深知因小果大之理。那对我在此文后所列的每条戒规。就得谨记在心。严加遵守。千万勿犯。免受果报。而后悔莫及。或怪师父没开示。或嫌戒规太严或束缚。第二条:不得摘取寺庙山上之水果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常朝山入寺拜佛。甚是虔诚。但有些人。不知规矩。看到寺庙后山水果树上长满很多熟透的水果。令人垂涎三尺。不自禁地自摘禁果而食。而犯了偷盗寺内物之罪。够下地狱之条件。我以前常到嘉义大仙寺静养。其寺后山很大。种了很多水果树。每逢假日。游客到后山树荫下休息。凉风送来颇为惬意。常看到多人摘水果而食。因我身为一香客。不便干涉。只叹众生贪食不厌。也是促使我写此文之动机。本佛堂现在还无山可建修行道场。不然就得树立一标语:“请游客不得摘食本山水果。有喷农药”。想必无人敢摘食也。本佛堂现虽无山可供人摘食水果。但亦有人曾摘取水果食之:因常有善信敬备水果到佛堂礼佛后。不吭不讲的。将水果放置佛桌上不收回。等数天后。部分水果断有腐烂。部分尚完美的。堂内皈依弟子不知戒规。就自动取食。而犯

佛学常识问答在线阅读

戒应知未得施主允准之物。皆不得取食。信徒不取回亦不言明要供养十方僧众。此物乃为原主。不得取用。儿取用皆犯盗戒也。当坠恶道矣!戒规是解脱。不是束缚有人听也本人所演讲有关拜佛戒规礼仪的录音带后。却有两种见解与心态。一种见解是听如此严格又繁多之拜佛礼规。每轻犯就得下地狱果报。日后那有人敢拜佛学佛。另一种见解是。当听过录音带所讲的种种庄严礼仪戒规。可谓法喜冲满。赞叹法师若心传法。有些居士喜悦说道。自听法多年至今。从未闻此有系统又圆满的佛戒礼仪。真如醐醍灌顶。欢喜流露。难以言喻。两种见解心态。迥然不同。一种是超越的心性。一种是愚昧的心性。众生之心智相差悬殊。令余感叹。故古人曰:不学不知义。不修不知道。其实戒规不是一种束缚。是一种解脱。如同一国人民不守法律。则社会治安大乱。则大家不能安居。偷盗抢劫欺诈杀人泛滥各地。夜不敢出门。昼夜提心吊胆。试问汝还自由吗?若大家法律戒规戒律。安分守已。社会治安良好。则昼夜出行自由心安。佛教之戒规亦同此理。何况学佛者乃欲上求佛道。更应严遵戒规。方能早日开悟证道。一般人学佛戒律。则不易犯业。心性清净。自得佛菩萨护持加被。时时吉祥!有人说:“佛教戒律太严格。余答不严格”即是自然法则而是你本身累世累积不良习性过重。不易改之。故曰严格。如一人吸烟甚重。而现各地皆订有不可吸烟之成规及吸烟罚款法则。此人烟性改改则说。吸烟不是大事。何必订此严规呢?汝说对否?记得从前三十前之省立高初中学校。校规相当严格。吸烟记大过一次。打架记大过一次。考试作弊记大过一㿍。侮骂都是记大过一次。三次大过就退学。而我们从来却不感到严格。而那时社会治安亦相当好。我们这一代因从炼炉出来。故也造就很多名人成功者。对于社会贡献颇大。观现一般学校规是否象从前那么严格就不得而知了。而现社会治安不良。人们外出心理上亦较感不安全束缚了。这说是大家不守戒规的因由。故不守戒规。是否缚呢?不量解脱?由上之列举。自可明晰其意。社会要安康。大家要守法律。佛教要振兴。佛子定要严遵戒律。是必定之道理。望学佛者。以超越智心性来接受佛陀戒律的教化。日久自可通达般若智慧而证菩提!第三条:入佛堂不得吸烟、穿拖鞋、皮鞋、嚼槟榔我曾在多家化寺静修养身。常看到多人于佛堂中吸烟、嚼槟榔、实为不敬三宝之行。并污秽了佛堂清静。佛堂乃法王宝殿出家人修行念佛之净地。污烟浊气冲天当扰乱出家人修行。罪过是无量的。应知香烟之气颇毒。可使人致癌。并于扰人之情绪。现许多办公机关皆禁止吸烟。提高办公效率。何况在庄严清静佛堂内;嚼槟榔非但不雅观。且污染环境卫生。佛寺四周有天龙八部护法。若随地吐槟榔汁。当污秽圣地而不干净。