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空性」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5:5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空性」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空性」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在《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尊者舍利弗准备给五百大阿罗汉宣讲佛法。即苦集灭道、生死轮回、布施禅定等修行福报。即积累资粮。为未来解脱修行。圆觉自性而打下基础。此时文殊菩萨抢先给这一群人讲了无相大乘法。核心是人无我。法无我。当下这一群人。目瞪口呆。纷纷离席。并且口出恶言。说我们再也不想见到文殊。任何地方也不愿意听闻文殊的讲道。文殊听了。笑呵呵的说:“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此刻舍利弗很恼怒。斥责文殊说:大士。您怎么可以这样断人慧命?将这些渴望佛法的信众。因为不能受持大乘佛经。从而失去了修行解脱的机会.这个时候。佛陀听到舍利弗的言语。就给他说:舍利弗。不要如此说。文殊菩萨所讲妙法。是对的。这些人虽然现在听不懂大乘无相法。可是他们的闻性未曾坏灭。大乘法我二空的种子。会因为今天听闻了文殊菩萨的教诲。从而种在阿赖耶识中。未来因此机缘。可以在转生中。再次听到佛陀、大菩萨讲解无上解脱密意。得此成佛。就算是此刻。这些人因为心生恐惧。恼怒身心。诅咒佛法。谩骂尊者。未来因此果报会入地狱。偿还诽谤佛法的罪业。可是因为亲身听闻了无上大乘佛经的奥义。以此殊胜功德。可以瞬间从地狱中解脱出来。可是如果这些人未曾听闻大乘佛法。一直信受的是小乘佛法。着相修行。这些知见的种子。种在阿赖耶识中。会导致他生生世世的轮回。纵有修行的福报。终究不得解脱。

佛陀说:舍利弗!宁造五逆重罪。不可成就我人众寿阴界入见。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持戒。着于持戒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持戒也。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于定。着于定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禅定也。不得以有所得心依于佛。得于法。于僧断事成就身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一体三宝也。

佛陀说。宁可犯下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造下无间地狱的重罪。也不能在知见上。产生“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为何?因为重罪可消灭。知见则难改。世界为众生心灵色尘之体现。生死聚合。命运起伏之觉受。是心灵习气所体验。而心灵体验与觉受。是随着思维知见而形成的。知见犹如轮船之舵。左右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方向。

给你们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做一个利益别人的好孩子。要为他人考虑问题。要有爱心、同情心。要勇敢。要有责任心。不要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自私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要做一个对于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在这种教育观念下长大的孩子。性格光明。心态积极。向上乐观。心灵抗压的能力会很强。遇到挫折、矛盾。能够很快化解。无论身处顺逆境界。心态依旧乐观健康。这就是知见左右了心理体验。从小形成的思维。渗透在潜意识中。左右着心灵觉知。影响着情感觉受。

如果我们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孩子。你一定要警惕世界上所有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是黑暗的。很多人都是坏人。他们接近你。是为了残害你。他们无论给予你任何的帮助。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欺骗你。他们会利用你的善良与单纯。对你进行伤害。你不能够相信任何人。所有人皆是恶魔的化身。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内心会充满紧张、恐惧、敌意。与社会格格不入。在一切环境中。抑郁孤独。身心冷酷。因为恐惧外界的一切。而身心极度敏感。稍有压力。如同世界末日来临。神经崩溃。歇斯底里。幼年时期的负面信息教育。直接导致成年后精神领域之阴暗。这又是知见改变身心的例子。

宇宙世界皆是众生心灵所幻化,生死命运本为因果轮回。身心世界皆是因缘聚合。妄念所现因果。一切因果核心,皆是心灵“取受”。自性幻现觉明。攀缘六根色尘。而现世间诸相。心灵深处觉明。被思维知见左右。而体验取受分别。所现善恶诸境。知见左右心灵分别。决定了世界诸相之性质。继而决定了相续因果之性质;心态是光明健康。积极向上。宽容祥和。则心灵在无始劫妄想习气相续而成的因果境界中。则能以心转物。相由心生。心转相性;心性淡漠宽仁。仁慈纯善。虽因果业障现于身心。因心善忍则皆为善缘;心灵动机转变了业境内涵。决定着因果相续未来发展的方向。心性境界之提升。根本上改变了业障轮报原有的性质。恶业因心转为善业。善业因舍转为道业。道业因空。转为觉悟。觉悟因无所得。转为自性圆觉。此为转识成智。离幻即觉;因正知见而观诸法性空。因离舍心而现身心幻灭。幻灭无所得故。寂灭现前。圆觉十方。

