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1:4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

「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
「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

  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

  根据《佛祖统纪》的记载。梁武帝首次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仪式。创设盂兰盆会。由于梁武帝大力提倡。民间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到唐代时。民间不但重视盂兰盆会。而且场面盛大。

  在佛学里叫做“僧自恣日”又叫做“佛欢喜日”。

  《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

佛学常识什么是佛

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在佛陀时代。弟子都要出去托钵。印度的农历四月雨季开始。一直到七月中旬。天气又热又下雨。因为湿气重。容易产生蚊虫。佛陀

佛学常识归敬三宝

为了弟子的身心健康。也避

佛学常识 先天缺陷

免外出踩杀虫类及青草新芽。就在这段时间调整僧团的生活。从农历四月十五日一直到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比丘们不用外出托钵。集中在一个地方精进共修。由在家的居士送食物来供养。这叫做“结夏安居”。

  这三个月对僧团而言。正是进修的好时机。大家专心听

佛学常识 贪 嗔 痴

佛陀所说的教法。听完之后用心去分析。然后落实在生活中。在这段期间内。比丘们身、口、意三业合一、清净。所以“戒行”完整;因为持戒清净。所以心稳定。不会七上八下;心能沉静下来、加上闻法及心得分享。再用心下功夫。就能体悟佛理。增加智慧。成就“戒定慧”三无漏学。三个月后的七月十五日这天是众比丘的结业日。大家提出这段

佛学常识 太虚 pdf

期间修学的成绩;而佛陀在看到大家于道业上有所增长。也十分欢喜。并赞叹大家精进修行的成果。所以。农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欢喜月。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153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盂兰盆节为何又叫“佛欢喜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52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