则罪不可赦也。进入佛堂内。应赤足入。穿一般鞋子进堂。当污秽佛堂清洁。应知大家所穿的鞋子在外踏过脏物从厕所内出来都会沾到不净之物。故不宜进入佛堂内为宜。免污及圣地。而惹罪衍。当得戒守之。一口痰一把鼻涕。下地狱火烧不息凡佛弟子持戒清静无犯者。日久身上自可发出一种如檀香般的戒香味。醇香传百里。就如佛菩萨示现显降。芳香遍满虚空。当得众生诚心供养礼拜。佛语戒定真香。有戒有定有真香无戒无定是晋味。持戒者心性坦荡无疑。犯戒者心性不安束缚。持戒者当得众生恭敬礼拜。犯戒者当得众生不耻不敬。持戒者当可摄服众生得生佛性。犯戒者当招致众生得生毁谤。持戒清静可证果。犯戒当受地狱果报。持戒犯戒否!得由智者自定矣!讲戒法。易令人生厌。而苦口良药。忠言逆耳。真生不知。又不得不讲。明末藕益大师讲戒经。听者寥寥数人。弟子跟随者少矣。清末弘一大师弘扬律学。甚多地方不太欢迎他。甚至有人视他为怪物。其实。大家都是怪物而不自知。反把圣僧当怪物。众生哀哉!今天。若常律亦专讲戒法。日后当为不智众生又视为一怪物出现。岂不妙哉!但戒不扬。教则灭。然为众生想。抱弘扬圣教之习。志当弘扬戒法。望有智修佛者。共修戒法。进而生定。发出般若智慧。而开悟佛性!

第四条: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需踌脚而入。是为礼也。子曰:“君子不入中门。行不履”应知古代下品官入高官府弟。皆得从旁门入。只皇帝亲王爷。方得由中门入。而佛寺乃法王宝殿。佛祖其位尊当主过玉皇大天尊及一切大人。进入佛寺。当视为进入皇帝殿。拜见皇帝一样。得遵守寺内礼节。庄严不得随便。方免犯不敬三宝之罪。

第五条: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作礼拜。更不得蹓躂作观赏。东张西望我常注意到许多信徒一进入佛堂内。不在顶礼跪拜。却在堂内走来走去。又站着堂内正中央。一直高视佛面。像在观艺术品一样。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合乎礼制也。这点很多人都有此通病。第七条:于佛寺内勿随地吐痰或随地擤鼻涕于佛寺四周常有众佛菩萨居之。天龙八部护法。环境清净无染。而人之唾液鼻涕甚为污秽。若于佛堂内随地吐痰及擤鼻涕。当污及圣地。造成空气污染。病菌传播。有害僧宝罪当入地狱受苦。有经为证。僧护经曰:“在佛地。涕唾污地。以是因缘。入地狱中。火烧受苦不息”。由此得知于佛寺中吐痰擤鼻涕于地狱中受火烧苦报。进佛寺参拜。此礼仪不得不慎;若欲吐痰擤鼻涕。当以卫生纸包之。投入垃圾筒内。或至洗手台吐之。以水冲洗。当不患。以第七条而论。只一口痰。一把鼻涕就得受地狱果报。有经为凭。真实不虚。更可知戒律之重要。若一犯戒。无论你修行多好。终不得正果往生极乐。故本文每期报导望大家谨记在心。免犯之后悔!佛教戒律是合乎理性、民主性的戒法佛教戒法非权威性、强制性的。是公正合理民主性。无压迫束缚感。与民主国家法律相似;非同其他宗教之戒亲具权威性。强制不可抗拒。得毫无抗议的接受。众生犹如受罪的羔羊得乖乖受宰受指使。不得怨言。否则恐吓将下地狱受苦或接受救主惩罚。一切以神意为主宰。众生皆为神之奴隶说黑为白。说白为黑。不得异议。凡研究过佛教戒法的人。相信佛制戒律。皆依照人伦道德而定。犯戒者如同犯国家法律相同。除得接受法律制裁外。尚得受未来地狱果报。心灵之谴责。永不安宁。故佛教戒法(本)。如同一本完整的六法全书是一样道理。第九条:寺庙内用食。当提捐献凡寺庙逢菩萨辰日。举办消灾法会。都会备办素食筵席与众生结缘;或平时到寺庙用餐。皆得捐献功德金。因所食之物。皆为十方善众所捐献的。不应白吃的;很多人有这种贪吃的通病。