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
佛教中所说的“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意谓容器、谷仓、笼等。在佛教中它的具体含义如下:
(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
1、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3、论藏。音译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载。三藏之所显与等流等各异。经藏乃次第之所显。律藏为缘起之所显。论藏为性相之所显;经藏为力之等流。律藏为大悲之等流。论藏为无畏之等流;经藏系种种杂说。律藏系讲说诸学处。论藏则分别诸法之自相与共相。
《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亦举出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①为对治疑惑。
②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③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④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⑤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⑥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⑦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⑧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⑨为通达法及义。
《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嗔恚。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之次第。迄无定论。或谓若就三藏结集之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
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其他尚有由各方面立三藏之别者。原来三藏系指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之圣典。亦即小乘之三藏教(藏教)。其后此语为大乘所引用。三藏遂有下乘(声闻乘)与上乘(菩萨乘)之别。合此即成为“六藏”。
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诵律》卷六十、《分别功德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
(二)分别为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人所说之教法。即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合三者亦称三藏。
1、声闻藏。诠释声闻之理行果。
2、缘觉藏。又作辟支佛藏。诠释缘觉之理行果。
3、菩萨藏。诠释菩萨之理行果。
(三)日本净土真宗。对净土三部经所说之教法(法门)。亦称三藏。据“教行信证”一书之说。此三者即福智藏、福德藏、功德藏。
1、“福智藏”意即圆满成就智慧与福德二种庄严。乃指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从而谓开显《大无量寿经》所说弘愿真实之第十八愿之教。
2、“福德藏”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定散诸行。从而谓开显第十九愿要门之方便教。
3、“功德藏”即《阿弥陀经》所说以自力回向之名号。从而谓开显第二十愿真门之方便教。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1675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中所说“三藏”的三个含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