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
【大宝积经】说:
复次童子。我今更说大慈之相。童子当知。此慈无量
从大乘角度谈到菩萨发菩提心欲度众生。本着利他精神。这是菩萨慈悲本愿故。但是初发心菩萨烦恼没有完全根除。意志力薄弱。遇逆缘易退心。不再精进勤修大乘佛法。去利益众生。这是由于慈悲心不坚固。所以要时常勤修慈悲心。使令慈悲心增长及稳固。这里根据前人总结增长慈悲心的方法介绍如下:
1、自他互易观:简单地说。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或是对方是自己时。那应该怎样做?凡夫众生所作所为皆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忽略别人的感受、立场和看法。无形中伤害到别人而不自知。一切世间都是因缘和合。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即依存关系。这样以自己的自爱而推至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他人看作是自己。慈悲之心自然会油然而生。
2、怨亲平等观:除自爱外。最亲爱、最关切的没有比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更亲的了。最难生起慈悲心的对象莫过于自己的怨亲及仇人。因此慈悲心的修习先从自己的亲友入手。再到不相关的人。最后到自己怨恨的人。次第而修。详细讲。首先对自己所亲爱的家人、朋友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的苦痛而想要解除他们的苦恼。见他们没有福乐而想给予他们福乐。这样修习到亲人的苦乐如自己的苦乐一样。深刻地印入自心。而时刻想使他们离苦得乐。再推广到不相关的人。仔细观察。这实在是对我有恩之人无始劫以来。谁不是我的父母、师长!对于不相关人的苦乐。关切地生起慈悲之心。乃至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1944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慈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摄御一切诸乘,慈能积集无染福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