以为佛寺内节庆日。办素食给人吃是应该的。而不必捐钱。如此当犯偷盗食之果报。当种下地狱之根而不知。慎之!(非出家人不得供养)。第十条:一枝法杖倚壁。证果全失昔印度二十五祖婆斯舍多尊者。过去世曾证得其陀含果位(谓已修得去凡入对之法)但入佛堂拜佛。大意将法杖倚壁而累世之修一刹那间化乌有。更遑论一般凡夫犯之。当堕恶道之果报是不庸之果报是不庸置疑的!故入佛堂拜佛之前。应将随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顶礼拜佛。自得福德而不犯。福报与业报就在一小动作之间。但其中之果报相差却甚巨矣!尤其千万不可将皮包、衣、帽、手饰随便放置于桌上。余在佛堂常见许多妇女习惯在拜佛前。将小皮包放置在佛桌上。应特别注意改正。免受业报之苦!还有入佛堂。不可穿木屐或拖鞋。免扰清静及污染拜佛寺地。来生免堕入马蹄国之的。第十一条: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立礼拜。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礼拜。殊不知已犯礼仪。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优者。方能当之。佛学中位为尊。礼拜占主僧之位。为我慢失敬。其罪非轻。君子当不受戒律约束戒律学。沉思之。实乃一门修养学。一位有涵养之人。将不受戒律所约束。其行高尚不阿。一切皆自然合乎戒规的。所谓君子处事。正直荡然。不偏不倚。进退得宜。是非分明。心胸宽阔。传递爱物。故不诈。不欺。不贪。不痴。以五戒而言。一位修养者。(一)自然不杀生煮食。活生生将动物杀死烹煮。就像有人一生中连一只小鱼都不曾杀之。这是仁慈心之自然发露。故君子远疱厨。闻其声。风其杀。不忍食其肉。。当不会杀生;(二)自然人不会偷盗他人物。占为已有;(三)自不会邪淫。奸污贞妇良女。破人名节。妨害家庭;(四)自然不会妄语欺诈他人;(五)自然不会喝酒或酗酒乱性昏智。作后悔不堪之事。如此一切皆合乎自然理性。发露善良本性。又何需戒律来约束他呢?故戒律乃对一个涵养不够。是非不明。品行不端之人而设立的。故守戒律。乃修养成上品人格君子所必需遵守。何遑论欲修佛道者更需严守不犯焉!第十二条: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女人到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跪拜礼佛时。相当不雅观。有碍佛堂庄严。并会引起来参拜之信徒非非之想。扰乱寺众之清修。则罪过矣!第十三条:勿让小孩在佛堂内奔跑嘻戏这点相当重要。若带小孩到佛寺拜拜。一定要管制的好。勿让小孩在大殿内东奔西跑。或随意动法器。因木鱼。罄之法器。乃龙天耳目。千万不可让小孩把玩敲打。则罪过很重。我记得在七岁之时。随祖母到彰化善化佛堂拜佛时。一时好奇。在大殿内拿回家。头不明地疼痛。吃了药

反常识的佛学核心概念

也不能止痛。求医也无效。祖母怀疑我是否因在佛堂顽皮敲打木鱼而引起护法神责罚所致。就带我到佛堂内。向佛祖跪拜忏悔。那时年纪虽小。也知诚心地忏悔。就这样经礼

佛学常识 太虚 在线