因知见而改变生命。根本之原因。在于众生自性从未离舍诸幻。与身心

佛教常识答问佛学文集

幻垢。世界尘相中。随顺生灭。相伴因果。未曾离舍。刹那彰显。如如圆觉。

---------------------

十法界众生世界。皆源自于如来妙明真心。“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我们就是佛陀的知觉。这一点。人们现在可能很难体会。举个例子。你的面前放了一个杯子。杯子放在桌子上。桌子放杯子的这一块地方。就非虚空。当你把杯子拿走的瞬间。放杯子的这个空间。就显现出来了虚空。请问。这个虚空。是杯子产生的?还是虚空本有的?如果虚空是有自性的。是实体。那么杯子就不可能放在虚空中。能够明白吗

一分钟学会的佛学常识

如果虚空有自性。有实体。那么就如同海水一样。放进去一个杯子的同时。杯子的质量与体积。就会排出同等质量的水。虚空若是实有。则杯子拿掉后。虚空应该缺一块。为何虚空未曾生灭增减?虚空若是非有。因为杯子而现虚空。那么。当我们将杯子拿掉后。虚空也应当消散。为何虚空依旧不动?

虚空非有自性。亦非无自性。而是众生自性所现;世界乃众生色尘妄念。因果聚合。妄念攀缘而现色尘诸境。彰显世界诸相;心意触灭。则见诸法空相。觉身心幻垢。则照诸相性空。性空不动。觉照世界为自心现量。世界众生。因缘诸相。如同空华。生于虚空。乱起乱灭。而虚空不动;众生世界。相续生死。因果轮回。而空性不动。众生性空本无生灭。于生灭中随类各应。因缘显发。应细微觉性。而体现“空性”不动;应觉空明幻。而现“识性”投射诸幻境界;应色尘因果聚合轮回。而现“见性”无染清净;以众生见闻觉知表现。在六根门头放光明。于行住坐卧间。恒常寂静。

于因缘色相业境中。无取无受。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自性如如圆觉。圆觉不动。则远离“空、有”二边见。不堕外道邪见。

这里。就是划分一切外道魔法。与正等正觉佛法的界限。

外道认为。宇宙是有自性的。或是无自性的。有自性的。说宇宙是基本元素。地水火风四大。与觉性的产物。觉性称为上梵。四大称为下梵。觉性如同魔术师。将四大聚合。变化成为宇宙万物一切存在。觉性称为摩耶。这是古印度婆罗门的精髓。上梵也称为大梵天。梵天之觉性造就宇宙万有。生出一切众生。

还有一种无因论。认为宇宙无有自性。一切皆是空的。空无一物。就是终结。所以他们说。宇宙没有缘起。一切皆是自然产生。自然生灭。灭后无有相续。所以没有神灵以及鬼魂。一切事物皆没有存在的原因。空。就是最根本的真相与终极。这一点。就是佛教中。落入外道边见的顽空。断灭空。

佛说。一切物质皆是缘起性空。宇宙实相即是众生的心灵。宇宙中一切生命与物质。皆是妄念因缘。体现因果相续。物质即是妄念。众生妄想相续。聚合因果而现世界。物质世界的表现。皆是众生妄幻心灵的投射。妄念本质空性。因而世界诸相本质皆空。生死流转。因果轮回中。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一切色相。本质虚妄。心即是相。相即是心。心物一元。皆是幻垢。本无实性。幻垢寂灭。犹如虚空中云彩消散。空性不动。即见自性如来。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棵树。我们的理性知道。这一棵树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没有空间。没有水源。没有种子。就没有这一棵树。也就是说。这棵树。是诸种因缘相续聚合的结果。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理解到的。感受体验到的。皆是这棵树的相。也就是一系列因果的表现。

这棵树的实质。是性空的。实无有一棵树的自性存在。实无一棵不变、不动、有实性的、永恒不灭的树存在。这棵树。仅仅是因缘相续。因果所现。缘起性空。实为幻灭。树的本质是空性。这是一个实相。对吗?可是。是谁看到了这个实相?若无一个看到实相的“看”。实相从何发生?这就牵扯到了佛教的核心-----自心现量。