佛发露悔过后。头就不痛了。此刻想起小孩这件事。亦颇感奇妙。在佛堂乱动法器。头痛求医吃药无效。而经诚心忏悔不吃药竟然痊愈。可知忏悔可消罪业。但经过那事。我长大后。却是经常有头痛的毛病。记忆力也较差。真怀疑是否小孩乱敲法器所带来的后遗症。故我奉劝各位家长。带小孩到佛堂内礼佛。不可让小孩随便玩法器。否则小孩智慧会减退不聪明。这是事实。不可不信。我在本佛堂内常看到家长带小孩进来礼佛时。只顾拜佛。而不知要看管小孩。让其乱动法器。我一听到则马上制止这种情形发生。真是阿弥陀佛!很多人一到佛寺内就好象进入公共场所游乐区一样。就大声谈天说地。走路搭肩勾背。随便摄影佛像。一点恭敬肃静心都没有。如此扰乱出家人清静修行之法。当犯罪的。持戒精严。自可证得佛性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持戒清静自可修得菩提。而研究佛戒。乃在戒已之心身六根而不犯。而非拿戒律之尺时时去量他人。去诽谤他人之言行。则己已犯戒中。何德服人矣!而研究佛戒后。更不得因戒律繁严。而致不敢亲一技之长佛法。因噎废食不能修道。佛戒乃直指人之不良习性。得令丛生循规蹈矩。修法无碍与国家法律。得令人民知法不犯。社稷自得安居无事。国家得能康强富乐。是理相通。第十五条:入佛寺应念“阿弥陀佛”向师父问讯凡入佛寺。遇师父应问讯答:“阿弥陀佛”。不可直称师父法名。凡答谢师父或向师父赔罪。皆说声“阿弥陀佛”。而不说“谢谢或对不起”的向师父告别。应说“弟子向师父告假。阿弥陀佛”。不可说再见

佛学常识中一水四见

啦!或Goodbve。第十六条:皈依弟子入佛应向师父顶礼于行路中。与师父相遇。应停足向师父问讯后离去。不得闪避而过。我就曾遇见这种情景。真不知恭敬三宝。有一点需知的。凡受过五戒。菩萨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师父。定要跪拜顶礼师父三拜。若不拜就犯戒。关于这点。我曾遇到几位受过戒之在家居士。遇到师父不知跪拜顶礼。颇有我慢之态。而向三宝顶礼。乃在消除我慢、我执、我相之心。而能养成谦虚恭敬之性。亦可消除业障。第十八条:对师父顶礼应知凡师父在刷牙、洗脸、理发、睡眠、吃饭、休息、打电话、写字皆不应作礼。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问讯即可。很多弟子为表示非常敬师父。而不分时、地的随便作礼。亦不甚雅观。有碍师父威仪!第十九条:奉师父饮食之礼奉饮食之师。应两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净。若吃过剩余不可让师父食用之。是为不净罪。第二十条:与师父谈话之礼与师父谈话。不得面对师父。应侧立或侧坐。亦不得高处立。或太远立。对师父谈话应清晰小声、和颜悦色。师父讲话中不得插嘴。第二十一条:师父用物。不得用师父之座位、床。及师父之衣、物。不得坐用。第二十二条:随侍师父之礼师若坐。应当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时。不得靠壁斜立。对师父不敬。第二十四条:入佛寺用餐之礼节我们入佛寺内之食堂。或休息室内。不得争座位。亦不得高声呼叫。这种情景。每逢寺庙佛菩萨圣诞日。举行法会时很严重。亦可看出国人不守公德心 的一面。因法会人很多。寺庙一天要办好几百桌筵席。吃饭时间一到。打板开饭。大众就抢坐位。好象怕坐不到位子。吃不到饭。看了令人感叹无奈。我常看到这种场面。好像永远改不了这种习气似的。在寺庙用餐。争先恐后。不守规矩。真有辱佛门清静。那种紊乱、抢吃争食之情景。我实在不敢看。故我最不喜在法会时。到寺庙用餐。风景伤情。奉劝诸位有修养的佛教居士。到寺庙用餐要有威仪及守戒规。才不辱佛门清规。受戒再犯戒。罪加一等我接触过甚多受过五戒、菩萨戒的弟子。及一般的皈依弟子常感到万般的无奈与哀叹。觉得在受戒前与受戒后。根本无任何改变。犯戒如吃家常便饭。甚而觉得没什么关系。视戒如草芥。有的皈依弟子犯戒规。当师父教正他时。却反认为师父小题大做。没那么严重。实令出家人打骂不得。只好作罢闭口不言。大叹众生难度。殊不知犯戒又破戒者。罪加一等。加速堕入三恶道。不得不慎!常犯戒者就如同一水桶。虽装满水。但桶底有很多小洞洞。终有漏尽的一天。故功德两套的人。犯戒就如有破洞的水桶一样。终不得圆满。无法修成正果。以及开悟了脱生死的。必然再堕轮回受苦不尽矣!本篇续谈在家弟子拜佛应知礼仪戒规如下:第二十五条:在佛寺过夜应知到寺庙住宿过夜。听到师父打板(安板)通知大众入睡里。应熄灯上床睡觉。不得再打开电灯看经书或交谈闲聊。不但扰乱出家众睡眠。又犯盗用常住物之电力。其罪亦重。因出家人一般早上都起得早诵早课。大部分都在四点以前起来。他们晚间睡眠都很短。不像在家人可睡足八小时的。入寺庙一切作息都要遵照寺内之规定。不得随便、妄大自为。若你真的不能入睡。要打电灯看也可以。但你须缴电费或自由捐献功德金给寺庙。当作电力费用。如此才不致犯了盗用常住物的戒规了。因寺内一切用水用电皆是十方物。公家要支付的。故超时间和私用电力看书。当然要捐钱缴费。才不亏常住。而受果报!第二十六条:在佛寺内用物要节省凡在寺庙内用水用物应昼节省开用。不得浪费。我常在寺庙内看到有人洗手后。不将水龙头关好。任其流水。亦有在寺内过夜乱开灯光。离开室内。亦不将灯关掉。缺乏公德心。尤其每到寒暑假或有学生到寺内进修用功。中社会人士爱惜参加公职考试。常借住寺庙自修。就有不爱惜灯光之现象。浪费公物是国人不良习性。若不改进。所受果报非浅矣!还有一种人。他在这寺庙捐献不少钱。就认为寺内之物皆他所有似的。一入寺内就乱用公物。从吃、住、用的都不捐献。有时还打长途电话。都不用缴钱。浪用公用十方物。其罪无边无量。应知纵使你在寺庙捐献一千万元。就连打一通电话一块钱你都要照付。捐一千万是你的功德。而打电话用的电话费是公家付的。是不相干的。公私要分明。我敢言你打寺内电话一元都不投。则你所捐的千万元功德都将化为乌有。需知“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绝非虚言。你若认为本人所言有疑。请你去请教精通戒律的法师便知其严重性的!就以正德佛堂而言。我身为一位主持。我因私事打堂内公用电话。还是投一元再打。所谓主持。是主掌管理寺内大小事务。而寺庙内一切物品皆为公物十方住物。众生所捐献的。并非主持的。故身为一寺之主持动用公物作为私用时仍需要付钱出来。现在很多寺庙主持。常将寺内一切物。当私有的在动用或作人情施舍给他的徒弟或亲友用。真是阿弥陀佛!其果报是相当可怕的。勿携带寺物品回家私用我未出家以前。常到某大佛寺小住数天。适逢举办法会活动。信徒供养的各种类的食品多的堆积如山。而当法会圆满时。还剩颇多的食品。如:香菇、金针菜类的。大包小包堆置厨房仓库中。但掌厨师父为感谢法会期间来寺内帮忙杂务工作之信徒的辛劳。将大包小包各类干类食品。化整为零分为数十小包。平均分给信徒带回。殊不知这已犯了盗十方常住物之盗戒。是犯重戒也。应知信徒来佛寺协助杂务。是在积造其功德。而大众所供养之食品。已属常住僧众所有。当不可分给协助杂务的信徒带回。公私要分明。不可作人情。否则造罪非浅矣!第二十七条:在佛寺庙内刷牙、洗脸时。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师父在佛寺内早上起床刷牙、洗脸时。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师父。免犯不敬。亦是一种礼貌。这种现象。我在佛寺就遇过。因逢佛菩萨圣诞日。进香过夜的香客很多。而早上起来刷牙洗脸人多。洗手台人多拥挤。有的人就口咬着一支牙刷。手拿着一杯水。经过佛堂边走边洗。甚不雅观。实应改之。是为人之礼节。