树的本质是性空。我们所看到的树。仅仅是因缘聚合之色尘之相。好了。世界万物。山川大地。花鸟鱼虫。微尘苍穹。一切诸相。皆与此树性质

佛学常识答问全文

相同。皆是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包括我们现有的身心。我执。思维。感受。以及体验。本质皆空。皆为幻垢。

犹如空花生于虚空。空花虽灭。虚空不动。虚空如同众生本性。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一切妄想因缘皆因本觉妙明真心中升起。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我们“看”到世界。因为有眼睛。有光线。有空间。有被看到物体表面所折射的光线。反射到眼睛中。在大脑皮层光信号转化形成电信号。传递给脑中的松果体。在松果体中。电信号转化成为光信号。再一次成相。我们所谓的看到。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缘和合体现出的看。却实无看与所看之自性存在!好了。将看到。这一系列因缘聚合的条件。拿掉任何一个环节。关闭光线。或者阻塞虚空。或者闭上眼睛。将任何一个因素去掉。“看到”这个所谓的状态。就无法聚合。

可是。你闭上眼睛。看不到光明。却依旧“看到”了黑暗!关闭光线。阻塞虚空。虽然睁着眼睛。也“看不到”景象。但是你依旧“看到”黑暗!所谓的看到与非看到。不受眼睛与光线的限制。而是心灵深处。觉照诸相之“见性”所用。并非情感、思维、身体。以及世界外界。诸种条件所形成;见性随顺缘起生灭。以因果聚合而现不动。在内心深处显现色尘诸相。却无取无受;因众生幻想聚合色尘之程度不同。从而在心灵深处体现诸种境界的不同。却在任何境界。一切色尘诸相因缘表现中。清净无染。相续生灭中。周遍圆觉。如如不动。

你从黑暗处。进入家门。开灯后。眼前一片光明。此刻是谁看到了光明。光明因何起?你们会说。是眼睛看到光明。是灯泡带来光明。是空间没有阻隔而现光明。其实你们都错了。你什么都没有看到!是你的妄念相续。记忆看到了色尘。是你的习气聚合。心灵体验觉受了色相。若心灵对于光明没有取受。则六根不受光明相。若你从未认识光明。就算眼根见到光明。也不会识别。而心灵取受光明相的体验深处。空照体验却无染体验的“性空”即是见性;在意识分别光明相。黑暗相之前。离意识分别。明照意识而性空不动的。即是见性。见性即是如来藏中妙明真如。以阿赖耶识现于身心而无所证。于识性中蕴含觉性空明。体现自性无生无挂。

什么是识性?心灵的本体即是识性。何为心灵?见性攀缘六根色尘。色尘相续形成体验境界即是心灵。当我们静心净化六根。离舍欲望攀缘。心灵色尘诸境诸相即能分解。离相的心。则现内在清静觉明。此名见性。识因色有。色因识生。所以万法唯识。三界唯心。觉因明现。明因空生。空因觉妄。觉即妄尘。非实有;所以如来所言一切法。皆无自性。离幻即觉。离思维言说。言语道断。如如不动。

见性。实无自性。无染无挂。于诸法生灭。如如不动。于诸相轮转。清净无染。见性本空。本无生灭。因众生妄想相续。聚合成境。而现见性不动。见性因众生幻垢妄想蒙蔽。即是“识性”。则显三界六道世界万有。众生轮回生死诸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见性。即是圆觉自性之展现。也是如来圆觉自性之彰显。因为见性本空。离生灭幻境。于诸相诸色相续而现。所以。佛陀又说。形成世界的因素有七种。地。水。火。风。见。识。空。

觉明为咎。妄

老人佛学常识

为明觉。见性本空。性空觉明。空明觉照。觉性即妄。妄觉成空。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众生世界本为幻垢。实无众生世界。皆由无始劫妄念习气而生。源于如来妙明真心。如来藏中本无菩提与涅槃。本无生死与轮回。皆因妄想尘劳而现世界。众生国土皆因幻垢。世界万物皆是色尘。众生身心本为妄念。因缘相续而现世界。但是。如来藏中。本性妙明。未曾更改。随顺众生因缘和合。随类各应。周遍世界色尘因果。清净无染。以色尘因果众生见闻觉知体现。以众生行住坐卧彰显。却无取无证。