第二十八条:勿将寺庙当观光地区踏进佛寺内为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需心存恭敬虔诚。方得感应。万不可在佛寺内随便大笑嘻皮笑脸。非但不能消业障。反犯了不敬三宝之罪矣!应保持威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若欲笑之。应保持小声。并以袖口掩之。切勿将清净庄严之佛门圣地。当作观光圣地。不守纪律及形相。其因果可大矣!国人一向有此毛病。每逢假日或法会到寺庙拜拜。就漫不经心。将佛寺庙当作观光地区。大声大叫。乱跑乱跳。纸屑果皮乱丢。尤其卖东西的小贩。摆地摊。用扩音器在庙前大声大嚷地叫卖。有的卖膏药。甚至请了脱衣舞女郎。在庙场大跳歌摆。轻娑薄衫。猥亵动作尽情表露。以招揽香客。伤风败俗之风在此尽现。卖药的十八般武艺尽出。将神圣庄严的寺庙。闹成市场不像市场。舞厅不像舞厅。商场不像商场。笑闹不已。真是罪过罪过。以前我常到寺庙。就亲眼看过这么热闹场面。奇怪的是香客们却看的津津有味。浑然忘了他们是来拜拜消灾的。众生愚痴无知所造的罪实是无量无边。真是阿弥陀佛!有心修行者。当知戒律的重要自我发表此文。及发行本文之演讲录音带以来。各地有心修持佛 在家居士。反映回音。相当热烈。赞叹之声四起。令我感到无比地安慰。感觉到播种后已有收成的那份喜悦。实难言喻之。然而。我首要声明者。我虽提倡佛教仪规礼节。并非代表我是一位精持戒律的修行僧。或相当有礼节的人。我出家未久。习性甚多款改。德行浅薄。智慧未开。有时亦会犯戒。我亦在学习中。本以教学兼备之心念。与大家共勉而已矣!第二十九条: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尤其在上完小便后。应用卫生纸擦吸小便处。不让余尿污染衣服。双手要再用肥皂洗手。不得马虎。以前化陀弟子们。每大小便后洗手七次;大便后。应再用左手后二小手指(无名指小指)沾水洗净肛门。让衣服保持干净。再礼佛以表敬重。自得佛菩萨护佑。关于此事。实少人能遵行圆满。几乎都嫌罗嗦繁复。需知此是拜佛最大礼貌。试想穿一件脏衣服礼佛。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吗?你已不诚不净在先。又何来感应呢?为表最大敬意。此必需确定遵行为要。还有男子进行佛堂拜佛。应将裤管塞到袜子里。以免防止 体上不净之毛掉在佛堂内。免污秽佛堂圣地。相当不敬的。我们出家人裤管要用松紧带绑起来。亦是防止不净之体毛掉落佛堂内的。此点希望男子特别遵守。

第三十条:礼佛之前。勿吃荤食、辛味、烟酒在吃食方面。拜佛前。请勿吃食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而免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行为。亦会遭人排斥。更何况是拜佛呢!还有人拜佛时更绝妙。口中边嚼口香糖边拜佛。也有吃槟榔的。边咬边拜。令人气笑不得!造业非浅。第三十一条: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在佛堂内。见有人跪地礼拜佛菩萨时。勿从前面经过我们凡人是无福消受人家之礼拜的。他在拜佛。你从前面经过。不是等于在拜你吗?这点礼节。有很多人都会疏忽的。我就常看到。很多人大摇大摆地从拜佛的人前面经过。对佛亦甚不敬。就好像你正在跟朋友讲话或打招呼。有人从中间经过。你们定会感到此人很冒失无礼。是一样的道理。但拜佛的人。亦应知道礼节。拜佛应尽量靠近佛桌面前拜佛。不要离得太远。免得人家要绕一大圈从您后面而过。就像我们现在佛堂较小。有人偏站在门边拜佛。而我每次要经过。就不得从门外而绕。若有人一拜就数十分钟。那岂不叫每个人都得从门外出去。再绕道进堂。亦会影响他人礼佛。所以拜佛的人这点礼节亦了解!皈依弟子应我学习佛教礼仪每逢每期杂志发行后。总有多我打电话或来堂当面请教本人一些拜佛常识礼仪。除使我深感安慰外。颇觉有太多的佛教徒。仍不知道如何拜佛与礼节。甚有一位老太太。住仁武乡。她说已皈依三宝多年。但从来她的皈依师父没有教过他们如何礼拜佛祖。更没有教过什么礼仪戒规。听后。使我大大感伤。像老太太这种情形的皈依弟子很多。这得归咎于皈依师父的疏忽。不知有多少出家法师。只知收皈依弟子。却不知教导他们拜佛的礼仪。与一些佛教戒规。如此佛教怎么能发扬光大与兴盛呢!所以。我在此不免要大声疾呼。希望每位法师。在你授皈依后。定要同时教导您的皈依弟子一些礼仪与戒规。请勿授皈依三宝后连跟弟子打招呼讲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此又怎么能度众呢。佛法又怎么能兴呢?本僧是出于一番弘扬佛法的美意。望各位法师勿见怪!第三十二条: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我看过很多人拜佛姿势东歪西斜的。漫不经心。两手合掌又合不拢。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拜佛心不诚。显不出庄严相。难得感应消业。一个人拜佛心诚。他的拜佛姿势定庄严又肃穆。看了自令人起恭敬之心的。合掌拜佛。定要双手十指并拢。不用力地靠着两胸部心窝(胸部中间 处地方)处。十指朝天。不可倾斜指向佛。这样是不礼貌的。然后再问讯跪拜动作。定要现场示范。在此以笔难以说明的。希望学习正确姿势的人。可请于每星期三六两晚上参加本佛堂同修念佛会。自然会学得一切礼仪的。或欢迎随时莅堂请教堂内各位师父。谈到手执香拜佛:皆头不拜。只用双手抖香拜或手执香拜而已相当不雅观。若不会执香问讯。正确拜香应是头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时向前一拜。连续三拜即可。拜时要缓慢而显庄严。第三十三条:徒弟与师不可同拜一人弟子与师父同到师公或师伯处拜见时。作徒弟者。不得跟师同时礼拜长辈。应待师父先礼拜后。弟子方可依序礼拜。这是长幼有序之礼。应该知晓其礼。方显教养之风。第三十四条:持佛像不得向人作礼若自己已手持佛像时。不得向人行礼打招呼。而手捧持佛像。一定不可低过腰部。和是在腰部以上方可。第三十五条:拜佛不一定要点香我们到佛寺礼佛。不一定要点香拜佛方可显出诚心。佛教最大礼节是向佛五体的投地礼。是代表最崇高之敬意与礼节。在日本、西藏拜佛不点香。都五体投地地作礼而已。第三十六条:不可用嘴巴吹三宝物经典凡佛桌上有灰尘或香灰。一定要干净抹布擦拭干净。不可用口吹掉灰尘。尤其经典上有灰尘时。更不可用嘴吹散。要用干净布擦拭之。又经典放在桌上时。应不可放置超过桌缘。要放在佛桌内。以示敬重。尤其手不干净。更应洗手后。再捧书本。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6/15637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拜佛应知的礼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拜佛应知的礼仪;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79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