犹如空花幻生虚空。空花生灭空性不动。妄爱空花则生取舍。生死轮回沉沦苦海;如来明灯。以幻修幻以指标月。拈花微笑禅宗传千古。一部华严庄严佛净土。弥勒唯识开创中观论。文殊深观昌盛密教宗。阿弥陀佛接引无量众。精勤戒律是为律宗门。一切法门皆是渡河筏。众生见性世界皆空。无心即名道。无证即法门。

你是凡夫时。他就是神佛;你是物质精神实有体时。他就是空性灵觉;你是修行者时。他就是出离心;你是有成就者时。他就是清静布施心。无求无得。寂静轻安;你是得道者时。他就是心意深处无生不动。空明觉照;你是觉悟者时。他即是你。你却无我。因你无我故。而无人相。无众生寿者相。寂灭普照。妙明轻安。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随顺色尘因缘。于因缘相续应缘显发。于成住坏空如如不动。圆觉周遍;在三界众生生死幻灭。因缘聚合。因果轮回。见闻觉知中。以“见性”不动体现。见性本空。空性与佛无二同体。见诸法空性即见自性。这即是“奢摩他”。止观修行可以直达如来实地。

在法界觉性光明。众生觉空一性。法性明空。觉照诸幻。以“空照”体现自性寂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性空离觉。觉空而照。是故觉空皆幻。身心本妄。不随幻故。性空不动。此名“三摩地”。观幻。证无生法忍。修行此大观幻。可以直达如来实地。寂静涅槃。

在十地菩萨法云地。圆成自性以空所空灭。体现自性圆觉。觉性实无可得。实无光明可得。空十方界。觉满十方。光明周遍苍穹微尘。即是一念妄想。世界生于虚空。虚空藏于觉性中。犹如沧海一微泡。犹如片云点太清。此空性为始觉。幻境世界之原始。觉尘妄想之源头。自性圆成。寂灭无生。性空无所得故。生灭寂灭。寂灭现前

佛学常识问答简书

;包藏虚空之空性。刹那间。犹如雨滴落入大海。恰似微尘回归苍穹。犹如乳儿奔向母亲的怀抱。空明觉性汇入无量大觉中。始觉与本觉相汇。寂照圆觉。突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寂灭随顺。圆觉普照。无生周遍。此为圆觉自性。如来实地。众生本性。诸法实相。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如来寂灭海。众生饮此海水。当下即得解脱。圆证菩提。如来妙明。常乐我净。

众生若想登如来寂灭实地。必从因地起行。何为因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流转生死。”无生法忍。离相寂灭。以正知见的种子。种于思维意识深处。得到正法善因的循环。勤苦修行。不堕二乘佛法善恶果报。明心见性一世解脱。就算是此生未能圆证菩提。因为今生听闻大乘佛法的因缘。形成解脱无明黑暗的种性。未来不久。必定因此因缘。而获得正法。受十方三世无量如来灌顶加持。见证自性。圆觉菩提。超脱生灭轮回。这就是正知见的意义。

文殊师利说:无闻、无见。一切心灭:闻而未闻。见而未见。一切妄想计着心灭。离一切言说章句。方能了达佛法不二真如境地。内外所有相其实都性空不可得;故而为因缘和合。性本空。故而一相。一切万法相本自清净。不落内外。高下。有无。空有二见中。虽然不二但也不是相同。所谓不同不异。修行人能如是这般观万法万有。就会心不动如山。信心不退转。见证不生不灭得诸法实相。就是法忍;若不内观虚空自性。攀缘经书的文字相去修行。皆会被众生自心贪欲。习气因果。扭曲佛经文字。堕落入外道修行。一生勤苦修行仅仅是获得福报资粮。若想彻底解脱轮回死苦。终无出期。

知见要比天空高。而心地修行。取舍善恶要比面粉细。若行者空谈自性。以空性作为修行的目标。则是入魔。因为空性不在外界。不在思维。不在情感。不在禅定。不在经书。空性。就在众生心灵深处。离舍我。人。众生。寿者诸相。空心净意。你能够切实放弃多少我执。自性圆觉。即会在心灵清净体验中。自然升起。修行不在口头禅。不在思辨。在于动机取舍。以正知见的指导。去引领心灵。心意处灭时。身心如幻。不辨真实处。如如圆觉。即见诸佛。

问:自性无实。却可见之妙。求见自性。于妄中得见乎?

答:见因妄想起。妄想本无生。见妄想生灭而不动。即证自性之见。妄想空灭。则见性无生。无见周遍。空照无照。则觉遍十方。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9/194411.html

以上是关于「空性」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空性」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70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